基辛格去世,美国再无政治家,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黑天鹅洞察 2023-11-30 23:04:16

基辛格去世,霸占各大平台头条。

笔者梳理了一下,大部分媒体的观点都是正向的,而主流媒体对基辛格定位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的去世,作为普通吃瓜群众来说就是一条新闻消息,而站在国家层面来看,这是一次外交事件。

今日,主流媒体对基辛格的定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风向很明显了,而作出这一定位其实毫不意外,原因有两个:

其一,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确实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二,现阶段我们需要和美国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

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最大贡献,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方携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在此之前,中美两国已处于长达22年相互隔绝的局面。为了打开中美交往大门,周恩来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同意美国派遣一位高级使节秘密访问中国。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热情帮助下,基辛格经过精心安排,于1971年7月1日开始了代号为“波罗行动”的秘密访华之旅,意思是此行像马可·波罗造访遥远的东方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基辛格后来说,此行之前,总统尼克松给他定下了两个任务,一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访华进行预备性会谈。

当年,基辛格陪同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双方谈成著名的“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不挑战这一立场。”这一经典表述是基辛格正式提出的。

所以,基辛格为什么值得我们正向报道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当年,在我们最需要美国的时候,基辛格敏锐的觉察到中美破冰的契机外,他是对台湾问题态度最有诚意的美国政客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据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回忆,2009年,一位中国台湾学者问基辛格:“38年后,您会不会修正这个说法?”基辛格很坚决地说:“不,如果我们现在要重写公报,只会用同样的话表达同样的观点。”

我们确实需要在美国政界保有这种声音。

52年前,因为中苏闹别扭,正是我们最需要美国的时候,而现在需不需要呢?

主流媒体的定调已经说明一切。

而在基辛格眼中,中美关系从来都很重要,或者说,彼此都需要对方。

基辛格是目前美国政坛的少数派,是真正有大局观,懂得大战略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7月中旬,是基辛格的最后一次访华。

当时,基辛格突然访华,会见的却是我国防部长!应该说,基辛格是这种突袭式访问的老手了?

当时见我们时任防长李尚福,目标很明确:防止中美擦枪走火。

这个和最近高峰会晤时拜登定下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也许会有点儿不一致的地方,基辛格是希望中美关系保持长远的,特定程度上的一种和谐关系,而拜登似乎更在乎短期效果。

拜登只是希望在往后的日子,美军继续骚扰中方边境时,解放军能保持“专业”(忍让)······

为什么这样说?

当时,重要会晤后,白宫就宣布继续对台售武,美军也继续它们的“航行自由”,而当时,人未走,茶没凉······

也许拜登政府以为自己会玩一些小手段就是赢家?而这正是基辛格焦急的地方······

可惜,基辛格去世后,美国再无真正的政治家,只剩下一大批擅长内斗的政客。

现在回看起来,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而更离谱的是,当时,心急的拜登政府,不顾基辛格还在访华期间就宣布,基辛格的访华不代表美国政府······

所以,基辛格这一生,终归还是没能得到美国总统拜登的认同。

而拜登政府对基辛格的不认同,也从侧面反映出拜登政府对基辛格时代,和谐相处的中美共存模式并不认同?(拜登似乎在“拨乱反正”?)

而这,似乎与我们高度褒扬基辛格的调子有些许出入?

中美要重回正规,首先要找到相同的共振频率。

1 阅读:6

黑天鹅洞察

简介: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