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也像古时候打仗时那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换在城市发展上,天时应该算是城市发展机遇,因地制宜的寻求一条适合城市发展的道路。而地利就很明显了就是地位置了,人和就是人口数量以及人口质量了。不过城市发展的好坏程度,往往是后两者占更大的比重。今天就来说说同样是地理位置优越且都坐拥便利港口的山东、广东以及江苏。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山东、广东、江苏三省同样有着极佳的地理位置,为何山东未能超越粤、苏?
我国的前两名经济大省中,第一、二分别是广东、江苏、第三名才是山东。好在山东是第三,这样也不枉它占据有利的发展条件。曾经山东也有坐过国内经济总量的头把交椅。不过随着全国城市基建速度放慢,山东工业体系产品业绩下滑,而江苏、广东依靠招商引资以及国家政策扶持后来居上,并且还将山东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全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六分之一,海域辽阔,且港湾众多。其中胶州湾水深港阔,已建成的青岛港闻名世界。并且,处在适中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京沪、胶济、京九等铁路干线以及高速、航空、海运等形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不过这些优势,粤、苏都有。所以,归根结底与港口的关系并不大。江苏虽然是沿海省份,但是大型港口城市只有连云港一个,经济贡献量有限。江苏的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改革开放以后,江苏更是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外资。
广东呢,有着我国唯一一个世界通商口岸广州。不得不承认的是,清朝时期的中国落后,而外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思想都比我国强很多。所以,从那时起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思想就更加的开阔,而山东接受的是传统的孔孟之道,并不是说孔孟之道不好,有一说一,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与世界接轨的思想肯定更加有利。加上,深圳的腾飞,广东崛起。
虽说山东在港口方面独占优势,可是省的产业布局不平衡,多为重工产业,并且周围的城市辐射作用小。历史文化发展思想的局限让山东接受新事物水平比广东来得慢,所以山东“掉队”。总而言之,山东未能超越粤、苏或许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思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