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是养胃还是伤胃?劝告:不想伤胃,这3种进食方式要避免

亦寒玩转养护 2025-04-25 15:49:46

25岁的张扬自毕业后,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开发,日常白天埋头写代码,夜里还要排查系统问题,经常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某天,他随手煮了一大锅白粥当晚餐,却因为太饿,又嫌粥凉得慢,几乎没待温度就一口气喝完,还一边盯着手机刷资讯,一边大口吞咽。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他突然感到上腹针刺般的剧痛,直冒冷汗,面色惨白,险些昏厥。同事急忙将他送到医院,经胃镜检查,主治医师诊断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并伴有浅表性胃黏膜损伤。医生指出,虽然粥有“养胃”之名,但若食用不当,也会“伤胃”。那到底——喝粥,是养胃还是伤胃?

一、吃完粥就胀气,是胃功能差吗?

温度过高:粥温超过60℃会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出现不适。

粥过粘稠:加了过多糯米或长时间熬制,粥内黏性过强,胃动力不足时难以推进,易产生胀气。

进食过快:边看手机边喝粥,咀嚼不充分,大量空气混入胃腔,也会引起胀气、打嗝。

二、粥到底是养胃利器,还是消化负担?

中医认为,“粥为糜粥,易消化,能缓解胃肠负担”;现代营养学也认可稀软食物在急性胃炎或术后恢复期的价值。但若长期单一依赖粥品,反而可能导致胃肠机能“懒惰”。

优质大米粥能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对黏膜的直接刺激,有助于疼痛缓解;但过分精细的“糖心粥”或加料过多的“海鲜粥”,反而会增加胃酸分泌与消化负担。

一般健康成人,每日适量粥类总量控制在300~500毫升为宜;对于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稀薄度可适当提高,且要搭配蛋白质、蔬菜等均衡营养。

三、不想伤胃,这3种进食方式要避免

高温猛喝、急速吞咽

大于60℃的粥会灼伤胃黏膜,且一口气喝太快,胃部瞬间受热、受压,易引起黏膜损伤和反酸。

长期“粥替饭”、营养单一

若把粥当主食又不搭配固体食物,常吃精细米粥会让胃肠蠕动减弱,营养结构失衡,长期易致胃动力障碍和营养不良。

边吃粥边剧烈活动或看屏幕

注意力分散导致咀嚼和咽下过程紊乱,易让空气和未充分消化的淀粉进入胃,产生胀气、消化不良。

正确喝粥小贴士:

最佳时机:早餐起床后半小时,午后轻食时;饭后1小时可再喝一小碗;避免临睡前大口喝粥。

合适粘稠度:以米汤和米粒呈1∶2比例为佳,既易下咽,又能提供必要咀嚼和胃动力锻炼。

适当搭配:可在粥中加入少量蔬菜丁、瘦肉丝或鸡蛋花,提高蛋白质和纤维摄入。

粥真有“养胃”潜力,但要重视温度、粘稠度、进食节奏与饮食搭配,才能真正做到“喝粥养胃”,避免因不当吃法而“伤胃”。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