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教师问,他是1969年12月出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级职称10级,正点退休在哪一年?退休前晋升副高,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按照新退休办法,正点退要延迟15个月,也就是61岁3个月、2031年3月退休。退休前晋升上副高很有意义,于名是高级教师,彰显着你的教学水平,于利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会大大提高。
老师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希望吗?
答案是,只要努力不放弃,就有希望,而且很有希望。
这是因为,尽管现在都56岁了,但由于延迟,使得晋升副高还有6次机会,2025、2026、2027、2028、2029、2030。就算原来“基础”差些,经过6年努力,晋升副高也是很有希望的。
如果在城市,单位竞评时教龄就很有优势,努力再争取几个证书就行,比如每年争取一个,6年就能有6个了,正式平台填报是“3+3”,6个就“够了”(哈哈);如果是在农村,晋升基层副高那就更有希望了。

有人说,已经56了,晋上副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增加也稀松了,再费那个劲还有意思吗?
答案是很有意思!
第一,到退休还有6年,每年同样都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什么不努力一把,争取一下呢?不争取,不努力,也不一定就清闲啊——教案不能少写,课不能少上,一节课45(40)分钟不能早下课,学生作业一本、一次也不能少批啊……
第二,新养老金计算办法原则虽然是“多缴多得”,副高晋升晚,缴得少,但这只是就实际缴费年限而言的,对于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并不适用”。因为此前参加工作的教师有一个视同缴费年限,有一个过渡性养老金,是用视同缴费指数来计算的,这个视同缴费指数是按教师退休时的职级来确定的,退休时是中级职称,就按中级指数算,退休时副高职称,就按副高指数算。
假若中级10级指数是1.1804,副高7级指数是1.3584。
该教师1989年7月上班,到2014年9月30日前,视同缴费年限是25年3个月,即25.25年。
就算以2024年的社平工资7678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中级10级)=7678×1.1804×25.25×1.3%
=2974.96(元)
过渡性养老金(副高7级)=7678×1.3584×25.25×1.3%
= 3423.58(元)
副高7级-中级10级= 3423.58-2974.96=448.62(元)
仅此一项就是近500元啊!更何况,25.25年的副高视同缴费指数会将平均缴费指数拉高好几个百分点,基础性养老金也会大大提高啊。
这还是以当前的社平工资计算,6年后,社平工资肯定也会提高很多,基数高了,这个差距便会更大!

所以,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且年限较长的教师来说,退休前评聘上高一级职称,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如前所言,最为关键的是,不评白不评啊,不评你也得按时签到,按时上班,按时备课、按时上课、按要求完成、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