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活着,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生命的一场过客

楚然谈情感 2024-03-09 10:09:39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生命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并非在于对抗,而是源于接受。

有人说,李白宛若天上之仙,飘逸非凡,尽显潇洒之姿;而东坡则似人间地仙,豁达坚韧,流露出踏实的风骨。

既然不能如愿,不如释然。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我始终觉得苏轼最为有趣的一首诗,便是这首诙谐幽默的《猪肉颂》。

它更接近于一首打油诗,语言平易近人,虽有人觉得略显粗犷,但正是这首《猪肉颂》,让苏轼蜕变为了我们所熟知的苏东坡。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记载: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因乌台诗案之祸,苏轼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无实权且受人监视,连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面对如此困境,苏轼放下了读书人的架子,卷起衣袖,带领全家人开垦荒地、辛勤劳作,活脱脱地展现了一个农夫的形象。

他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知道,在此之前,苏轼曾有过近乎状元的荣耀,担任过太守的职位,也曾见过世间的繁华与荣耀。

然而,到了黄州,苏轼囊中羞涩,生活陷入困境。

对于吃货的苏轼来说,吃饭的问题又怎能被忽视呢?

他发现黄州的猪肉价格低廉,但穷人家不懂得烹饪,富人家又看不上。

于是,苏轼买来了猪肉,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创意,独创出一套烹饪方法,制作出了美味的东坡肉。

从此,东坡肉流传千古。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在无常中,慢慢接受命运的一切安排。

提及“无常”二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苏轼那脍炙人口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对“无常”的解读,充满了诗意与智慧。

他将人生中的“无常”与月亮的变幻莫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你我明白,无论是人生的起落沉浮,还是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自然界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见过世间的极致繁华,却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历经生活的深重困苦,亦不因此而自怨自艾。

在《苏东坡传》中,苏轼的一生波澜壮阔,时而如飞龙在天,气势如虹;时而如蛟龙失水,落入低谷。

在他风光无限时,赞誉如潮涌来,有人称他为举世罕见的天才,有人为求得他的一篇文章而欣喜若狂,甚至连皇帝也对他寄予厚望,有意栽培他为宰相。

然而,当他遭遇低谷,昔日的亲朋好友纷纷疏离,连路边的流浪汉也敢对他出言不逊。

面对这巨大的落差,苏轼并未沉溺于自怜自艾,而是逐渐学会了坦然接受。

被贬至黄州,他甘愿褪去文人的华丽外衣,投身田间劳作,在清贫中找寻生活的乐趣;流放至惠州,他挖采草药,酿造美酒,仅凭几颗荔枝便能化解生活的苦涩;即便被放逐至偏远的海南,食无肉,居无室,他依旧能随遇而安,在那里安然度过数载时光。

苏轼曾言:“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他以豁达的心态,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坚韧与智慧。

烟雨寄语

作家余光中曾说:“我如果去旅行,不会跟李白在一起,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会选杜甫,因为他太苦了。我会找苏东坡,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这也许是世人皆爱苏东坡的缘由吧。

苏轼的一生,历经风雨洗礼,四处漂泊,却始终怀揣豪情壮志,笑傲世间沧桑。

当无米下锅时,他毅然挥锄垦荒,自力更生;无美酒相伴时,他亲手酿造琼浆,品味人生;无栖息之所时,他筑起雪堂,安身立命。

回首往昔,苏轼最为自豪的并非曾居庙堂之高,而是那段在黄州、惠州、儋州度过的颠沛岁月。

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

《苏东坡传》里写道: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他的后半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然而顺境也好,逆境也罢,苏轼都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坦然接纳。

0 阅读:1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