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金黄的银杏树叶洒在小镇的石板路上,张阿姨站在家门口,望着远方出神。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透着一丝坚韧和温柔。众人常说婆婆对儿媳妇的照顾是情分,不照顾是本分。然而,张阿姨始终相信,应该将心比心,对待儿媳妇如同自己的女儿。
五年前,儿子和儿媳结婚时,张阿姨和老伴掏空了所有积蓄,在市中心给他们买了一套像样的婚房。看着新婚夫妇幸福的笑脸,张阿姨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后来,儿媳怀孕,张阿姨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她。她每天一早起来,为儿媳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再陪她去医院做产检。她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时常给儿媳按摩,缓解她怀孕带来的不适。尽管有时候感到疲惫,但想到即将出生的孩子,张阿姨总是满怀期待和喜悦。
等到孙子出生后,张阿姨更是包揽了照顾孙子的所有事情。她每天一大早起来为孙子换尿布、抱孩子。为了给孙子做营养均衡的辅食,张阿姨常常翻阅各种育儿书籍,学习育儿知识。夜里,听到孙子的哭声,她总是第一个起床,轻声安抚。她甚至用自己的养老金补贴儿子的家用,让儿媳能安心工作,不用为经济问题操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这个家庭更加幸福和谐。她常对老伴说:“只要孩子们好,我们就满足了。”
尽管张阿姨如此尽心尽力,但在女儿出嫁时,却依然引起了儿媳的不满。张阿姨的女儿比儿子小三岁,前段时间准备结婚。为了公平,张阿姨为女儿准备了二十万的嫁妆。一天晚饭后,张阿姨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儿媳,想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谁知儿媳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为什么要给她准备这么多嫁妆?”儿媳质问道,语气里充满了不满。 张阿姨愣了一下,试图解释,“这是为了公平。你们结婚时我们也尽力了,现在也要让女儿有个体面的嫁妆,这样她在婆家也有底气。”
“可是我们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儿媳激动地说,“你们已经为我们掏空了积蓄,现在又要给女儿这么多钱,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张阿姨心中涌起一阵无奈和心酸,“你们的婚房是我们全款买的,日常开销我也一直在补贴。这二十万是我和你爸攒了好久的钱,不影响你们的生活。”
婆媳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儿子试图劝和,但根本无济于事。最终,儿媳摔门而去,家中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后来,张阿姨的女儿生了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孙子,张阿姨想将女儿接过来坐月子。她小心翼翼地向儿媳提了这个想法。果然,儿媳一口拒绝了她的提议。 “妈,这是我和你儿子的房子,你无权接别人来坐月子。”儿媳冷冷地说。
张阿姨感到一阵无奈,她叹了口气,平静地说,“我只是想让女儿和外孙过得好,她月子里需要照顾。我会尽量不打扰你们的生活。”
“既然你这么想照顾她,那你就去她那边好了。”儿媳毫不留情地回绝。
张阿姨无奈之下,只能去女儿家照顾她一个月。她每天悉心照料女儿和外孙,心中却总是挂念着家里的孙子。
然而等张阿姨一个月后回来时,却被儿媳拒之门外。站在门口,儿媳双臂交叉,冷冷地说:“妈,既然你给了你女儿二十万嫁妆,还去照顾她坐月子,那你以后的养老就让她负责吧。我们这边不需要你了。”
张阿姨一时间愣住了,心里如同被针刺一般疼痛。她替儿媳照顾了五年的孙子,现在只是替女儿照顾了一个月的月子,儿媳竟然翻脸不认人。她质疑自己过去的付出是否值得,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儿媳,过去的五年我一直在照顾你们的家,现在只是帮女儿一段时间,难道就不能理解一下吗?”张阿姨尽量保持平静,但声音里却透着无奈和心酸。
儿媳却毫不让步,“妈,这房子是我和你儿子的,你既然选择了照顾你女儿,那就不应该再来干涉我们的生活。你既然能给她二十万嫁妆,那你以后的养老也应该靠她。”
站在一旁的儿子试图劝和,“媳妇,妈做这些都是为了我们家好,不能这么说她。”
但儿媳态度坚决,“你想让她回来,那你就跟她一起住去,反正我是不答应。”
张阿姨看着儿子,眼中充满了哀求和期待,但儿子在妻子面前显得无力和尴尬。他低声道,“妈,您还是先回老家休息一下吧,我们再想办法。”
张阿姨只觉得心如刀绞,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泪水夺眶而出。她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中的位置已经变得如此尴尬和无力。无奈之下,她只能收拾行李,回到老家,与老伴一起生活。 回到老家后,张阿姨和老伴停止了对儿子家的补贴,开始攒钱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即使后来儿媳怀了二胎,她也没有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