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洒清辉,灯火璀璨,又一个年告别了。
从二月二十三,我们开始进入过年的步调,过年的仪式感如湖面涟漪叠荡,声势浩大地溢满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们乐此不疲地重复着一项项习俗,天南海北地奔赴家的方向。
过年的传统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春节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印记,期盼、欢喜、感动……总能勾连起中国人复杂的情感。这过年呀,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年是一种团圆有人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那么,这个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春节过年的习俗,最早可能追溯至殷商时期,人们祭拜先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是中国农耕文化中传承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流转,人们在春节中逐渐有了放鞭炮、贴春联、守岁、回娘家等习俗,春节的主题已经从祭祀转向娱乐和团圆。
年,就像划在中国人心里划在时间上的线。每到岁末,人们回家的思绪便搅动起来。跨越山海,奔赴团圆。因为它,辞旧迎新变得热闹非凡,也会带来新的期盼与祝福。
一年有一年的风浪,家人却是心灵的港湾。年在一起,一期一会,不管职位高低,不论身份贵贱,在家人面前彻底地放松。烹酒宰羊,准备饭菜,阖家等待最隆重的年夜饭。游子无论走多远,这一天终会团圆。将笑意写在脸上,觥筹交错,团圆守岁,闲话一年的悲欢离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团圆是最浪漫的盛事。灯火暖暖,就是要黏在一起,过大年!
年是一件新衣除夕,燃一夜的爆竹与烟火,告诉人们辞旧迎新。大人撕下旧年最后的一页日历,朝气蓬勃地迎来崭新的一年。小孩们则在欢喜中睡去,期待着醒来时换上一件新衣。
小时候的新衣是妈妈看了又看,精心挑选过年的战袍。早早买来,放在橱柜里,成为小孩们的念想。等鞭炮声声,等温暖守岁,等正月新春的到来,穿新衣拜新年。
后来,新衣服逐渐成了日常,不再对穿新衣抱有那么热烈的期待,但在聚少离多的时光里,年就成了心底的那件衣裳。
回家过年是多少人积攒了一年,甚至更久的期待。但终因岗位职责,或者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踏上归途。除夕夜,错过了全家围坐在一起的团圆,那么在元宵的灯火里,人们望见一样的璀璨烟火,共享一轮明月,一起祈福新春,也算是宽慰心底的大团圆。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脱下旧衣,迎来新年的朝气,更换崭新的篇章。相信总有美好等着我们去相遇!
红红火火过大年过年的中国色,一定是耀眼的中国红。若没有这红色的烘托,所见皆是黯淡,勾勒不出中国年的模样。
红,是巧手剪出的窗花,年年有余、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等;红是毛笔写出的春联,寓意美好的词句写出新年的期盼,人们在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前,一定气定神闲地贴上。红,是高高挂起的灯笼,照亮游子回家的路;红是长辈给出的红包,不论多少都是对孩子们祝福;红是开在枝头春意闹的红梅,开出春天的希望;红还是街上热热闹闹的舞狮舞龙,风风火火地舞动着生活的激情与美好的祝愿……
靓丽的中国红,点点滴滴装饰着家里,一大片一大片落在街上,装着我们的热情、沉稳、欢喜与希望。
年是滚烫的期待,只要有一颗滚烫的心啊,年色就不曾改变,年味也还存留在心底,温暖着。
年是璀璨的烟火经历过三年大考的人们,在封闭中等待过狂欢,过去的年多多少少有点不尽人意。如今的年啊,持续了近一个月,年前腊月里,人们便摁不住激动的心情,零零星星总听到“啪——哗——哗哗——”的声音。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人们不再矜持,从大人到小孩,手持加特林的快乐告诉你谁还不是个少年。
天地间从墨色到闪起一束光亮,再到火树银花,多少人为此感叹着、兴奋着。这绚烂、璀璨的夜空,才是中国年的味道。
烟花向星辰,所愿皆美好。燃过一刹烟火,许下新年的心愿。在除夕把忧伤的、疲惫的放下,让过去过去。在元宵,整装再出发,让希望与福气盈满心头。
热热闹闹的年过完了,心里也有了底气,会更自信从容地迎接新的四季。愿烟火年年,生逢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