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刘邦为偶像,为何刘邦善待功臣,而朱元璋却杀尽功臣?

袁遗说历史 2023-06-10 17:57:01

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

朱元璋和刘邦都是社会底层白手起家当皇帝的,而且朱元璋起义时,在李善长的辅佐下,就是以刘邦为原型操作的,如何拉拢有能力的人士,如何笼络人心,如何布局当下,直接抄的作业,可以说刘邦是朱元璋的偶像。

可是当上皇帝后,刘邦善待功臣,朱元璋却杀尽功臣,为何如此相似的两位开国皇帝对待功臣却选择了不同的手段?

刘邦

刘邦起义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追随着陈胜的脚步,刘邦在萧何、曹参与樊哙的帮助下,带领3000沛县子弟,加入了反抗暴秦的洪流中。

有了张良的辅佐后,刘邦渐成气势,成为众多起义军中比较强势的一方,攻胡陵、与方,与西楚霸王项羽结盟后,加速了秦的灭亡。

公元前208年10月,刘邦率军西征,吹响了进攻咸阳的号角,历时一年,秦朝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收得项羽降将彭越、 韩信后,终于有了和项羽掰手腕的资本了。

垓下击败项羽后,刘邦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汉基业。

朱元璋与刘伯温指点江山

朱元璋抗元

1343年,濠州灾荒,拿着一个破碗走千家窜万家的朱元璋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有出路,投奔皇觉寺做了一名和尚,当他17岁那年,寺庙受到牵连无法在栖身于此,于是只得再次拿起盆钵走四方体验生活。

25岁时朱元璋在汤和的推荐下进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成为了红巾军中的一员,最快的升迁方式当然是和老大搞好关系,朱元璋与郭子兴的义女马氏结为夫妻,很快成为了红巾军的一名头目,徐达、周德兴、郭英听得此信后,都投奔到了他的帐下。

朱元璋见郭子兴小富即安,并没有放眼天下的打算,于是带着徐达、汤和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兄弟,离开了红巾军,开始计划逐鹿天下,在滁洲遇到李善长后,朱元璋的队伍终于有了很好的粘合剂,最大的发挥战力。

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后,朱元璋于1368年以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在他一统天下的征程中,常遇春、徐达、汤和、李善长等立下汗马功劳,

1375年,平定广东、广西、福建的廖永忠被死于迎接韩琳儿的途中。

1380年,开国宰相胡惟庸死于谋反罪,几乎朱元璋所杀的功臣,都被归到蓝玉和胡惟康一派,冠上谋反帽子处死:

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凉国公蓝玉、股肱之臣陆仲亨、镇守辽东的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宜春侯黄彬、南雄侯越庸、靖宁侯叶升、永嘉侯朱亮祖、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等等,朱玩璋把能威胁到皇位的有功之臣都清理得干干净净。

刘邦雕像

到死的一刻,刘邦都没有亲手处决过跟随他征战的部下,韩信都是他借吕后的手除掉的,他全程都没有参与;

而朱元璋,却把随自己征战天下的有功之臣一个不留地干掉了,难免让人有着苟贫贱不可苟富贵的感慨,让人不胜唏嘘。

两个农民起义登上高位的皇帝,为什么有着极大的反差?

刘邦、朱元璋所处的环境不同

刘邦登基时,全国各地都不太平,不仅是秦国的烂摊子等着自己收拾,就连六国的残余都还想死灰复燃,全国各处还有不断的军阀势力没有征服,当然不可能杀部下啦,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和匈奴窜通,据太原而谋反;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公元前196年,鲸布起兵造反;公元前195年,英布也起兵造反,后来,刘邦死于征战英布的途中。

我们不难发现,刘邦登基称帝后,天下本就不太平,刘邦自己都到处平叛,最后死于征战途中,他根本没有杀害功臣的理由和实力,根本杀不得,否则帝位不保。

朱元璋登基后,也没有杀害功臣,他悉心培养朱标,并把自己的基本盘全部转移到了朱标的麾下,而且朱标能镇住那一些开国功臣,所以他没有必要大开杀戒。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先朱元璋一步离开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实难意料,此时的朱元璋也已老迈,只得再立孙子朱允炆为太子,他想再转移自己的基本盘给朱允炆,那些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封疆大吏基本不可能对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惟命是从,为了大明的江山,朱元璋不得已,将开国功臣一一清除。

即使有些人并不会造反,比如李善长、胡惟庸,

但只要他有造反的能力的人,朱元璋都不放过。

朱元璋与刘伯温

刘邦、朱元璋在位的时间不一样长

刘邦在位的时间比较短,他登基的时候,已经53岁,在位8年就离开了,他在位的时候很间,这么短的时间里,天下初定,各地势力未平,还得借助手下的力量平定天下。

而且建国之初,那些和自己一起同生共死的兄弟,感情还很好,没有到大开杀戒的地步,感情总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淡漠,在太平盛世时,曾经的目标消失,随着产生的利益牵扯,逐步导致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反目成仇,各朝各代莫不如是。而这,需要时间发酵。

朱元璋在位30年,比刘邦要长得多,他一开始也并没有杀害功臣集团,他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然后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使大明周边稳定。

在1380年处死胡惟庸后,陆陆续续开始了对功臣的清除行动,那已经是登基12年之后了。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很少有人在登基后就开始清除功臣,毕竟百废待兴的基业,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壮大,还需要他们持续的输出方能达到国富民强,要卸磨杀驴,那也得江山稳固了才行。

而刘邦之所以没有屠杀功臣,还是在位时间太短,江山未稳的因素在里面。

朱元璋雕像

刘邦、朱元璋的性格很是不一样

刘邦、朱元璋的出生经历,导致了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化,刘邦虽然出身低,但是相对朱元璋来说,要好太多,刘姓是沛县大家族,他虽然是农户出身,但是也不会饿肚子,从小不喜欢农活,喜欢玩耍交友。

年少时,刘邦吃饭喝酒不用钱,因为饭店的老板发现,只要刘邦经常光顾,那些狐朋狗友总是时常来吃饭,生意比平时好太多,于是只要是刘邦来吃饭喝酒,都不收费。

中年的刘邦做了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虽然官不大,但怎么说也是公职人员,和官府的人员混得都比较熟,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这些大汉的开国功臣,都是刘邦在混社会的时候结识的。

朱元璋的出场方式不一样,开局一个碗,走到那里吃到那里,只从父亲死后,朱元璋就拿着盆钵居无定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那的内心变得异常强大。

常年的征战造成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忍饥挨饿,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同时也让他变得更为残忍。

刘邦与戚夫人

从他们的出生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刘邦如果能做几十年的皇帝,也不会像朱元璋一样,把手下能威胁到皇位的功臣清理得干干净净。

虽然朱元璋杀功臣有不得已的原因,当然不能说刘邦仁慈、朱元璋残忍,这其中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做为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无法保证自己爱妃戚夫人的安全,明知道自己死后吕后会清算,他还是没有给戚夫人一个归宿,刘彻在去世前怕自己心爱的妃子专权让她陪葬,刘邦还没有自己孙子的那股狠辣劲;

面对屡屡阻挠立太子的朝中大臣,他并没有坚持已见,把反对自己的人清除掉,而是在权衡利弊后遵循了大臣们的建议;

病在床榻之上的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也动过将其除掉的心思,最后还是没能杀了这个跟着自己一路走来经受过艰辛磨难的女人。

我们不难发现,刘邦的心思,要比朱元璋细腻得多,柔和得多,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小混混。

纵观历史,各朝开国君王都有清除功臣的行为,其实这并不是他们嗜杀,也不是他们不念旧情,只是怕这些人搞事情,以前有着“推翻前朝”这个共同目标,大家心无旁骛,现在目标达成,那些戎马一生的人,突然没有了奋斗的目标,没有了方向,就开始了享乐,有时还会时不时的搞点事情,而且这些人搞事情的破坏力太大,所以不得已,都会把那些功高太高,无法掌控的清除掉。

如果刘邦和朱元璋互换位置,他一定会清除皇权路上的威胁者,只是他不会有朱元璋这么残忍。

推荐阅读: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人文趣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