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科长似乎想凭一块闪亮的警官证,让所有的法规和公正都黯然失色,但他未料到的是,这张“亮起来”的警察证,却引来更热烈的公众审视。
这段被辅警录下来的视频一经网络传播,让郏县公安局的姓名成了关注的焦点,同时也让公安机关的公信力遭到了批判。
此后不久,当地公安局公布了处理决定:徐科长被免职并行政记大过处分。
面对这样的结果,社会各界反响很大,许多人质疑郏县公安对徐科长的处理“畸轻”。
他们指出,公职人员如此公然滥用权力,不仅赤裸裸的违反了公务人员应有的道德准则,更是对公众的亵渎,其行为的严重性应该受到开除的处罚。
首先,我们要明白,“免职”和“开除”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免职只是免除了此人的当前职务,但他仍有可能被调岗,以同等或较低级别的职务继续服务。
而开除则意味着将其彻底从公务员队伍中开除,永无翻身之日。
在这个案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徐科长是否具备了被开除的“条件”。
徐科长大胆地“亮证”,明摆着知法犯法,表明他对警察职业的尊重程度低下。然而,被记大过免职后,他是否就真的能逃过一劫?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很多时候,公职人员被免职,往往是因为其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机关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风气。
永远不要低估公众口中的“风声”对公职人员的影响力。犹如春雷响彻九天,感召人心,催人奋发。
同样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如利箭直指决策者的心,使其感受到更为压迫的责任重任。
尽管公安部门已经对徐科长做出了处理决定,但在诸多的质疑声中,我们的想象力也不能停止,我们自然会设想一种可能:那就是,公安部门在“风声”过去之后,再依法依规对徐科长进行进一步处理。
总的来说,这股“风声”其实是公众对法制、公正的期待,是广大公众对公务人员行为规范的催促。我们不能指望风声过去,事情就会自然消散。
相反,他们往往希望“风声”能够像一把锋利的剑,穿破黑暗,照亮前进的道路。每每有大事发生,风声就会如潮水般涌来,面对这样的风声,相关的决策者应该有所警觉,而不是掩耳盗铃,希望“风声”过去。
眼下,徐科长被免职的事件还未有结束。
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持续关注他的后续处理结果,更要关注到底有多少公务人员能吸取这个教训,有多少公务人员能明白总是逃避风声的结果只会是暂时的清静,而长期的风声则会代表公众的期待和监督—那是对公正、公平和公开的追求,是对每一个公职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考验。
所有岗位调动包括升职文件都写了免去某同志某职务
打江山要敢于亮剑,坐江山要敢于亮证[墨镜]
做好人民的表率,引导社会良好风范
举报者完美丧失了在当地的生存空间[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免职是基本操作,至于后面还有没有处罚就不得而知了
人家是骨干,表现很优秀,离了他,工作没法干了。
一句话,录视频害人
这是典型的滥用职权,知法犯法!
开除?胡经理才过去多少天就官复原职!
游戏是人家设计的,规则也是人家定的,平民玩家玩的赢吗?
看来处理也是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不情不愿的
评论区能不能有点常识。这个徐科长是喝酒了,但他是坐后排的,没其他违法证据支撑,怎么开除他?一般都是处分,怎么叫处理“畸轻”,小便水帖子,骗流量。
散了吧,“辅警”都被辞退了,你们还在这嚷嚷什么。
免职等舆论过去,马上就升职了,这还用问,要是没有关系,早就开除了
那个辅警完了,等徐科复出必定报复[得瑟]
录视频的被辞退了?
风头过后又调回岗
你以为呢
触犯刑法怎么不用担刑责
为什么不犯法
记大过其实不算轻了
想知道录视频的辅警能升职吗,他的上司为何成了处长的帮凶,先免辅警职,却不提亮证的人,这关系网一张真紧
这是哪个省啊!
滥用职权,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换个地方继续
恶势力!
免职根本就不是一种处分!
过一段时间换个位置接着干,不影响
拦车的开除了,我们队伍不能留这种不讲情面的害群之马
已经记大过处分了
开除有点过分了
开除,作者请说具体根据什么法律法规文件条款呢,如果凭空口说,俺建议所有违法犯罪一律枪毙
辅警违规被辞退,警察违法只免职?
辅警过不了了多久就要被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