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税收返还等政策红利的逐渐退场,县域招商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拼政策”转向“拼价值”的新战场中突围?东湖产业通立足实战,为一线招商干部提供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如果说上海、江浙、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产业优势、完整的产业链、宽松的营商环境,坐拥招商引资绝对优势,对税返政策具有杀伐果断的清理追还的底气。那么对于中西部地区,县域在相对优势被吊打的情况下,该如何转变招商模式、方式方法,既要有吸引力,又不违反政策规定?
01
摸清产业
锻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产业的规划,必须立足于已有产业基底,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所以,县域招商的首要任务是摸清“有什么”再出发。
具体来讲,需要对本地产业情况进行充分调研,明确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
这类资源可能是土地、供电成本洼地,丰富的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或是良好的地理位置、悠久的人文历史,还有某一特定行业的传统优势等。找到这些闪光点,就能为县域招商提供有力支撑。
明确“有什么”之后,就要思考招什么、怎么招?
1
放大镜找短板
把本地产业链每个环节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比如搞农产品加工的,别光盯着种植面积做文章,冷链物流达标率多少?包装设计能不能溢价30%?
2
开天眼盯转移
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外迁不是新闻,但厂子往哪搬可不会发朋友圈。有个取巧的方法:盯紧货运物流数据,哪个园区货车进出频次突然减少,赶紧上门“送关怀”。
3
给邻居画个像
隔壁县的招商PPT八成已在电脑里,把周边200公里内产业布局拉通来看,找出那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卡位点。
基于深度产业研究能力,东湖产业通绘制清晰直观的产业链全景图,全面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数据透视产业基因+资源要素动态匹配”为地方定制差异化突围路径,帮助县域在政策红利消退期快速锁定“人无我有”的靶向招商点位。
02
创新打法
需求驱动才是硬道理
不是每个县域都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对于那些资源特色不突出的县城来说,又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呢?
那就需要转换思路,从市场和产业的角度来挖掘特色。
1
从产业集群出发
经济强县的招商工作总是紧密围绕优势产业来开展,倾向于把有限的招商资源,用在最可能出成果的地方。县域主导产业,吸引相关的配套产业聚集,形成良性产业链条,构建“一县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
可制定“链主企业特权清单”(优先供地、定制人才包、政务直通车),但定下需承担每年引进2家上游配套商的硬指标。通过组建专班服务激活企业家社群资源,打造以商引商的生态闭环。
2
场景招商直击痛点
过去,县域招商往往只看重单一生产资源的比较,比如土地、水电、原材料等成本,却忽视已有产业资源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本地细分市场、中间产品与特定设备供应、物流与贸易服务也是企业越来越看重的投资要素。
别总说“我们政策好”,广东清远招商专员开口就是“贵司的光伏板在我们港口装船,每柜物流成本比宁波港低3800块”,帮助企业了解县域当地资源场景情况,算好投资总账,才能吸引企业落地生根。
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招商部门梳理、建立场景创新案例和场景清单项目库,发布城市机遇清单、能力清单和需求清单,吸引有能力的企业 “接单” 落地。
3
做巨头离不开的供应商
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中心城市主导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正逐步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纷纷向县域层面延伸,为县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如果能依托城市群产业链,主动承担补链的角色,那么在招商引资上更易获得发达城市助力“带飞”,做到事半功倍,当不了参天大树,就把根系扎进巨头的价值链。
03
苦练内功
精细化招商管理体系
纵观国内各个经济强县,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一套科学、精细化的招商管理体系,如何全面提升招商管理水平?
提升招商工作的强度和频度。县域围绕主导产业链,可坚持“定期招商”,在各个城市举办产业推介会,加大对外开放招商的力度,实施长线、定期的资源投入。同时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既能让招商人员放手去干,又有确保工作成效。
对入驻企业实施精细化、梯队化的动态管理。县域可建立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库,对入驻企业梯队划分,以便精准服务。对于正处于上市培育期的企业,优先配置所需资源,提供咨询、经营培训、资本对接、上市规划等多样化服务。
建立企业全周期服务矩阵。杭州注重为企业创造成长空间,通过“一企一策”政策,从研发、人才到办公空间,全方位扶持企业快速成长。在政务服务方面,县域可设立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
04
工具赋能
东湖产业通穿透信息迷雾
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今天,招商决胜的关键已从资源储备转向信息捕获与加工能力。如何精准找到匹配的目标企业,并推进项目落地?
东湖产业通依托产业数据+算法模型+AI智能,构建产业诊断、企业靶向、线索挖掘、触达对接、决策支撑等多重功能。
梳理重点产业链,通过产业数据分析预判发展趋势,构建动态更新的“产业机遇雷达”;
运用企业画像技术精准识别目标客群,实现从“广撒网”到“精瞄准”的转变;
建立招商线索全流程管理,打通信息挖掘、智能匹配、触达对接等环节的数据闭环。
在这个产业要素加速重组的时代,没有永恒的竞争壁垒,只有持续迭代的方法革命。这种数字化能力将成为县域穿透信息不对称壁垒、实现精准打击的“战术望远镜”。
在政策普惠性红利消退的当下,县域招商已进入“价值竞争”深水区。唯有立足产业本质、创新服务模式、善用数字工具,才能实现从“拼政策”到“拼生态”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