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说到过年,咱们中国人最重视的当然是农历春节,从腊八节的热闹到元宵节的喜庆,这浓浓的年味儿,都跟着农历的节奏走。
可大家知道吗,这咱们习以为常的农历,背后藏着大智慧,甚至让著名作家王蒙都忍不住连连称赞。
他说了,世界上没有任何历法能像咱们的农历一样,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这农历到底有多厉害?
司马迁和历法的渊源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过了太史令的“金印”,这可不是一般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台长。
除了写史书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全国人民制定历法,这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在古代历法是国家级的“高科技”。
咱们不妨来看看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公元前543年,晋国国君的老婆搞了个宴会,犒劳修建大型工程的民工们。
席间,官员们发现一位老人家看着年纪很大,不像能干重活的样子,古代征发劳役也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超过六十岁就可以“退休”了。
于是官员就上前询问老人的年龄,结果这老人家却说自己也不知道多大岁数,因为他不识字,也没接触过日历,平时就靠数日子过活。
老人家说他经历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最后一个甲子过了三分之一,古代的数学还没有那么发达,所以现场的官员们都懵了,只好请当时有名的学者来算。
学者们到场之后又折腾了好一通,才算出来老人七十三岁,已经不需要服役了。
“绛县老人”的故事,恰恰反映了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很难接触到历法知识,不知道年月日,就分不清春夏秋冬,更别提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了。
庄稼种不好,那是要饿肚子的,所以国家就得制定一套准确的历法,告诉大家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敬授民时”。
说白了就是把历法当作指导农业生产的工具,郑重地教给百姓,让他们知道时间变化,不误农时,而司马迁这位太史令,就肩负着这项重要的使命。
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动了“太初改历”,给全国人民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时间管理方案”。
公元前104年前后,汉武帝一声令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历法改革开始了,朝廷集结了二十多位顶尖学者,打造出了一部全新的历法太初历。
这个太初历就是早期的农历,它制定了农历的基础骨架,比如说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并且第一次把民间流传的二十四节气给放进了官方历法里。
独一无二的阴阳合璧
咱们现在用的公历,其实就是个“数太阳日子”的历法,它只管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多久,其他的它不管。
跟公历相反,伊斯兰历是个“数月亮日子”的历法,它只看月亮的圆缺变化,其他的也不管。
而咱们的农历就厉害了,它既“数太阳日子”,也“数月亮日子”,可以说是两样都占了,所以叫阴阳合历,或者阴阳历,就是把太阳和月亮的规律都考虑进去了。
正如作家王蒙所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历法能够像中国农历这样,同时“知道”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
农历主要跟着月亮走,但也得照顾到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因为它俩转一圈的时间不一样,所以老祖宗就发明了加算的“闰月”来调整时间。
这农历在咱们中国文化里,那可是顶顶重要的,农民靠着节气种地,啥时候干吗,清清楚楚。
而且中国农历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像日本等周边国家,历史上都曾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传统历法也都借鉴了中国农历的元素。
比如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等,这些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融入他们的文化传统中,成为他们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甚至在政治制度的建立上,也都能看到中国历法的影子,你可能想不到,连远在中东的以色列,也采用了一种阴阳合历的希伯来历。
这说明中国农历的智慧,早已超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双春年和消失的年三十
2024年末有个讨论悄悄在网络上发酵:“2025年没有年三十?”对于习惯了腊月二十九到三十,辞旧迎新的中国人来说,这消息让人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这年三十的“消失”,其实就跟农历的计算方式有关,农历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月份的,一个月的平均周期是29.53天。
所以农历的月份被分成长大月和短小月,腊月刚好碰上短的,就没有年三十了,但“除夕”这个传统节日依然存在,因为除夕指的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
无论腊月是二十九还是三十,大家依然可以在除夕夜守岁、吃团圆饭,辞旧迎新。
另一个引发大家关注的点就是2025年的双春年,这一年竟然有384天,是因为这一年有一个闰六月。
农历采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也就是在19个农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以此来保证农历与季节的对应关系。
闰月是怎么加的呢?这跟二十四节气里的“中气”有关,要是哪个月份没有“中气”,它就会变成闰月。
2025年由于时间的特殊性,正好碰上了这个闰月,多了一个月,总共384天,这个闰月不仅让蛇年变得超长,还带来了“双春年”。
因为2025年的农历蛇年横跨了两个公历年,所以有两个立春,在咱们传统里,双春年可是个好年头,特别适合结婚、生娃这些人生大事。
结语
听完这些关于农历的事,是不是觉得老祖宗真厉害?农历可不只是个看时间的工具,它把人和自然,还有我们和老祖宗的智慧连在一起。
几千年来,咱们中国人一直跟着农历的节奏过日子,春天耕地,夏天除草,秋天收粮食,冬天储藏,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