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崛起|看王朝的兴衰,历史的交替

国学童年 2022-02-04 11:33:33

.........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写在前面的话】

提到明朝,经常有人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来形容,我们前文也说到明朝开国的两代皇帝以及他们创建的洪武,永乐两大盛世。大明王朝从建立以来没有过和亲,没有和谈,也没有投降过。遇到外敌入侵,一概是打回去。就如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一样,绝不屈服。但是明朝这座大厦仍然在经历16位皇帝,276年后轰然倒塌,明朝是如何灭亡的呢?

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末代皇帝是朱由检,就是我们熟悉的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皇帝,勤于朝政,勤俭节约,可谓是一代明君,明朝灭亡,并非崇祯之过!那究竟是什么造成明朝灭亡的呢?

首先,明朝末年由于后金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明朝本就入不敷出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军费开支剧增,朝廷做不到收支平衡,只得增加各地的赋税。只是各地的地主豪绅为了自己的利益层层转嫁,赋税的重担都落在了农民身上,农民辛苦一整年,收成还不够交税的,没有办法,农民只好变卖土地。造成的荒地越来越多,而税收反而越来越少了。各地农民活不下去,也有很多揭竿而起。

其次,军事上的不利,也造成了明朝政治上的保守,使明朝失去了进行自我变革的动力和勇气。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曾做出勇敢的尝试,根据经济的发展制定政策,从而减轻底层人民的负担,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这种尝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新法实施后,一些对底层人民有利的如丈量土地,摊丁入亩等措施,会极大地压缩地主阶层的操作空间,使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这也造成张居正死后遭到了利益集团的反噬,制定的新法也大部分被废除。旧的利益集团为了私利结成团体,互相党同伐异。朝政的最主要的作用竟成了推诿和扯皮。

第三,明朝的党争十分激烈,大家喜欢看明朝影视剧的,都知道明朝有三厂一卫,三厂就是东厂、西厂、大内行厂,一卫是指锦衣卫。这些是什么呢?他们是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特务机构,权利很大,而且手段也十分残忍。这些机构最开始是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立。由皇帝直接领导,主要负责监督所有的官员以及民众,看其是否有对皇权不利的行为。后期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对皇权造成了威胁,而党卫也成为皇帝倚靠对抗文官集团的武器。党争愈演愈烈。

第四,明朝末年,地球经历了一段小冰河时期,气温骤降,气温降低又造成降水南移,形成了北方大旱,南方大涝的现象。各地灾情不断。

寒冷的天气使得粮食大幅减产,农业为本,况且又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土地的歉收,粮食的短缺,根本养不活数量庞大的人口,对明朝的统治根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忍饥挨冻,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朝廷不仅没有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反而增加税收。造成农民起义,攻城破县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更多的灾民加入起义队伍,也成为压垮大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朝的崛起

清朝最早起源于1616年,建州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由于努尔哈赤祖父和父亲被明朝误杀,便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发誓要为祖父,父亲报仇。在努尔哈赤努力下,后金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但是努尔哈赤在1626年与明朝的宁远之战中,被大炮打成重伤,不久后逝世。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顺应形式,对内,积极缓解民族矛盾,使社会趋于缓与安定,并且恢复考试,积极吸纳人才。对外,奉行攻打明朝的政策,不断地给明朝制造威胁。后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在1643年病死后,由顺治帝福临继位,福林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清世祖”,由于继位的时候,福林才6岁,所以由其叔叔多尔衮摄政。

164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后,多尔衮带领清军击败李自成,占领京师后清军迁都于北京。

在随后的20年中,清军先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来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了全国统一,这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乃大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产丰富,社会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十分强盛。

李自成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原为闯王高迎祥的部下,勇猛有谋略。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由于当时中原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饥荒不断蔓延。李自成在谋士李岩的建议下,提出“均田免赋”,由此获得广泛的支持和欢迎。加入农民军的人数逐渐增多,发展到有百万之众。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不久李自成率军攻下北京城,推翻了大明王朝的统治。但是没过多久,驻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联合清军,与李自成大战一场,结果李自成战败后,退出了北京。

打仗节节胜利,把明朝官军打的到处跑的李自成,为什么遇到刚进关,数量远远少于自己的清军就一下子败退了呢?根据文献记载,明崇祯十六年秋冬,在北京一带已有鼠疫传播的记载,但由于正值秋冬季,天气寒冷,鼠疫传播的速度比较缓慢。

进入转年后,天气回暖,老鼠活动趋于频繁,于是鼠疫开始大面积爆发。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后,也大面积地感染了鼠疫,战斗力大减。虽然李自成搜刮了京城很多钱财,仍然在不断地招兵买马,但是仍然没办法阻挡鼠疫在军中的蔓延。鼠疫是当时人们所不了解的传染性疾病,没人知道怎么治疗,由于长时间无法摆脱鼠疫的影响,农民军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有史料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可见李自成失败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赶上了传染性的疾病造成非战斗减员。

那为什么同样进入北京的清兵没有受到鼠疫的影响呢?有研究者在研究欧洲十四世纪的壁画以及文字中也发现,在欧洲鼠疫流行过程中,骑兵受到的影响最小。后来也有研究证明,鼠疫经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由于跳蚤讨厌马身上的味道,所以长期与马在一起的骑兵不易感染鼠疫。由此可见,同样主要由骑兵构成的清军,受到鼠疫的影响要小得多,这也解释了为何同样经历鼠疫,但是清兵战斗力不减的原因。

吴三桂

吴三桂是将门出身,擅长骑射。崇祯年间考中武举,屡立战功,升为总兵,镇守辽东。吴三桂这个人,历史上骂声很多,说他不顾民族大义,带清兵进入山海关,是民族的罪人。也有人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清军全是因为一个女人陈圆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自从李自成成立大顺,率军进攻北京,明朝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情况危急,崇祯皇帝发布“命天下兵勤王”的诏令,命令吴三桂、唐通、刘泽清等率兵勤王。由于吴三桂距离较远,还没等他到达京师,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自缢而死的消息已经传来了。这令吴三桂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吴三桂占据的山海关内是大顺政权,刚刚进入北京,灭亡了明朝。关外是清军,虎视眈眈的准备坐收渔利。无论是投降大顺,还是投降大清,都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说吴三桂早有投降清军的打算,其实也有些偏颇,因为这时候,他的父亲吴襄,还有一家老小都还在京城,他本身也是跟清兵打了十多年仗。无论从民族大义还是个人利益,其实吴三桂都很有可能投降大顺,而且这时候李自成也遣使来招降,用军粮和白银,收买吴三桂。

但是最后吴三桂还是带领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其实跟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有着密切的关系。李自成入京之初,曾发出过“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的命令,因而开始,京城的百姓都是夹道欢迎闯军进城的。而社会的秩序也保持得很稳定。但随着逐渐站稳脚跟,农民军的小富即安思想开始蔓延,闯军的军纪也开始迅速败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降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密信,是大顺军为了筹集粮饷,要求朝廷官员按照职级捐饷,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拿不出银子就被抓起来严刑拷打。同时还有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霸占。

吴三桂知道了这些之后,恨得牙痒痒,迅速回到山海关,联合多尔衮的清兵入关,对敌李自成。

清朝的灭亡

清朝这座马车,行驶了快三百年,腐朽不堪。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与外界互通,学习的机会。又赶上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飞速上升。各种工业产品急需一个广大的市场来倾销,清朝认为自己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洋人有什么能跟自己通商的呢?于是随着鸦片战争后各个西方列强入侵,清朝被迫开放沿海城市,进行通关贸易。

后来清朝虽然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现代化的探索和改革。但还是没有触及根本。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三字经系列的介绍、解读和相关小故事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

后面请关注我们其他的分享。不见不散哦。

往 期 精 选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伟大?很多人认为是明朝,你觉得呢?

元朝|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让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出现断层

“澶渊之盟”后,金灭辽攻宋,金国是如何迅速崛起的?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朝的统一为何如此艰难?​

更多文章请搜索并关注“国学童年”

喜欢就点个赞哦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