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年前的“金沙遗址”,是谁埋下千根象牙,能否解释5000年前的古蜀文明?

律令9章 2024-03-15 21:23:46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或许正因为没有路,四川与外界几乎断了联系,这就显得神秘了!

数千年来,川蜀一直被“中原人”视为贫瘠苦地,加之“道路不通”的神秘面纱,以至于史书上少有记载,这里究竟有什么?

2001年,考古人在四川挖出了3200年前的“千根象牙”;谁那么豪横,竟舍得将“数千根”象牙深埋地下?又为什么“埋象牙”呢?

当时的成都金沙村正在搞建设,有工人意外发现这里的地下早有建筑地基;从挖出的碎石土木来看,“地基”已经年代久远,难道金沙村存在古代遗迹?

就这样,工地负责人选择报警,警方赶到后一边保护现场,一边通知考古部门;再等考古专家赶到后勘察,金沙村的地下果然有东西,这里距离“三星堆”仅38公里,难道又是一处“今人难以解释”的古蜀遗址?

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竟然挖到一个“大坑”,里面塞满了未经雕琢且保存完好的“整根”象牙,算起来足有千余根,2吨重;人们瞬间炸了锅:谁埋的象牙?目的何在?

经检测统计,这些象牙不仅数量多且根根精品,它们小的1米左右,大的甚至长达2米;不应该呀,四川没有大象,哪来这么多的象牙?

按今天的地理分布看,我国只有云南存在少量大象,川蜀没有象,更不可能出产象牙;后经鉴定,金沙村发现的象牙为3000年前的产物,《山海经》有载“巴蛇食象,岷山有象群出没。”

由此可证,3000年前的巴蜀气候温暖湿润,河流纵横,很可能存在大片茂密森林,适宜亚洲象生存,“产象牙”也就顺理成章了。

话虽这么讲,即便3000年前的四川有大象,“金沙村埋象牙”仍旧难以解释!

试猜,3000年前还是“石器时代、奴隶制”的商周王朝,那时的人类几乎没有科技、武器这类说法;“数千根象牙”需要猎杀数千头大象,3000年前的历史人物中,谁有实力“猎杀数千头大象”?

世所共知,从古至今的“象牙”都寓意财富和权贵,古代的一般人连“象”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那就别说拥有象牙了。

直白点讲,象牙是“非权贵不可用”的珍品瑰宝,即便古代权贵们拥有象牙,那也是一两件“牙雕”充充门面;关键点就在这,即便秦皇汉武这样的盛世雄主也难拥有“几千根象牙”,3000年前的川蜀大地上,究竟谁能、谁敢配得上这么大排面?

前文讲了,自古“蜀道难”,3000年前的“蜀道更难”就不多形容了,以至于史书对四川的文字记载少之又少;以今天的有限史料看,古蜀人的祖先是由冉、羌两个原始部落长期磨合、兼容后形成的,具体过程、重大事件、关键人物等不详。

据传说,最初的“古蜀国君”是蜀山氏女子和黄帝所生,名叫“蚕丛”;后又经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权统治,“古蜀国”大约存世七百多年。

请注意,这些仅是传说,“蚕丛”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仍无文字或实物佐证;直到公元前1057年,古蜀国参加“武王伐纣”,传说是“盟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其为推翻殷纣王,建立周王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至“中原”西周建立,当时的古蜀国君“杜宇”自立,“蜀国”至此成了西南地区的霸主(这里说明一下,古蜀自立称帝后不再是诸侯了,应称为‘方国’)。

后世数百年,“古蜀”一直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发展过程中的君王是谁,史料中也没有统一说法;直到东周战国,中原各诸侯混战一团,史书中这才再次出现“古蜀国”的名字。

据记载,自公元前451年始,秦国与古蜀国为争夺汉中开战;至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古蜀国至此消亡。

理论上讲,“古蜀”被秦国吞并,就因为有了这个“天府粮仓”,秦始皇才得以“扫六合,吞八荒”;这里仍需强调一下,上述内容要么是传说,要么出自“中原史书”,古蜀国究竟怎么发展延续的,今天已无痕可证。

尤为奇怪的是,“中原史书”描述的古蜀国无比强大,这样存世700余年的文明,到今天居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古蜀”没有自己的文字呢,还是没能流传下来?千年后,今人竟然一点痕迹都找不到。

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了“三星堆”,出土大量铜、陶、玉、金器等文物,神秘的古蜀国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三星堆”的神秘不用细讲,专家对很多文物、现象都难以解释(据说,就因为难以解释,如今已停止发掘三星堆),仅从风格来看,确实印证了史书中“独立于华夏文明之外”的记载。

由“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可知,古蜀的青铜冶炼、黄金加工技术尤为成熟,同时它还是一个神巫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度。

这就奇怪了,按“中原史料”记载,华夏最早出现青铜冶炼和黄金加工,之后才有的“技术外传”;据史料记载,直至汉武帝时期,西南地区也还是“多见石兽,少见人烟”的蛮荒之地。

抛开“史书”不提,谨从三星堆的“出土实物”角度出发,古蜀的“青铜冶炼和黄金加工”应早于中原;这就犯难了,一边是“史料记载”,一边是“文物实证”,古蜀和中原究竟谁早谁晚?

令人费解的还有,随着“三星堆”的发现,古蜀国带给现代专家的谜团越来越多,譬如:古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及国灭后的蜀人去向等问题,这些至今没有合理解释。

直至2001年发现“金沙遗址”,专家通过勘察鉴定,认为这里的“古蜀”存在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的占地面积约5平方千米,区域内分布有宫殿、祭祀和居住区,同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能不能揭开“古蜀国”的神秘面纱?

以今天专家们的观察,“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但两者又有明显不同。

从时间跨度来看,“三星堆”距今5000年至3000年,该文明大抵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应为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第二至第四阶段大抵发生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46年,即为古中原的“夏商”时期。

金沙遗址距今约3200年至2600年,经过两个遗址的出土文物“碳十四”分析,三星堆应早于金沙遗址;理论上讲,金沙遗址是“三星堆”古蜀文明的继承延续,这就引出了之前的一个问题:古蜀灭亡后,蜀民都去了哪里?

有没有一种可能:古蜀与秦国大战,只有蜀王“开明十二世”战死,剩余大批权贵仍然活着且携百姓迁往别处继续生活了?

理论上讲,这种可能是存在的:5000年前的古蜀国创造了“三星堆”;蜀王“开明十二世”战死后,剩余蜀人迁移别处,继承并延续了古蜀文明,即:创造了3200年前的“金沙遗址”。

乍一看,这种“可能”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想又不合理;前文提到过,“金沙遗址”距离“三星堆”仅38公里,如果古蜀人为躲避战乱而迁移,难道仅迁移了38公里,这么短的路程能躲避战乱吗?

说来说去,“金沙遗址”继承并延续了古蜀文明,但“古蜀人去了哪里”至今仍是千古之谜;说到这又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虽然“金沙遗址”和“三星堆”同属古蜀文明,会不会不是一伙古蜀人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两地的出土文物上找区别,“三星堆”的代表文物有:人首鸟身像,青铜纵目大面具、青铜神树、大立人像等;这些文物流露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古蜀)艺术风格。

再看“金沙遗址”,代表文物有:商周鱼纹金带、商周金面具、商周四节玉琮等;相比之下,这些文物的做工要比“三星堆文物”精致的多。

由此说明,“金沙遗址”继承并发展了三星堆的部分文化元素,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元素,体现了“后古蜀”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

从文物表面看,“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器物风格类似,理论上应为同一地区、同一部族的古蜀人所造;但因两处遗址的存世时间不同,只能说“金沙遗址”继承并更进了“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两者“是不是一伙古蜀人”的问题,今天已无史可查。

再回到“金沙遗址发现千根象牙”的问题上来,仍因没有文字记载,究竟是谁埋下的象牙、为什么要埋象牙,今天的专家无法回答;话虽如此,“千根象牙”刚被挖出,考古专家却大喊“不要动,埋回去!”这是为啥?

其实很好理解,“千根象牙”在地下深埋3000多年,如此才没受到太严重的腐蚀破坏;这些3000年前的象牙“埋于地下,隔绝空气”尚能保存其形,今忽然暴露于现实空气中,“千根象牙”很快发生了明显的色泽变化。

事发突然,考古队成员见到“千根象牙”只顾欣喜,若不是专家及时示警“埋回去”的话,或者这些3000年的文物将化为一堆齑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