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已经写进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小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了。
我们读书那会,出现在课本上的故事几乎都是深信不疑,而且我们是当成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来对待,因为那会我们是分不清小说与历史的。
直到后来,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再看这个故事时,就会带着怀疑的态度,为什么曹操这么容易就上当了?
在演义中,周瑜想要陷害诸葛亮,让诸葛亮10天时间准备10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需要3天,周瑜说好,如果做不到,就军法行事。
诸葛亮就找鲁肃借了20条快船,船上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扎成的稻草人,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鲁肃率人带着20条快船向曹营驶去。
草船借箭
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摆好阵型,并且命令士兵一边击鼓,一边呐喊,曹操得知后,看到江上雾很大,于是下令弓弩手射箭,一万多名弓弩手列阵向传出声音的地方射箭。
箭像下雨一样,全部落在船两边的草把子稻草人上,等到船身插满了箭后,诸葛亮命令士兵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然后迅速离开,曹操知道上当后,派人追赶,但来不及了,诸葛亮回营后,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20条船共有10万多支箭,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比不上他。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至少有三个地方不合理:
一、诸葛亮是如何判断当天夜里会有大雾的?想实现草船借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大雾,能见度越低越好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诸葛亮是如何知道当天有大雾的?
很多人会说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罗贯中把诸葛亮刻画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像神仙一样的人物,那诸葛亮当然知道了。
诸葛亮怎么知道当天晚上有大雾的?
在三国正史上,周瑜以黄盖施行诈降计+火攻计,黄盖与曹操约好投降的日子,黄盖乘船投降曹操,曹军士兵都来观望。
黄盖把大船用火点燃,然后人坐上小船,此时的大船就是无人驾驶状态了,然后所有的火船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冲向曹营,把曹操的大营烧了个精光。
要知道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12月,12月可是寒冬腊月,怎么会刮起东南风?周瑜、黄盖等人又是怎么知道这一天会刮东南风的?
这都是谜,直到现在也解释不清楚。
现在的说法是周瑜、黄盖等人因为常年生活在长江边上,所以熟悉长江的气候,他们通过观察天气,得出那几天要刮东南风,于是约好那几天投降。
实际上这里面赌的成份很大,现代用科学技术手段预测天气,尚不能百分之百准确,更不用说古人了,古人如何才能准确预报呢?这毕竟关系到战争的结局。
如果黄盖投降那天不刮东南风怎么办?周瑜有没有备用计划?那岂不是要找敢死队坐在火船上直冲曹营。
赤壁之战取胜的关键就是12月的冬天刮起东南风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诸葛亮,他是怎么知道晚上有大雾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寻找生活在长江边的渔民,向他们打听天气情况,再根据古人对天气的预测做出判断,其实仍然有赌博的成分在其中。
二、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这个火箭不是指今天的火箭,指的是当时的弓箭浸入易燃烧的膏油,点火,然后再射出去。
古代很早就有能燃烧的膏油了,史记中记载了秦始皇的陵墓中有永不熄灭的人鱼油,一般解释为娃娃鱼的脂肪油或者鲸鱼的脂肪油。
黄盖冲向曹营的船上也有大量的易燃油,所以在箭上涂油没有难度,曹操为什么不用?
大概率有两个原因:
1、曹操没有想到。
2、曹操不愿意这么做。
曹操及他的军队主力大多是北方人,几乎没打过水仗,所以在大战之前,为了防止颠簸,把所有的船连在一起,三国演义中说庞统献的计,用铁链把船连在一起,实际上在历史上,没有用铁链,船只是很自然地聚在一起,没有用东西连。
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
曹操这个北方人打仗,肯定想不到在水上还能用火攻,他最后也是败在火攻之上,必然是他想不到的。
当天夜晚又有雾,即使用火攻,在大雾之下也看不到对方的情况,火攻同样起不到作用。
要注意一点,黄盖提出火攻计,也不是射箭射出火箭,而是点着船只冲向曹营,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很可能会熄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曹营的箭为什么能准确地落在诸葛亮的船上?这个问题很重要。
诸葛亮选择四更天出发,这个时候曹营也是在睡觉的。
三国演义说曹操马上集结了一万弓箭手,我很是怀疑,就算曹操有这么多弓箭手,短时间能聚集起来吗?
总不能让诸葛亮在那里一边击鼓,曹操一边集结弓箭手吧?
为什么曹操的箭能够准确地命中诸葛亮的船?
一万名弓箭手只要每人射出10支箭,就有10万支箭了,你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万弓箭手站在船上,要多大的面积?
有人做过测试,一万人站在一起,弓箭手又不能太近,保持适当的距离,至少要1万平方米。
不可能是1万人同时射箭的,而是分成队列分批射箭,前面的弓箭手先射,射完了退后,后面的弓箭手向前再接着射箭,如此重复。
现在最重的问题是:诸葛亮的20条船如何排列,才能保证箭全部射在船上。
当天晚上本来就是大雾,曹操看不到诸葛亮,诸葛亮也看不到曹操。
除非诸葛亮对曹营的部署、规划了如指掌,知道曹操有多少弓箭手,知道曹营是如何部署的,根据曹营弓箭手射箭的部署位置来停船。
否则十万支箭怎么可能都落在船上去,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背后要做庞大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还要计算船离曹营的距离,弓箭手的射程,船如何排列等相关问题。
这都不是轻易能够算出来的,需要大量的情报支持,而且稍一出差错,就不可能成功,毕竟双方都隔着大雾,难道诸葛亮是神仙,有通天之功吗?
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孙权
其实三国演义是小说,也不必太过计较这些问题。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很多人认为草船借箭的原型是孙权,孙权与曹操在长江对峙,曹操坚守不出,孙权亲自乘船到曹营转了一圈,曹操下令射箭,万箭齐发,都射在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
于是孙权下令让船掉头,然后船的这一边也插满了箭,最终船保持平衡,然后孙权离开。
这个事虽然是史书记载的,但孙权到曹营去,显然不是借箭的,而是视察军情的,即使真的没箭了,也不需要孙权去借,只需要下令让江东百姓制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