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征在抗日战争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长城古北口血战,1933 年,日军进犯长城各关口,关麟征率国民党第二十五师驰援古北口。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东北军王以哲部第一〇七师已伤亡过半。
关麟征抵达前线后,立即下令部队抢修工事并补充弹药。翌日,日军的精锐部队第八师团在飞机和重炮的猛烈掩护下发起了疯狂的攻势,关麟征指挥若定,多次将日军的进攻挫败。
到了战斗的第三天,二十五师伤亡惨重,关麟征自己也身陷险境,被炮弹碎片击中,身负五处重伤。然而,他依旧坚守指挥岗位,直至援军抵达,方才撤离战场。这场战斗堪称长城抗战中最艰苦卓绝的一战,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台儿庄战役中,1938 年,已升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的关麟征率部向来犯日军发起猛烈冲锋。先是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后击溃一个加强旅团,接着与日军坂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展开拉锯战,日军丢下大量尸体和辎重仓皇撤退。
据战后统计,坂垣师团在此次战役中伤亡达6800余人,矶谷师团伤亡5200余人,两支部队的伤亡总数超过12000人,远超过了关麟征所指挥的二十五军的损失。坂垣师团的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对关麟征的二十五军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其战斗力足以匹敌国民党十个军。
1939年秋,关麟征荣升为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并暂代总司令职务,投身于激烈的长沙会战。在湖北地区,他指挥部队精心构建坚固防线,与日军展开顽强的阻击战。尤其在雷公山草鞋岭一役中,关麟征率部坚守阵地达五昼夜,战事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在此一役中,关麟征部连排级军官伤亡人数超过600名。
在成功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之后,关麟征审时度势,主动率领部队有序撤退。因其卓越战功,关麟征晋升为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荣获一等功,成为黄埔系学生中首位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杰出将领。
与陈诚的恩怨纠葛1928年,蒋介石着手组建第十一师,任命曹万顺为师长,而陈诚则担任副师长。为了完全掌握第十一师的指挥权,陈诚的亲信罗卓英秘密联络关麟征等一干军官,策划推翻曹万顺,以陈诚取而代之。然而,关麟征对此计划直言不讳:
陈矮子并不比曹万顺高明,可能比曹还要坏!
这句话传到陈诚耳中,两人从此结下仇怨。此后,陈诚借故将关麟征调走,双方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
1943年,围绕第五十四军军长职务的任免,关麟征与陈诚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彼时,第五十四军军长黄维因军粮供应问题而遭撤职,关麟征随即推荐了自己的心腹张耀明接任该军军长。然而,陈诚作为第五十四军的前任领导者,自然不愿看到这支劲旅落入他人之手,尤其是关麟征所推荐人物的掌握之下。
陈诚亲自找到关麟征施压,两人话不投机,相互拍着桌子对骂。关麟征讽刺道:
一个军长的职务都不肯放手,这不是干大事业应有的心胸啊!
陈诚在愤怒与焦虑交织的情绪下,胃溃疡急剧恶化,竟至当场吐血,随即被人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随着关麟征与陈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杜聿明挺身而出,试图扮演调解者的角色,努力撮合两人修复关系。
然而,关、陈二人均性格刚烈,即便是一起吃顿饭的建议也难以达成共识,杜聿明的调解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对台湾的态度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蒋介石败逃台湾之际,曾多次邀请关麟征一同前往台湾。然而,关麟征因与陈诚的长期恩怨,深知若前往台湾,必然会在陈诚的打压下难以立足。
关麟征性烈如火,不愿受此气,果断选择定居香港,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尽管蒋介石不断派人劝说,甚至许以高官厚禄,但关麟征不为所动。
1975年,当蒋介石逝世的消息传至香港,关麟征在悲痛之余,携妻子一同前往台湾吊唁。多年未见,关麟征与昔日战友重逢,彼此紧紧拥抱,泪水纵横,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在此期间,蒋经国亲自出面,力劝关麟征留台定居,并承诺赠送一栋住宅以示诚意。然而,关麟征虽心怀感激,却婉言谢绝了这一好意,坚定地回到了香港。他的这一决定,无疑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他对蒋介石有着一定的感情,前来吊唁是出于对这位曾经的 “校长” 的敬重;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台湾的局势并不适合他,他不想再卷入政治的漩涡,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关麟征的晚年,虽然身在香港,但他一直对祖国的发展非常关心。他每日必看《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从中了解新中国的发展。
当看到某个铁路竣工、某个大桥建成这类消息时,他总是高兴地和家人说起,他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曾对妻子说:
真想再回到户县的苍游河,西安的二府街。
关麟征一直对祖国统一充满了期盼。他深知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渴望看到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他曾感慨地说:
我也是炎黄子孙,也盼望着祖国尽快统一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也对祖国统一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关麟征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却充满了家国情怀。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统一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