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上中旬,我参加了河北省党报系统1998年度好新闻评审会,《保定日报》有7件作品获奖,其中包括我设计的版面。为让大家一窥当年农村的状况,特选取5篇与大家分享。
顺平果农自费东瀛深造
本报讯(记者 许顺兰 刘永跃)“喂,葛所长啊!我们在日本确实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果树管理技术……”10月5日,大恩村果农王建奎从日本江次市拨通了县果研所所长葛彦辉的电话。他是顺平赴日果树研修生中的一员。
顺平县是林果重要产区,果树大户多。过去,由于思想封闭,观念滞后,许多人还在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方法。通过市场上的价位比较,再加上日本专家与农大教授的传授,果农们懂得了果品质量的重要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观念的局限性。年轻一代果农思想上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到果树管理技术先进的日本去深造!这个想法与县果研所一拍即合,由县果研所组织赴日研修。学员全是自费研修,可每次出国前都有四、五十人找上门来报名。顺平县第一个赴日研修的果农白司城村的杨斐然,家里种着30亩果树,为了能去日本研修,他找关系托人情,还六七次找到葛所长家反复央求,终于得以成行。到目前,先后有22名果农学成回国。
学员赴日本后,生活虽然清苦,但工作学习十分卖劲,他们白天参加语言技术学习,晚上钻研林果理论,并注意两国之间的民间友好,在参加全年的全程管理中,学到了疏花疏果、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前管理、施肥、有机肥料加工等项技术。
回国后的学员,全都学到了一技之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各自发挥着积极作用。东朝阳村果农冀红伟1997年毕业回国后,充分利用所学技术认真管理自家的几十棵和邻里20亩的“红富士”苹果,因用肥讲究,管理措施得当,他管理的苹果树透光度好,抗病能力强,当看到那四面泛红、硕大肥美的大苹果时,人们赞叹不已,周围乡亲纷纷找上门来求教。

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刊载于1998年10月7日《保定日报》。
地里种什么,餐桌找答案
高阳县农民李满常作客“玉兰香”
本报讯 (记者刘上游)11月4日,正是农历九月十六,李满常把地里的农活儿安排了一下,便登车到保定的玉兰香大酒店“下馆子”。
今年33岁的李满常,是高阳县边家务村的种植大户,承包着村里的1500亩耕地。前些年搞承包,李满常从不为销路犯愁。这两年不同了,他种的玉米至今还有7.5万公斤压在仓房里,卖不出好价钱;而一向不被重视的红萝卜,销路却出人意料地好,客户总是登门求购,还远销到日本,创汇4万美元。
到底种什么最能赚钱?为解开这个疑问,李满常决定到餐桌上看个究竟。
玉兰香大酒店是保定餐饮业较有品位的饭店,并立志要创百年名店。李满常多方打听,来到玉兰香,找到总经理梁连起,参观了该店的蔬菜、海鲜等展台,点了几道特色饭菜。在饭桌上,梁连起向李满常介绍了目前人们的消费特点,并建议他多走几家饭店,看准需求决定种植,实行统一供货,免得大家天南海北销货、进货,双方都受益。
李满常这次“下馆子”,还特意邀请了河北农大副教授赵邦宏。赵邦宏的专业是农业经济,他向李满常介绍了市场农业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河北农大的人才、技术优势,表示愿意牵线搭桥,共同把1500亩承包地开发出更大的效益。
李满常乘兴回到家里,与妻子冯艳娥商定:尽快请农大专家,把1500亩地进行科学规划,不光要种好小麦、棉花,还要发展多种高效益作物,发展养殖业。一句话,城里人想吃什么,咱就种什么!

获河北省新闻奖二等奖。刊载于1998年11月7日《保定日报》。
英魂惊天地,浩气驻人间
——记冰窟救人光荣献身的侯志辉
本报记者 董耀奎 王煜 通讯员 王永红
2月4日,虎年初六,定州城里的人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走亲访友,街侃巷谈,燃鞭放炮,结伴游园,怀揣着欣喜谋划着未来。
突然,一条惊人的消息如春雷般炸响:年仅21岁的共产党员侯志辉在水上公园冰窟救人时光荣献身!噩耗传来,定州人既为他痛惜,更为他骄傲!
冰湖那一幕
定州市南环路有一个水上公园。虽然那只不过是一个烧砖挖土造就的很大很深的水坑,但热爱生活的定州人仍然喜欢叫它“公园”,青年人谈情说爱尤喜来此。
侯志辉和王丽就是这样的一对。他们昨天经人介绍相识,今天下午来此散步。
忽然,对岸冰面上传来凄厉的呼救声:“来人呐!救命啊!”“救救我,救救我哥哥……”
原来,家住定州西关南街的6岁男孩王宁和来他家走亲戚的12岁表哥王松滑冰时不幸落入冰窟之中。王松拼死扒住冰面,王宁紧紧搂住他的后腰,情况万分危急。
“不好,有人掉冰窟窿里啦,快去救!”呼救声惊动了谈兴正浓的侯、王二人,他们闻风而动。
“你会水吗?”王丽边跑边问。“会点儿……救人要紧!”
他们距现场虽然不过百米,但要从岸上绕过去却很远。“从冰上穿过去!”侯志辉和王丽从冰上飞速跑过,全然没想到他们也有掉下去的危险。
来到西岸,两人发现,没有工具够不到他们。侯志辉捡起一根树枝伸向王松。还是够不着……他让王丽拉住他的手,将树枝再次伸向王松,仍然够不着!怎么办?
这时,定州市计生局纪检科长安双锁和休假在家的邯郸地质队职工王明哲赶来,他们四人手拉手,王明哲拉住岸边的树根,安双锁拉着王丽,王丽拉着侯志辉,侯志辉手持树枝,再次向两个孩子靠近……
这次够到了!
王松紧紧拉住侯志辉递上来的树枝,用尽全力向上爬。但由于王宁抱着他的后腰,身体较重,几次要爬上来,又都滑回冰窟窿中。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滑过,两个孩子在水中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哆嗦……侯志辉心中发急,转头对王丽说:“我一只手用不上劲儿,你拽住我的衣服,我用俩手拽!”说完,毅然放开王丽的手,双手拉住树枝,四人一起用力拉。
这次行啦!王松的一条腿已经跷上冰面了……
就在这时,只听“咔嚓”一声巨响,脚下的冰面坍塌,四人“扑通”一声一齐落人5米深的水中!
在岸上人的帮助下,王明哲、安双锁和王丽脱险。
清醒过来的王丽一看,唯独不见了侯志辉!
她的手表因为进水停走,时间永远定在了下午5点27分。
定格那一瞬
安双锁今年42岁,是一位军转干部,那天他要到单位值班,经过冰湖时,他看见了落水的孩子,赶到时,侯志辉他们早到了。他扔下自行车就和他们一起救人。掉下水的那一刻,他头脑很清醒,在海军部队服役多年的经验和军人的特有素质,使他十分沉着。下沉时,他有意试一试水深,心想如果水不深的话,就游过去把孩子托上来。可是,两脚够不到底儿,水太深,就奋力向上浮。刚浮上来,就被王丽抱住了脖子,又沉下去。接着又奋力浮上来,并用双手紧紧抓住冰沿。这时,岸上有人扔过绳子来,他们才得救
王明哲也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对当时的情节极不愿回忆。他和安双锁一样,救完人后悄然回家,甘当无名英雄,后来公安局的同志几经周折才找到他们。
王丽得救后,不顾满身精湿,又挣扎着从冰上翅翅趄趄地跑过,边大呼救人,边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向“110”报警,然后又跑回来加入救人的行列中。
呼救声惊动了砖瓦厂家属院的刘锁柱,他寻得一根绳子叫上同伴王建勇冲了出来。他一边跑一边扔掉皮鞋,扯掉外衣,奔到现场。
此时,安双锁未顾及自己,将救他们的那条绳子一遍一遍地扔向王松。由于这条绳子太短,加上他力气不支,总是扔不到王松的身边。
刘锁柱将挽有圈套的绳子扔向王松,与王建勇及东亭司法所的韩赞、中国银行定州支行的韩梦军等一起,将王松拉上岸。
王宁被打捞上来后,一路过此地的青年人用摩托车将他送到定州市第二医院,但因窒息而亡。
可是,侯志辉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英雄在哪里
定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后,巡警副大队长李军山带队火速赶到,副政委肖福娣也及时赶到现场。但见两米见方的冰窟中,只有浮冰飘动,哪里有英雄的踪影?
“破冰打捞!”他们从东岸推来小铁船放入水中,用镐刨,用锨铲,用砖砸,用脚踩,很快扩大了冰面。5米长的竹竿插进去,水及手臂,加上水中杂物甚多,直到晚上9点,也没有找到英雄的遗体。
2月5日,公安局机关、三个城区派出所和刑警支队,除留下部分干警值班外,全体出动。副局长阎顺利负责现场指挥,副政委肖福娣到驻地武警8640部队求援,该部侦察连一个排的战士,在作训科长阎喜君带领下,急速赶来。定州市刘成、王树林、赵国军、任振焦、王月恒等领导同志也赶到现场,作出指示:不惜人力物力,尽快打捞烈士遗体。
这是暖冬里最冷的一天,阴幕低垂,朔风呼号,气温骤降,雪花飘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按水性分组,轮班作业,站在摇摇晃晃的小铁船上,边破冰边打捞。鞋子湿了,军衣湿了,他们全然不顾;手冻僵了,脸冻紫了,没有一个停歇。实在坚持不住,回岸烤烤火,扭身继续干。然而,直到下午4点,冰面破到2000多平方米,烈士的遗体还是没有找到。
英雄的事迹迅速传遍四面八方,数千人涌来现场,站满二里长堤。人们肃然而立,悄然而泣。附近的村民送来热水,抱来烤火的柴禾……有的见竹竿不易打捞,就扛来自制铁耙……西关南街的王承俊、王振儒在岸上急得跺脚,瞅准一个空子,“嗖”地跳上一条船,加入了打捞的行列。
下午4点16分,人们终于找到了侯志辉的遗体。
高风昭乡里
侯志辉,定州市赵村乡新兴庄村人,1993年底入伍,在新疆某部机运连服役,1995年入党,1996年复员。
他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村里后,村人莫不垂泪,无论男女老少,对他都怀有深深的思念。
侯志辉从小就乐于助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去帮一把。他们家里的拖拉机经常被他开出去,帮缺少劳力的人家耕地拉东西。9年前,陈进宝的孩子从房上摔下来崴了脚,志辉悄不言声儿地背他到卫生所捏好。后来陈进宝问他花了多少钱,侯志辉说没花钱,“你说,看病能不花钱吗?那是他给垫上了呀!”陈进宝现在讲来,仍激动得泣不成声。
侯志辉喜欢小孩子,买糖买本买冰棍买玩具,街上的小孩每人一份,入伍后,他经常鼓励同龄入,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正在读军校的大学生刘辉动情地说:“他当兵时总是来信鼓励我,好好学习,考上军校。而今,军校我考上了,他却走了……”
侯志辉复员后,在一个建筑单位工作。去年11月修理汽车时砸伤了左手,三根手指骨折,救人时尚未痊愈。住院时,他见王振强的孩子住院没带被褥,就把自己的被褥拿过来给孩子,自己裹着大衣蜷缩了一宿。
年前他去外村磨面,人多要排队。轮到他时,他让别人先磨,还帮人家磨,等大家都磨完了,才磨自家的。
侯志辉的父亲是个极朴实的农民,听到儿子不幸牺牲的消息后,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失子的痛苦之中,坚持要到医院看望被救的孩子。当听说有一个小孩没被救活时,他遗憾地说:“没有达到志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我的目的……”当人们安慰他时,他说:“是党和部队培养了他,他这样做是对的。”
侯志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光辉业绩,在定州大地引起很大反响。2月5日,回家度假的清华大学95级机电系学生陆越,带着上定州中学的妹妹陆超,来到定州市委宣传部,将自己节余下来的200元奖学金和零花钱捐献出来,并向全市青少年发出倡议,向侯志辉学习。
2月9日,中共定州市委、市政府、市武装部作出《关于向冰富救人英雄侯志辉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追认侯志辉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授予王丽、安双锁、王明哲同志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授予刘锁柱、王建勇、韩资、韩梦军为扶危救难先进个人。

获河北省新闻奖二等奖。刊载于1998年2月12日《保定日报》
“葡萄王”李成出手不凡——
互联网上摆擂台,面向世界觅良种
本报讯 (记者 王钧儒 赵丰民 通讯员 刘柯旋)素有“葡萄王”之称的徐水县小次良村农民李成,日前通过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用中英两种文字向世界摆起擂台:任何国家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培育出某个葡萄品种在品质、产量、色泽、口感、耐储运等综合性方面,有超过他培育的良种“红贵族”,并介绍到中国种植的,奖励人民币10万元。
今年56岁的李成种葡萄已有十余年历史,1989年起,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建起了良种葡萄苗木基地,从事新优品种的研究和推广,先后引进一百多个葡萄品种,经过筛选改良试验,成功地培育出60多个新优品种,他新培育的“红贵族”品种品质上乘,丰产性强、色泽好、口感佳,果实不裂不落,极耐储运。今年9月,李成在国家工商部门为该品种进行了商标注册。他向全国20个省区提供优质苗木300万株,使万余农民脱贫致富。
李成在潜心培育研究葡萄新品种的同时,深感我国新优葡萄品种储备及更新换代的紧迫性,1994年他推出培育的当家品种板田良智向全国设奖1万元摆擂台,百余名打擂者均没有成功。之后李成又把目光投向国外,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搜集了解世界各国葡萄品种,今年春又自费15万元,前往日本学习取经。
李成仍不满足,特意在互联网上向世界发布摆擂声明,以鼓励各种葡萄专家和种植者加快新优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促进我国葡萄栽培事业的发展。

获河北省新闻奖三等奖。刊载于1998年10月7日《保定日报》。此篇原稿中出现差错“擂台”写成“摆台”,评审中受到影响。
内参
第三期
保定日报编辑部主办
1998年3月5日
玉皇庙村竟有这样的干部
饭条充公款,舞厅写欠单
最近,本报连续收到清苑县何桥乡玉皇庙村群众的联名举报材料。反映该村的村干部为政不廉的问题。为此,本报记者前往该村调查,发现该村的许多问题都出在村里的当家人村支部书记项凤岐的身上。
今年元月份,村里收了一农户的宅基地使用费,外加一块自留园承包费共3000元。这钱本应交村会计,可落在项凤岐手就没有如数交公。村会计刘保田说,他只交了一千多块钱外加10张饭费条子。记者看到这10张饭费条全是白条共计1745元。都写的是去县里找一个叫屈文福的要帐的花费。参加人都有项凤岐,时间是去年4—12月,记者发现,在这10张饭费条子中有三张撕裂的缺口互相吻合,于是,我们将这三张白条拼接起来,竟是同一张信纸撕成的三条儿。这三张饭费的时间分别是9月10日、9月16日、11月11日。金额也分别是240元、170元和180元。
该村附近有一个叫“东方娱乐城”的歌舞厅,原舞厅老板吴祥尔拿出了两张项凤项领着村干部消费后的欠帐单,共900元。欠帐单是吧台用东方娱乐城的“买单”填写的,一张欠单写着:“96年12月14日下午,15号台,坐台小姐四名共400元。另一张欠单上写着7月17日下午,坐台小姐五名,共500元。两张欠单上签的都是“玉皇庙村吴永清(现任村主任)”。这两次消费都是项凤岐“领导”着去的。
本报记者 邹锡军 靳晓苏

获河北省新闻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