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贤上视频采访谈“内卷”:上汽大通成本破局之路与行业隐忧。
郝景贤在其中特别提及上海大通欲以全球高标准高品质突破行业“内卷”困局。
然而,这立刻让大家想起来大通要求供应商降价10%。虽然是行业常见的事情,但是不是说明破局并不仅仅是靠全球高标准?
回顾11 月 27 日的报道,继相关降价风波引发热议后,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取的文件显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向其供应商发出信函。信函指出,随着新车如潮水般大量涌入市场,当下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价格战硝烟弥漫且难以停歇。“卷成本”已然成为 2025 年汽车行业的核心旋律。上汽大通由此诚挚邀请供应商伙伴携手参与到成本控制这一重大项目之中,力求提升在复杂形势压力下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其降本目标明确设定为 10%。
此前在 11 月 25 日,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就曾预测,汽车价格战在 2025 年一季度便极有可能再度打响,且爆发时间或许较往年来得更早。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汽车供应链各方展开调研后了解到,在汽车价格战的大背景之下,整车厂纷纷通过多种渠道向上游供应链转嫁降价压力。这一现象导致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滋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掺杂回料等不良行为。而一些整车厂由于受到价格以及生产效率等因素的制约,在质检与验收环节竟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种种最终对产品质量以及汽车整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消费者利益也随之受到损害。
聚焦上汽大通在信函中的表述,其称 2024 年初比亚迪等品牌率先降价,就此拉开新一轮价格战的大幕。随着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市场份额以及价格层面的竞争愈发白热化,预计到 2025 年或 2026 年,汽车市场企业竞争格局才会逐步清晰。当前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极为突出,这背后是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在作祟。
针对上述情况,11 月 27 日,中国证券报记者积极向相关人士进行核实,并询问上汽集团其他子公司是否存在类似降本要求以及将如何应对 2025 年潜在的价格战。
但直至发稿,记者仍未收到相关回复,这无疑为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悬念,也让人们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愈发关注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