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有5000名印度俘虏?查清后,阿古柏被挫骨扬灰

胡乱 2024-09-26 08:57:46

由于清朝末年国势衰弱,多地爆发起义行动,而新疆地区的起义行动也是历史上绕不开的一笔,而且还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利益纠葛十分复杂,至于领头人阿古柏更是被挫骨扬灰。

很多人对此可能感到疑惑,毕竟从传统观念来说,中方主张的是“死者为大”,能够对阿古柏产生这么大的恨意,必定有独特的因素,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新疆的叛乱有一定独特性。

首先,当时的清朝正和外部势力斡旋,且朝政混乱,不少大臣都表示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分兵去管新疆地区的问题,否则可能会加重国内的困境,这话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附和。

但左宗棠却是力挽狂澜,承接下了这次平叛事宜,而阿古柏组建的势力之所以在一开始就产生了大量争议,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势力组成的繁杂,应对也需要多加思考才行。

在阿古柏一开始的起义阶段,其实也只能称之为一个投机分子,因为朝政混乱的缘故,乌兹别克的阿古柏看到内地的状况,认为有利益可拿,于是赶忙聚集了一众人员前往新疆。

但说实在的,当时阿古柏一没武器二没人员数量,实在称不上威胁,只是阿古柏看得清局势,知道真正让清廷手忙脚乱的对象是西方世界的国家,所以他来到新疆之后就停了下来。

然后就派人联系了英俄两国,而西方列强自己就在海岸沿线派遣军舰进行军事胁迫,自然希望内地也出现乱象,进一步加大对清朝的压迫力,所以很快就传来回信,表示会提供援助。

至此,阿古柏等一众散兵游勇才算是换上了正规装备,开始在新疆展开大肆屠杀的恐怖统治,虽然通过这种激进方式,阿古柏很快确立了统治权,但也因此造成了极其不利的舆论影响。

只是阿古柏十分傲慢,认为手中有列强支援的装备物资,根本不需要忌惮其他势力,当然,这些装备也确实让清朝官员心中犹豫,认为可以适当让步,将重心保持在应对列强上。

而左宗棠的意见和大臣截然相反,他认为此时让步那就等于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如果面对列强扶持的傀儡渗透势力都畏手畏脚,更别谈去应对真正的列强了,这番话打动了皇帝。

于是他奉命出击,来到新疆后,左宗棠对阿古柏十分重视,派出大量兵力专门修建新的补给线,然后还清点了不少火炮弹药送往前线,结果让人没想到的是,阿古柏的部队战斗力很弱。

双方交战还不到一个月,阿古柏的部下就已经无法坚持,败退而走,其实也难怪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阿古柏本身不是什么具备军事素养的人员,带领的士兵也不具备文化储备。

即使英方拿出了一些装备援助,也没多少人切实掌握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所以左宗棠的收复过程比较轻松,多数乌兹别克人逃亡中亚,撤出了新疆,而阿古柏本人却是无法承受。

他看着自己经营数年的势力如此不堪一击,也是感到非常绝望,而且当时的阿古柏还面临儿子夺权的问题,心中更是悲凉,直接选择了自杀,这同样让战局再无悬念。

然而,当左宗棠来到阿古柏势力的后方,发现当地建立了不少兵工厂,其中的工人并非本地人,而是印度人,数目足足有5000余人,这让他们一时间没了判断。

最后还是请示朝廷,允许这些人离开回国,如果愿意留下,也会予以优待,但对比这些俘虏,阿古柏的下场就凄惨的多,因为这些工人成为了阿古柏勾结英方的罪证。

毕竟印方当时还是英方的殖民地,如果没有英方的暗中助力,阿古柏不可能不知不觉的获得这么多印方的技术人员,可见这场叛乱的背后还隐藏着不少利益链条。

得知这个情况后的清廷勃然大怒,左宗棠也是义愤填膺,因为在收复新疆的一开始,英方其实传递过几次信件,认为现在的情形再度行军难免是劳民伤财之举,应该限制范围和力度。

左宗棠当时还认为有些道理,回头再看自然是看出其中的利益勾结,但遗憾的是,清政府和英方之间存在显著的力量差距,根本不可能选择直接冲突,只能转移仇恨到阿古柏身上。

可以说,阿古柏遭遇这样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做出了错误选择的因素,而这次收复行动,也是清政府在末期阶段少有的出征行动,不得不说颇有纪念意义。

1 阅读:135

胡乱

简介:坐看云起时,解析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