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开始重读那些经典名著。起初是刷抖音时看到一部名为《百年孤独》的解说影片,据说拍得相当不错,这一搜豆瓣评分还挺高,很多人评价说,它还原了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小镇马孔多。我一时来了兴致,重翻起原著。
当年读不懂、看不进去的,现在却觉得字字深刻,像是刚刚好赶上了它该出现在我生命里的那个时刻。
回想起来,我真正完整读完的第一本小说,居然不是金庸、古龙、琼瑶,甚至也不是四大名著,而是一本名叫《暴风骤雨》的书。那是讲东北解放的故事,朴实、厚重,因为语文课本有一课节选,我当时读得认真,居然连原著都挖出来了。
也许是因为老爸年轻时就经常提起苏联文学的影响力,他那一代人总说“要多读书、读好书”,家里的书柜也摆满了苏联小说——《沼泽地上的人们》《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可惜,我小时候根本读不进去,光是那些又长又拗口的人名,就能把我弄得一头雾水。文化背景、时代风俗太过遥远,那时的我,完全无法共鸣。只可惜,那个让我读苏联文学的人,甚至是苏联都不复存在了。
我的主动阅读习惯,真正被培养起来是在初中时期。那时,老师给班里分了四个小组,要求每组指定购买四本当时流行的杂志:《读者》《意林》《少男少女》和《知音》读完还要写读书笔记。我们组分配的是《意林》,本来我偏爱《读者》,甚至称得上它的忠实粉丝,只好硬着头皮翻《意林》。没想到,一翻开,反倒被那些作者细腻的文笔吸引住了,甚至还偷偷借了隔壁组的《少男少女》和《知音》来看。
从那之后,我的阅读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家里的旧杂志也成了我的宝库:《故事会》《故事大王》这些童年回忆,还有老妈年轻时必读的《家庭》杂志,甚至有点擦边的《茶余饭后》,每一本都让我惊叹于作者们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和流畅的文笔。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知道了黄易,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武侠故事,彻底把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高中时期,家附近的报刊亭成了我常去的地方。记得那时的老板娘,其实也就是个年轻妹子,她曾郑重其事地推荐给我一本杂志——《奥秘》。我从2003年一直追到2005年,那时候它还是月刊,每个月我都会攒下零花钱去买一本。后来工作了,时间被压缩成碎片,《奥秘》也逐渐被搁置了。直到有一年,毕业工作多年的我,再去那家报刊亭,老板娘已经成了小学生孩子的妈妈,她告诉我报刊亭要关了,《奥秘》也不再是月刊,而改为不定期的期刊,要去邮局才能订到。她那云淡风轻的话,让我心里一时百感交集,那个属于报刊杂志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
大学期间,除了听周杰伦、张韶涵、梁静茹、林俊杰那些神仙唱歌外,阅读依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跟风读完了《哈利·波特》系列,也迷上了当时的仙侠小说。记得楚国写的《仙剑奇侠传》系列细腻动人,远非同期其他网络小说可比,但这位作者太低调了,关于她的报道几乎找不到几篇。除此之外,还有安妮宝贝、沧月、步非烟、九把刀等,都是那时风靡校园的作家。幸运的是,我读书的城市盗版书店众多,靠着微薄的零花钱,我居然也能跟上当年的阅读潮流。如果不是实在找不到《加勒比海盗》、《蜘蛛侠》、《黑客帝国》的小说,我估计都会被我翻到。
图书馆也是我常光顾的地方,金庸、黄易、古龙的作品几乎被我翻了个遍。金庸的《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是我最喜欢的两部,叙事有趣、人物生动,即便有人偏爱《射雕》或《神雕》,可当你通读原著,才会发现哪一部才是真正的巅峰之作。而古龙呢?除了《绝代双骄》和《小李飞刀》系列有些看头,其他作品多少都有些潦草,远不如金庸精雕细琢。至于梁羽生,如果不是因为《七剑下天山》偶尔火了一把,我可能真的很难坚持看下去,尽管他的文笔常被赞誉为“金古梁温黄”五大家中最好的。后期,武侠都看完了,于是把鲁迅、余秋雨、沈从文都捡起来看,还有一部分比较冷门的古典小说,毕业那年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师兄告诉我,我打破了学校有史以来借书最多的,而且领先第二名十倍,平均一周三本书。
踏入社会后,我对奇幻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格列佛、爱丽丝、鲁滨逊、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然而,随着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些作品的中文版很多是不完整的。比如《木偶奇遇记》原著有36章,中文版却只翻译了一部分;《爱丽丝梦游仙境》也是如此,续集《镜中奇遇》鲜少有人提及;《绿野仙踪》竟然是由14部作品构成的系列;还有《彼得·潘》《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早期的中文译本总会遗漏一些重要的内容,让人不免感慨错失了这些作品的完整魅力。最没想到的是,至今依然没有人想完全翻译完整版。
后来,随着自己加入小说创作的行列,我也接触了一些网络文学的早期大神,比如梦入神机、六道、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唐家三少等。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彩纷呈的故事,为那个网络文学刚刚崛起的时代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我枯燥的工作,增添了一丝温暖。
如今重拾经典名著,是对过去的回望,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读不懂的、看不下去的书,如今却像是老友重逢,每一页都变得有温度,有力量。过去,看唐吉柯德就想笑,觉得你怎么那么傻,直到如今,我才知道,原来傻的是自己,原来社会确实是腐化的,我想,这大概就是阅读的魅力吧:它让你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