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努内成为亚美尼亚的第一位中国媳妇!”1997年,亚美尼亚女孩努内怀着忐忑的心情跟着丈夫邓忠刚来到了中国。
仅仅一年的时间,夫妻二人就靠着养鸡挣了2万多块钱。
在此之前,努内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嫁给一个中国男人,更不会想到,她会为了这个中国男人,离开自己的家乡。
如今,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了,他们的混血双胞胎女儿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明星。
跨越国界的缘分1994年5月,山东荣成市的招聘公告板前,人群熙攘。27岁的邓忠刚站在人群中,目光被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住了:“招赴亚美尼亚工作人员,待遇优厚。”
他缓缓读着,心里不禁打起了算盘。这份工作不仅能出国,而且工资相当可观,是他在村里务农几倍的收入。
一直以来,贫苦的生活让他时常对未来充满迷茫,这次机会像一道光,让他心生希望。
邓忠刚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东农村青年,住在威海市郊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自幼生活在土地之间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离开家乡,更别提前往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
邓忠刚曾就读过几年的小学,却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辍学,一直以来,他只能做着简单的体力劳动,日复一日。
他知道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跟家里打了招呼后,他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亚美尼亚的旅程。
当邓忠刚踏上亚美尼亚的土地时,陌生的环境让他既兴奋又忐忑。初到异国他乡,他遇到了许多困难。
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再加上身边缺少熟悉的朋友,这种孤独感时常袭来。他住在工厂的简易宿舍里,晚间听着异国街头的喧闹声,时常会想起家中的父母和那片熟悉的田地。
有时候,工友们会到市区去玩耍,可他却总是一个人留在宿舍,他觉得出国是为了挣钱,不是来享乐的。
彼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会在这里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爱情。
意外的相遇1995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患上了重感冒,还发起了高烧,无奈之下,同事将他送到了市区一家医院。
在医院病床上,意识模糊中,他依稀感受到有人用湿毛巾轻轻擦拭他的额头。他睁开眼,看到一位亚美尼亚女孩站在床边,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这位姑娘正是努内,医院的一名护士。她用自己略显生疏的中文与他交流,照顾了他整整7天。
对邓忠刚而言,努内的温柔和善良如同冬日的阳光,给了他从未体验过的温暖,让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些许慰藉。
两人相处的十分愉快,所以,7天后,当他痊愈出院时便与努内交换了电话号码,成为了朋友。
此后,邓忠刚时常在周末或下班后,主动联系努内。语言的障碍并未阻挡他们的交流,简单的词语、肢体语言,再加上努内的努力学习,两人渐渐能够理解彼此。
邓忠刚对努内的好感与日俱增,开始向她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提起家乡的村庄、田野和亲人,他的眼中带着温暖和憧憬。
也因为这,邓忠刚的外语突飞猛进。
他还给努内讲了很多中国的许多经典的故事,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每次努内都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的关系在不断的互动中逐渐升温,邓忠刚觉得,努内不仅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孩,更是他这段异国生活中难得的依靠。
终于,他们在一起了。
喜结良缘然而,两人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努内的父母起初对这位异国青年并不看好,特别是努内的父亲,他认为女儿应当找一个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的本地人,而不是这个外貌质朴、经济拮据的中国小伙。
可努内态度十分坚决,无奈之下,父母终于松口可以让他上门吃顿饭,亲自见一见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
那天,他特地穿上了一身正装,还买了许多礼物,心怀忐忑地去了努内的家。
为了让未来的岳父岳母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他亲自下厨做了一顿饭,还十分殷勤地帮着打扫卫生,让努内的父母十分满意。
那天晚饭过后,邓忠刚趁热打铁,向努内的父母提了亲,把努内和她的爸妈吓了一大跳,谁也没想到,这个莽撞的小伙子上门第一天就敢提亲。
后来,邓忠刚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朴实渐渐地打动了努内父母的心,最终,同意了把女儿嫁给他。
1995年12月,邓忠刚和努内在埃里温市登记结婚。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还特意寄来了贺信。
婚礼那天,两人身穿各自传统的婚礼服饰,手牵手走过亲朋好友的祝福。结婚后第二年,他们就有了一对漂亮、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1997年,思乡心切的邓忠刚终于说服妻子跟着自己一起回到了中国,来到了他的老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妻子和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乡村创业路努内怀抱双胞胎女儿,随着邓忠刚一路颠簸回到了山东威海的农村老家。小村庄静谧偏远,四周都是低矮的瓦房,简陋而朴素。
看着村中泥泞的土路、破旧的房屋,她的心中一阵失落,忍不住低声道:“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吗?”
邓忠刚默默点了点头,拍拍她的肩膀,温声安慰道:“努内,这里虽然穷了点,但我们可以一起让生活更好。”
刚回到村子不久,努内便开始面对诸多挑战。最让她头疼的便是当地不便的生活设施:没有自来水,洗衣服要去村头的河边取水;没有洗衣机,只能靠双手搓洗。
一天傍晚,她抱着女儿站在破旧的水井旁,看着昏黄的暮色洒在四周简陋的院落上,眼神黯淡。
邓忠刚从身后走来,递过一条毛巾,轻轻地说:“再坚持一下,我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渐渐适应了农村生活后,努内开始尝试着干农活。她学会了烧柴、做饭、劈柴,甚至到田里帮忙。
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在村里半个养鸡场。1998年,努内利用父母寄来的钱,同丈夫办起了容纳12000只鸡的养鸡场。
每天清晨,天色微亮时,努内便跟着邓忠刚一起去给鸡喂食、清理鸡舍。鸡舍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初次接触这些,努内不由得皱了皱眉,却依然强忍着耐心继续。
她学着如何给鸡打疫苗、喂养饲料,遇到问题便向周围的农户请教,白天辛苦干活,晚上还不忘记做笔记。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鸡舍刚开始运营,天气突变,寒潮袭来,导致鸡群感染了疾病,大批死去。努内看着满地的病鸡,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
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后,他们逐渐摸索出经验,鸡群存活率提升,鸡蛋和鸡肉的销量也慢慢稳定下来。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的养鸡场逐渐步入正轨。生意渐渐好转后,努内又提出开一家餐馆的想法。
说干就干,两人又开始忙碌起来。努内到当地学习烹饪技巧,研究出许多新颖的菜品。
他们的小餐馆开业时,夫妻俩站在简陋的店门前,望着招牌上的“努内风味美食”几个字,眼中满是期待。
餐馆生意逐渐火热,不仅吸引了村里的人,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努内的热情服务和独特的菜肴,让餐馆逐渐有了口碑。
在奋斗之余,努内对双胞胎女儿的培养也丝毫不放松。她从小就发现,两个孩子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女儿们拥有更广阔的舞台,她一边经营养鸡场和餐馆,一边节省下每一分钱,为女儿们报舞蹈班、表演班,带她们参加县城的演出活动。
随着姐妹俩的事业逐渐起步,家庭生活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努内和邓忠刚的养鸡场和餐馆依旧稳定运营,甚至在女儿们的影响下,餐馆的名气在周边县城越来越大,客流不断增多。
餐厅的墙上摆放着女儿们的海报和荣誉奖杯,时不时吸引顾客驻足观看。
一天,餐馆的顾客在看到墙上展示的女儿们的合影后,惊讶地说道:“努内,这真是你们家的孩子?如今她们都成明星了?”
努内微笑着回答:“是的,她们就是我那对双胞胎女儿。”她的眼神中闪烁着骄傲,语气平静,却难掩内心的欣喜。
夜深时分,努内站在餐馆外,望着不远处的灯火,内心平静又满足。她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跨国婚姻和创业的路,充满了艰辛,却也在一步步地走向幸福和希望。
结语努内从亚美尼亚来到山东农村,陪伴丈夫邓忠刚从贫困中奋斗,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从起初的艰难适应到后来的养鸡创业,再到开办餐馆,他们的努力不仅改变了家庭生活,还成就了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儿。
努内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韧和奉献的跨国爱情。她用无声的坚持诠释了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力量,将属于她的幸福和成功,扎根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
参考资料:《亚美尼亚人努内的中国梦》——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