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忙碌的门诊日,胡女士满脸忧虑地走进诊室,手中紧握着体检报告。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结节,左乳结节达 1.6 厘米,右乳也有 0.7 厘米的结节。她形容胸口仿佛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头,憋闷难受,还伴有频繁咳痰的症状。
胡女士提到,她在网上查询后,认为自己是痰湿过重,便自行服用了两个月的二陈汤。咳嗽症状确实有所减轻,但乳腺结节却毫无变化,这让她十分困惑。

我仔细观察她的舌象,发现舌质暗,且有紫色斑点和斑块,这是典型的血瘀表现。胡女士还补充说,她时常手脚发麻、疼痛,嘴里总是黏腻不适。结合这些症状,我判断她的病情是痰湿与血瘀相互交织,这种复杂的体质状况,仅靠二陈汤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很多人都知道痰湿重可以用二陈汤,血瘀可以用逐瘀汤,但面对复杂体质和顽固结节时,这些常规方剂往往效果不佳。
经过综合考量,我为胡女士了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汤剂 —— 内消瘰疬汤。这一方剂中含有夏枯草、玄参、海藻、浙贝母等药材,它们具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连翘、熟大黄能辅助清热解毒;丹参、赤芍则可活血化瘀,特别适用于她这种痰火郁结、气血瘀滞的情况。

内消瘰疬汤就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能够直击结节形成的两大关键因素 —— 痰湿和血瘀。痰湿在体内积聚,如同身体被一层无形的 “油腻” 包裹,不仅使人感到沉重、不适,还可能成为结节滋生的温床;而血瘀则像是气血运行道路上的 “绊脚石”,阻碍了气血的正常流通,为结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内消瘰疬汤就像一位专业的身体调理师,既能清除体内的 “油腻”又能搬走气血运行的 “绊脚石”,使气血重新畅通,从而改善结节问题。
除了内消瘰疬汤,我还为胡女士开了一个辅助小方,包含郁金和青皮。这两味药材善于理气解郁,能有效缓解她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胸闷、乳房胀痛等症状,并且与内消瘰疬汤中的成分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气血的流通。同时,考虑到她的整体体质,我还加入了黄芪和当归,以益气养血,增强她的身体抵抗力,为身体的自我修复提供充足的能量。

两周后,胡女士前来复诊,她高兴地说咳痰明显减少,胸口不再那么闷,乳房胀痛也有所缓解。我再次观察她的舌象,发现紫色斑点和斑块颜色变淡,但尚未完全消失。不过,她也反馈出现了轻微的口干舌燥症状。针对这一情况,我适当减少了小方中理气解郁药材的用量,以避免过度耗伤津液,加重口干症状。同时,加入了麦冬和石斛这两味生津润燥的药材,它们既能滋养肺胃之阴,缓解口干,又能促进体内津液的生成与循环,有助于结节的进一步消散。
经过一个周期的精心调理,胡女士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她表示咳痰几乎消失,乳房也轻松了许多。复查结果显示,右侧结节已完全消失,左侧结节缩小至 0.3 厘米。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胡女士十分满意,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需要提醒的是,内消瘰疬汤虽然效果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在使用任何中成药或方剂之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以便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