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东野改编为四野,组建4个兵团,12兵团司令兼政委萧劲光,13兵团司令程子华,政委萧华;14兵团司令刘亚楼,政委莫文骅;15兵团司令邓华,政委赖传珠。
四个兵团中,13兵团政委萧华未到职,而14兵团奉命组建空军,刘亚楼调走司令部,作为政委的莫文骅调去13兵团担任政委。
四野南下中南作战,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作为13兵团政委,萧华去哪里了呢?
萧华是我军最年轻的上将,被授予上将军衔时才三十多岁。他最擅长就是组织工作,而且很有号召力,十几岁就成为师领导,想象如今十几岁的年纪不过还在上高中的年纪,可人家当时已经成为高级将领了。
在土地革命时期最高任职正师职,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协助罗荣桓工作,与罗帅的职务就差一字。
部队挺进山东发展后,他担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后调任115师政治部主任,依然协助罗荣桓工作。抗战结束后,率部率先挺进南满开展工作。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兼副政委。第1前线指挥所政委。
1949年,他被任命为兵团政委时,北平已经解放,他被抽调去参加出席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大会,这算是国际性大会。相比南下到中南作战,意义可能更大。因为此事我军势如破竹,而且部队并不缺有能力的干部,四野本来就是兵多将广,更不缺政治工作。
萧华在出国时,政委罗荣桓曾经准备想要王平担任兵团政委,是不是担任13兵团政委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只有13兵团缺政委。最终聂荣臻没有同意,因为华北干部基本上被调完了,18兵团、19兵团划归一野,萧克、赵尔陆调去四野担任第一、二参谋长。
尽管华北军区基本上没有战事了,可还有很多收尾工作,比如剿匪、土改等等一系列工作要做,都调走,华北工作怎么进行。
或许此时,上级调14兵团刘亚楼组建空军,将兵团司令部改为空军司令部,莫文骅没调去当政委,而是继续南下解放中南。上级考虑他是广西人,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南下有重用。实际上,也真是这样的。
正好13兵团缺政委,14兵团多一位政委,莫文骅调去13兵团担任政委。当广西解放后,他留在广西身兼数职,担任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南宁市长、军管会主任等等。
1952年全军评级时,萧华的级别并没受到影响,被评为正兵团级。此时,他担任总政部副主任,协助罗荣桓处理全军政治工作。在此后的工作中,萧华的职务不断晋升,走进军委核心之列。1956年担任总政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
1959年后,在成立的新军委中,成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之一,并兼任军委副秘书长。1963年,接替总政部主任一职,与叶帅、杨成武一起负责军委日常工作。此时是他军事生涯中的高光时刻。不过1967年后,他就去职,到七十年代恢复工作,先后担任军科院政委,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