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两个字大家并不陌生的词汇,西医被称为“脑卒中”,包括了脑出血和脑梗塞。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多发,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一人中风,全家受累”。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2017年我国的中风患病人数达到1253万人,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780万人,增长率接近12%。更令人关注的是,2021年的中风发病率为12.76%,相较于2017年的5.3%,增长率达到了两倍,这表明中风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

在我们的生活中,中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那么,你是否知道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第一条: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引发脑血管破裂或堵塞,进而引发中风。如果你患有高血压,一定要定期检查血压,按时服药,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条: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血管受损,增加中风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水平外,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预防中风的发生。
第三条:吸烟者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吸烟者患中风的概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如果你吸烟,请务必戒烟,这不仅能降低中风风险,还能改善整体健康。
第四条: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高胆固醇血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引发中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脂,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并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降脂药物。
除了以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增加中风的患病风险,例如年龄、家族遗传、肥胖、缺乏运动等。

中风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大多数的中风患者在其中风之前,身体已经发出了警告的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往往被我们忽视或误解,结果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中风的五个前兆症状包括:
1. 突然感到无力或麻木:这可能是身体一侧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者面部、舌头、嘴唇或手臂感到麻木。这种情况下,您应该立即就医。
2. 突然视力模糊: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的视力模糊,或者视野中出现黑点、暗区或其他视觉障碍。这可能是由于大脑的血流量减少所致。
3. 突然出现眩晕或平衡问题: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或者站不稳,可能是由于脑部血流量减少所致。
4. 突然出现语言问题:突然说话含糊不清,或者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这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5.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尤其是伴随有上述症状的时候,这可能是中风的警告信号。
当您出现上述症状时,请不要犹豫,立即就医。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请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激动或剧烈运动。同时,如果您知道有人中风,也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每分钟都可能关系着生命与死亡。

虽然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中风的风险。
2.控制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积极控制这些疾病,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定期进行体检。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情绪波动和压力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预防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如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

中风的急救措施:
如果发生中风症状,应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保持患者平卧,避免头部过度运动,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出现呼吸急促或脉搏异常,应该及时进行急救。在急救人员到达后,要配合急救人员进行救治,如进行溶栓治疗或颅内降压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 《中风防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