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彬主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何实现居家管理?

元元的备忘录 2025-01-12 08:12:46

慢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居家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选择之一。然而,慢性呼吸衰竭的居家管理并不只是单纯的日常护理,而是涵盖了病情监测、规范用药、氧疗、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治疗策略。为了让大家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一管理模式,我们特别邀请了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孝彬主任进行深入解读。

专家简介

张孝彬主任

主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哪些类型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以采用居家管理模式?

张孝彬主任:居家管理比较适合病情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急性发作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定期监测,患者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有效地管理自身病情,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适合进行居家管理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包括:

(1)心脏功能不全:如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只要病情稳定,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和药物管理,症状通常能得到有效控制。

(2)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引发的呼吸衰竭。这类患者在病情稳定时,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氧疗和呼吸训练,可以维持病情稳定。

(3)慢性间质性肺病:该类疾病进展缓慢,但急性加重时可能迅速恶化。在病情稳定期,居家管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职业性尘肺: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5)胸腔相关疾病:胸廓畸形如驼背等导致的肺部扩张受限。这种类型的呼吸衰竭较为少见,在病情稳定、症状不严重时,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居家管理,控制病情并防止肺功能进一步受损。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进行居家管理?

张孝彬主任: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居家管理,不仅取决于病情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在家中持续进行规范管理。

首先,慢性呼吸衰竭的居家管理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经过治疗后,基础疾病得到控制但仍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患者。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病情稳定时可考虑居家管理。

其次,患者居家期间仍然需要进行规律的医疗监测和管理,包括持续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呼吸功能监测、痰液管理和炎症控制等。患者或家属需要具有执行这些治疗方案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治疗计划。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免疫力往往比较低下。需要确保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稳定,才能进行居家管理。除了保持合理的饮食以及良好的作息、心态之外,还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整免疫功能,如虫草类制剂等。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居家管理的关键要点有哪些?

张孝彬主任:慢性呼吸衰竭的居家管理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调控与管理,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确保患者在家中得到有效的治疗与监测。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有效排痰、科学氧疗以及医患之间的密切配合,都是确保居家管理的关键因素。

(1)基础健康管理

●合理饮食:患者需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极端的饮食禁忌。例如,老年患者常误信“发物”理论,限制牛奶、鸡蛋等食物的摄入,但这些食物只要不过敏,应适量摄入。同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减少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米饭、面条等的摄入,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减轻呼吸负担;适量增加脂肪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供能量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对于心脏病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则要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减轻心脏负担。

●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和睡眠质量对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

(2)有效排痰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因咳痰无力而导致气道堵塞,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应通过适当训练提高咳痰能力,必要时使用祛痰药物。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其排出,但存在心脏问题的患者应控制水分摄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科学氧疗

居家管理中患者应使用血氧仪对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吸氧,以帮助改善缺氧状态。家庭氧疗的关键是保证适当的氧气流量。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如制氧机。对于需要高流量氧气的患者,可选择大流量氧气设备或带雾化功能的设备。建议患者在夜间或安静时段长时间吸氧,白天则尽量减少依赖氧气,保持一定的活动空间。肌肉萎缩或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必要时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良好的医患互动

患者应与医生定期沟通,这样医生可以远程评估病情,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家属也应积极协助患者执行日常治疗和健康管理。此外,患者应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如突然发生喘息加重、呼吸困难、感染症状等,需及时就诊或联系医生,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编辑 | 黄瑞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