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奥运会赛程过半,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6枚金牌,其中网球女单和男子百米自由泳金牌被誉为“分量最重”的两块。
网球女单冠军郑钦文赛后采访时表示:非常开心能创造历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赢得了一枚金牌,他说自己永远会记得21岁这一刻。现在我也做到了,我也是21岁,就像那时的他一样。”
要知道,刘翔被广大粉丝们誉为“中国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而现在,郑钦文此刻提到刘翔,自然也认为自己是一名伟大的运动员,惺惺相惜。“伟大”的背后,吸金能力自然非常强,有观察者指出,仅去年郑钦文收入就高达720万美元。不用怀疑,当拿到奥运会金牌后,收入自然又会翻着番地往上飙。
成功的背后,自然跟教育有直接关系,虽然国内“内卷”得厉害,而实际上,教育做得好的家庭,并不在“内卷”之列。
我们不妨看看奥运冠军的家庭教育,6岁的时候,郑钦文不爱坐车,更愿意跑步到达目的地,表现出了运动天赋,要是在农村家庭,恐怕这时候不过是淘气挨打,或者多干点农活罢了。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也。
父亲郑建坪曾经是一个田径运动员,决定好好培养郑钦文,从羽毛球,到乒乓球,到排球,几乎都试过了,郑钦文表现都不好。
当在帮助孩子寻找方向遇到瓶颈时,其实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开拓眼界,一个经典案例,巴菲特11岁时跟随父亲参观纽交所后,便立志投身投资生涯。
按照这个路径来说,郑建坪的策略非常传统,带着女儿北京看奥运,郑钦文被网球比赛所吸引,找到兴趣点,重点培养,后面其实就水到渠成了。
说来说去,素质教育核心问题其实就两个关键点:发现优势,找到兴趣点。
然后,寻找专业机构进行培养就行了,只要以上两点没有出问题,基本上一个好苗子最终成功的概率都会超过80%!
这么来看,刘翔其实更加幸运,1990年7岁时在上海管弄新村小学就被田径教练看中,要知道,管弄新村的办学思想是“素质教育,和谐发展”。这么来看,大都市更具备发现人才的制度。尤其是传统田径项目,并不需要家庭教育投入太多。而绝大多数,都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关键是兴趣培养。
再比如,在巴黎奥运会中获得重剑金牌的中国香港选手江旻憓,从小就参与了跆拳道、溜冰、芭蕾舞、古筝和画画等多种课外活动,但在11岁接触击剑之后,便毅然向母亲要求坚持专注剑击训练。
这足以说明,自我兴趣定位,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确立下来。
当然了,体育运动与成人后的最终职业规划可能并不能完全一致,也不排除有人终生从事体育相关事业的。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建立兴趣,制定职业规划,这是超越绝大多数人的关键,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干的话,“内卷”就不复存在了。
内卷的本质是,自认为学会了一身本事,却不知道能干啥,突然发现了一个机会,所有人都打破头地往里钻,这是术修得好,道没修好。
张朝阳说:我在美国见到的一些美国同学,他们在中学或者大学时,就已经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所以,这样中国人相对时间浪费的就比较多。
而事实上,差距并不只是浪费时间,应试教育制度培养下的人才,大学毕业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该从事什么职业,找不到人生定位,面对现实,首要解决的是生产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梦想。
“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这个“材”很多人一生都放错了地方,自然郁郁不得志,如果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潜力,国家发展效率自然也跟不上,创造力也跟不上。
奥运冠军,就是最成功的素质教育案例,在大家看比赛的同时,也要多留给自己反思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