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精神的永恒光芒

右玉乡村e镇 2025-04-22 15:38:20

在华夏大地的北疆,有一座小城熠熠生辉,它便是右玉。右玉,这片地处晋蒙两省(区)交界的土地,作为山西的北大门,有着 1969 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在其发展历程中,孕育出了令人敬仰、熠熠生辉的右玉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岁月长河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赋予了这一精神非凡的意义与价值,使其成为激励右玉人民乃至更多人不断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源泉。

右玉精神,彰显出一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特质。回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右玉县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彼时,全县仅有残次林 8000 亩,林木绿化率不足 0.3%,年均气温仅 3.6℃,降水量不足 400 毫米,无霜期不到 100 天。狂风裹挟着黄沙肆意侵袭,土地荒芜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到了极点,“沙进人退” 的严峻形势如同沉重的阴霾,笼罩在右玉人民的心头,甚至有外国专家断言此地 “不适宜人类居住”,部分群众面临着举县搬迁的艰难抉择。

然而,右玉人民没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低下头颅、退缩逃避。1949 年,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后,深入调研,与全县干部群众达成了振聋发聩的共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他以身作则,带领全县干部奔赴苍头河边,挥动铁锹,种下了第一棵杨树苗,就此拉开了右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征程的大幕。此后的 70 多年间,右玉的县委书记更迭了 21 任,领导班子不断变换,但每一位继任者都将种树视为重中之重,一任接着一任干,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绿色接力赛。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树过程中的重重艰难险阻。资金匮乏,他们便节衣缩食,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林业建设中;技术短缺,他们虚心求教,四处探寻适宜本地的植树方法;恶劣天气频发,狂风常常将刚种下的树苗连根拔起,干旱使得土壤干裂,树苗难以存活,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念头。就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右玉人的不懈努力,人工造林面积近 170 万亩,林木绿化率飙升至 56%,成功创造了将 “荒漠” 变为 “绿洲” 的生态奇迹,让右玉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右玉精神,也是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右玉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无数干部群众默默耕耘、无私付出。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舍小家、为大家。在植树造林的一线,干部们身先士卒,与群众一同顶风冒沙,挖坑栽树,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脸庞被风沙吹得黝黑粗糙。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右玉创造美好的明天。广大群众亦是积极响应号召,全家老小齐上阵,不畏严寒酷暑,不辞辛劳。有的村民为了看护树苗,在荒山上搭建简易窝棚,一住就是数月;有的年轻人放弃了外出闯荡的机会,选择留在家乡参与生态建设。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右玉的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壮丽赞歌。

如今,右玉这座充满魅力的塞上绿洲,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美食风味和宝贵的人文精神,吸引着四方来客。漫步在右玉的土地上,历史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右卫古城,城墙斑驳却依然雄伟壮观,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故事。城内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右玉道情,那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传递着右玉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右玉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国家湿地公园内,苍头河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河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鸟类从过去的 18 种增加到如今的 128 种,它们在这里栖息繁衍,或翱翔于天际,或嬉戏于水面,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山上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层林尽染,金黄的树叶与火红的枫叶相互交织,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冬天,银装素裹,山峰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格外宁静壮美。

右玉的美食风味独特,令人垂涎欲滴。当地的羊肉鲜嫩多汁、肥而不腻,这得益于右玉良好的生态环境,羊儿们在天然牧场自由放养,食用着优质的牧草。用当地羊肉制作的菜肴,如手抓羊肉、羊杂碎等,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此外,右玉的小杂粮也颇负盛名,品种繁多,营养丰富。黄米面制作的油糕,色泽金黄,口感软糯香甜;燕麦面制成的莜面窝窝、莜面鱼鱼等,搭配上各种特色酱料,别有一番风味。

而右玉精神,无疑是这片土地最耀眼的光芒。它激励着右玉人民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不断开拓进取。在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右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投资 4 亿多元的国家级青少年足球夏训基地已初见雏形,这里将建成 22 片标准足球场地。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良好的生态正为右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75 万只羊、40 万亩小杂粮、8 万亩中药材、4.2 万亩彩色种植、28 万亩沙棘、20 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等,构成了右玉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右玉县第 21 任县委书记张震海表示,右玉将做好 “四篇绿色文章”:一是转化 “绿”,发展新产业;二是拓展 “绿”,催生新业态;三是提升 “绿”,培育新优势;四是共享 “绿”,增进新福祉。右玉正朝着将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目标大步迈进。

右玉,它宛如一首激昂而悠扬的长歌,在时光的长河中久久回荡。它所承载的右玉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在感受右玉魅力的同时,更应从这伟大的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守初心,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右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