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同事之间的人情往来是难免的,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等场合,随份子钱不仅是一种礼节,还反映了彼此的关系。但有时候,随礼金额的多与少,往往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
小刘在公司工作了四年,平时和同事们关系还不错。三年前,小刘结婚时,邀请了部门的十几个同事来参加婚礼,大家都随了200元的份子钱。虽然金额不高,但这也是一种心意,小刘当时心里很感激,觉得同事们有情有义。
最近,部门里的陈姐要结婚了。陈姐比小刘入职还早,平时对小刘挺照顾,两人关系也不错。这次陈姐结婚,小刘觉得,自己结婚时陈姐随了200元,按照礼尚往来的道理,这次怎么也得双倍回礼,随个400元才显得有诚意。
婚礼当天,小刘因为有事没能到场,就提前通过微信发了一个400元的红包,并附上祝福:“祝你新婚快乐,百年好合!这点小心意请收下。”
让小刘没想到的是,红包发过去没多久,陈姐竟然直接退了回来,还附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看到这句话,小刘当场懵了。
她一开始以为陈姐当天忙得心情不好,没多想,就又把红包发了回去,并发消息解释:“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您收下吧。”结果消息刚发出去,就发现自己被陈姐拉黑了。
小刘越想越不对劲,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听完后,立刻指出了问题:“你怎么会随400元?很多地方对‘4’这个数字特别忌讳,寓意不好,尤其是在结婚这种喜庆的场合,没人会收带‘4’的红包。”小刘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无意间犯了一个大忌。
小刘心里很后悔,觉得自己是好心办了坏事,第二天就想着回公司向陈姐道歉。但让她意外的是,陈姐不仅没有理会她,还对其他同事抱怨,说小刘“心眼不好”“故意恶心人”,让小刘觉得又委屈又无奈。
小刘的经历让人唏嘘,原本只是想回礼,却因为不了解风俗闹出了矛盾。其实,在随份子钱这件事上,金额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注意当地的习俗和讲究,否则好心可能会被误解。
大家觉得小刘的做法有错吗?如果你是小刘,会随多少份子钱合适?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