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山那人那狗》以一种恬静、缓慢的韵律,讲述了湘西山区邮驿中一对父子的感人故事。
尤其是,影片中提到的邮递员职业,更是在观众心中处于“知道辛苦,不知道这么辛苦”的状态。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场关于邮递员的交班日常!
那座山、那个人、那条狗
故事的开头,是一位因病快要退休的农村邮差,决心把工作传递给自己高考落榜的儿子。
但父亲因为邮差的工作要不停出去送信,导致在家里的时间不多,其实这对父子生疏得很。
明天就是儿子第一天去送邮件了,即便父亲已经把路线和注意事项讲了很多遍,却还是很担心儿子路上出意外。
等到第二天出发的时候,陪伴着父亲一起很多年的狗“老二”却没跟上儿子。
儿子回头望了望狗,知道不能强求,所以独自离开了。
父亲见状,那是更加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去送信了,决定还是跟着儿子一起走一趟。
所以,两人一狗就一起踏上了那座雾蒙蒙的大山。
儿子是年轻人,确实身强体壮,但是却没有父亲对路熟悉,更何况身上还背着那么重的邮包。
走了一会之后,儿子已经对父亲心生敬佩了,这么重的包,父亲却背了几十年。
不过,父子两人多年的隔阂一时难以消除,所以这一条路,两人走得很是沉默寡言。
而爸爸第一次对儿子有情绪,则是因为儿子扔下邮包来找落在后面的他和狗。
这违背了乡邮员的工作原则,也让儿子成功被爸爸臭骂一顿。
走了没多久,父子两人就到了一座侗族的寨子。
村子中很是热闹,大家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父亲则熟门熟路地走进了村委会,把信件都放下来。
在村长的疑问中,父亲向对方介绍了儿子,也告知了以后的邮件由儿子来送。
等到父子两人离开的时候,寨子里的很多村民都出来送别。
儿子被众人的视线看得有些窘迫,父亲却坦然地离开,没有回头。
也是看到了这些村民对父亲的关心,儿子也逐渐理解了乡邮员工作的意义。
在去往下一个村子的路上,儿子主动和父亲聊起了天,父子俩的声音在大山里回响,为山景增添了几分活泼。
到达第二个村子后,父亲专门介绍了一份特殊的信件给儿子。
村里的五婆,孙子出息,考上了大学,却忘记了给家里的亲人寄信,倒是五婆想孙子把眼哭瞎了。
所以,父亲每次都会拿一张白纸信件递给五婆,自己编一些信件内容给她听。
儿子感慨着五婆的故事,也接手了父亲的“工作”,开始给五婆念着信。
离开了第二个村子之后,父子俩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少女。
少女的眼神总会不经意间看向儿子,既有羞怯,又有期盼,两人情窦初开的暧昧氛围,让父亲不由得感慨自己儿子长大了。
但是,儿子却直言,或许不会娶她吧,因为不想她重蹈自己妈妈一直等待的覆辙。
父亲沉默不语,也回想起了妻子这些年独自扛起家庭的不易。
后来,父子俩来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面前,父亲已经准备挽裤脚下河了,儿子却主动表示要背父亲过河。
父亲没想到还能被儿子背着,一时之间感动得泪流满面。
而儿子也没想到,一向需要他仰视的父亲,居然还没有邮包重,父子俩都心绪复杂。
等到过了河,老二主动叼来了柴火,父亲执意要儿子好好烤一烤,别留下了后遗症。
也是在这里,父亲谈到自己人生唯一收到的一封信,就是儿子出生的喜讯。
儿子也通过父亲的讲述,明白了父亲这么多年一直对自己沉默的爱,所以积极地叫了几声“爸”。
这几声“爸”,喊得父亲脸上笑出了一层层的褶子。
晚上,父子二人用一个盆泡脚,也聊起了人生和理想,彼此之间的隔阂好像也消失殆尽了。
尤其是看到儿子一个翻身靠近自己的时候,父亲的嘴角不可抑制地弯了起来。
最后,他们来到了邮程的尽头,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
父亲将这封书信郑重地递到了儿子的面前,他在这条邮路上倾注了多年的感情,好像也一起交给了儿子。
两人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下次送信,就是儿子一个人出发了!
山水沉寂,父爱无声
《那山那人那狗》以一种清新而又富有诗意的散文般的方式,在影片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感情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在对父亲和儿子爱的刻画上可谓细致入微,别出心裁。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沟壑,横亘在两人的心中。
在繁华的都市里长大,耳濡目染的是快速的生活和多元化的城市生活,起初,儿子很难了解父亲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的邮差生活。
从电影开头的许多小细节可以看得出来,例如,儿子对父亲的态度有些冷淡,两人之间的互动有些僵硬。
但是,当这条线路慢慢展开,在一次次的相遇、交流和分享中,这份亲情却像春天的积雪一样,悄悄地改变了。
在侗族村寨,儿子见证了乡亲对书信的珍惜,也见证了父亲的伟大作用,让儿子反思自己过去的想法。
火堆边的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还有不断交谈中透露出的过去,就像是一道钥匙,慢慢打开了儿子心中的一扇了解和怜悯之门。
当儿子在回家的路上,从父亲手中拿起包裹的时候,他和父亲的关系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一种理解,一种认可,一种传承。
这一对父子感情的发展,并没有依靠夸张的戏剧冲突和煽情的话语。
反而通过一些表面普通但充满紧张感的小细节,像一条小溪一样流淌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让人对现实中的家庭关系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在题材的深入发掘和题材的扩展上,电影呈现出一种丰厚、多样、深远的意蕴。
首先,“遗产”是电影中一条十分清晰的线索。
爸爸的邮差工作,代表着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精神的标志。
爸爸一天一天地沿着这条驿路走着,风雨无阻,把外面的消息和山民的愿望通过背包传达出去。
儿子则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和不理解,到后来在邮路上的逐步领悟和苏醒,最后,从父亲的手里接过了包裹。
这个过程不只是一次工作上的转移,而是一种精神的继承。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文化和职业受到了空前的影响和挑战。
这部电影以一对父子在邮路上的经历为主线,表达了对乡土文化、传统价值的坚守和继承的呼唤。
并且告诫观众,在追逐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扎根于大地,还有饱含着人类智慧和感情的传统文化。
其次,这部电影对生命的意义作了一次哲学的思索。
爸爸的生活似乎很普通,他只是农村里一个默默无闻的邮差,没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迹,也没什么光辉夺目的业绩。
但是,在漫漫的邮程中,他用他的双脚,量出了生命的宽与厚。
他对每个乡亲都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他对待每个来信的态度,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他的生命充满了责任,也充满了献身精神。
经过这一趟邮路之行,儿子也对自己以前在都市里所追寻的生活方向,产生了一丝质疑与思考。
他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依赖于对物质的追逐和名利的获得,还依赖于对周围的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感情的追求。
对于生命的深刻思索,不仅为电影的主旨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观众们在面对现实的生命选择时,以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同时,影片也在细致而深入地探索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电影以湘西山区为背景,两人的邮路旅途就是一段贴近大自然的旅途。
影片中的青山、流水、梯田等美丽的风景,不仅只是点缀,更和人物的情感、命运和影片的题材息息相关。
父亲和儿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行走、思考、成长,他们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洗涤中被洗涤和升华。
这就意味着,人和大自然是一种互相依赖和互动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人们过分地追逐着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爱护。
这部电影以自然为背景,表现了父亲与儿子在大自然中的融洽相处,呼唤着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回归自然,敬畏自然,找回人心中的那种与自然的自然关联与归属。
在叙述方式上,这部电影采取了一种缓慢而流畅的叙述方式,就像是一条流淌在山涧中的小溪,不急不徐,但又带着一股直入心灵的魔力。
这部影片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那种惊险刺|激和高速的镜头,反而用一种接近于真实的节奏,慢慢地讲述着这对父子在邮路上的旅程。
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的剧情里,仔细地体会每一幅画面,每一句对话,每一种情绪的细微转变。
观众们就像是跟着这对父子一起走在这条温暖而又浪漫的公路上,一起享受着大自然的静谧和美丽,一起见证了父亲和儿子的友谊,一起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样的叙述速度,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其中所包含的情绪和深刻的内涵,足以让人在看完之后,还能感受到电影所创造出来的那种气氛,让人流连忘返。
总之,《那山那人那狗》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视觉美感,丰富的主题和独特的叙述方式,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以父子俩的邮路旅程为媒介,将一个远离城市的喧嚣,充满田园诗意和人类温情的天地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
这已经不只是一场影片,而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场对人生、对人性的探究。
在如今这个充满了商业和特技的时代,《那山那人那狗》就像是一道清澈的水流,用它简单却又真诚的艺术韵味,打动了所有人心中最柔软最真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