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真的把图纸放在瓦良格号里了吗?隐藏多年内幕被揭开

Coolburger 2024-09-26 11:40:24

2002年,瓦良格号这座巨大的钢铁巨兽,在一系列复杂的国际谈判和技术操作后,终于抵达中国大连的海岸。

这艘曾经是苏联海军骄傲的航母,在苏联解体后被遗留在乌克兰,其命运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多年来,关于瓦良格号的原始设计图纸的下落,一直是围绕这艘航母的一个巨大谜团。

传言称,图纸可能被秘密放置在航母的某个隐蔽部位,以避免技术泄露,但真相一直未明。

这些图纸到底是在交易中随航母一起送来,还是后来单独购买的?乌克兰真的把图纸放在瓦良格号里了吗?

瓦良格号的起源与前苏联的解体

瓦良格号的建造始于冷战时期,当时苏联海军正积极扩展其海上力量,希望通过增添弟比留斯级航母来对抗西方国家的海军优势。

瓦良格号在黑海造船厂的建造现场一度繁忙异常,工人们分布在航母的各个角落,焊接的火花与钢铁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巨大的舰体逐渐成形,甲板上的设施和舰载机吊装位也在逐步完成。

然而,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这种繁忙戛然而止。

经费的来源突然中断,原本源源不断的材料供应也开始出现问题。

黑海造船厂内,原先忙碌的场景被一片死寂所取代。

成堆的钢材开始生锈,未安装的部件随意堆放在角落,一些已经部分安装的电子设备因缺乏维护而暴露在外,逐渐被风化。

航母的建造工程被迫搁置,黑海造船厂的管理层与工人面临未知的未来。

许多工人由于收入来源断裂而被迫离开,寻找其他生计。

造船厂内部开始进行物资的清点,一些价值较高的设备被拆除以支付剩余的工资和债务。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瓦良格号成为了独立后的乌克兰政府的一个烫手山芋。

乌克兰政府面临经济困难,缺乏维护一艘巨型航母的资金,也没有使用这样一艘航母的实际需求。

政府高层在讨论瓦良格号的命运时,各种方案被提出,从完成建造到彻底拆解都有考虑,但最终因成本和实际效益的考量,决定出售这艘航母。

乌克兰的决定与瓦良格号的命运转折

1998年,乌克兰政府面对持续的经济压力和实用性的需求,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彻底剥离位于黑海造船厂的瓦良格号上所有军事装备、线路系统及操作系统,将这艘巨大的航母转变为一艘空壳。

这个行动不仅象征着瓦良格号作为军事平台的功能性终结,也标志着它成为了一块等待出售的巨大钢铁废料。

在冷清的船坞中,工程团队被召集来执行这一任务。他们系统地拆除了航母上的雷达、通信和武器控制系统。

复杂的电线和管道被逐一标记后拆解,昔日充斥着科技感的指挥中心和作战室,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金属框架和散落的电线。

舰桥上的高科技操作台和监控屏幕也被逐个拆下,原本用于支撑舰载机起降的强大动力系统同样未能幸免,被彻底移除。

瓦良格号的甲板上,曾经安装着舰载飞机和直升机的升降平台现在寂静无声,显得异常空旷。

这些设施的移除过程中,重型机械不断运转,吊车和卡车往来穿梭,将拆卸下的部件运出舰体。

飞行甲板上的防滑涂层也被刮除,露出了下面的钢铁甲板,这些钢铁经过数十年的风雨,已显露出锈迹。

工人们戴着厚重的手套和焊接面罩,使用割炬和电锯在舰船各个角落进行作业。

火光和火星在狭窄的空间内跳跃,响起一阵阵金属撕裂和碰撞的声音。

船体的内部构造被逐步剥离,展现出其原始的钢铁骨架。

此时的瓦良格号,外观依然宏伟,但内在已是空洞。

这艘曾经凶猛的巨兽,现在不过是一座空荡荡的钢铁巨塔,静静地矗立在造船厂的一角,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随着最后一批设备的移除,原本用于支撑航母操作的复杂系统和装备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了一些基础结构和裸露的钢铁表面。

船坞的工人逐渐完成了拆除任务,留下的只是一些零星的清理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艘航母的存在越来越被人忽视,它就像一艘真正的“鬼船”,静静地等待着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买家,或是一个新的归宿。

瓦良格号的归国之旅

尽管瓦良格号在经历了剥离和废弃后成为了一艘名副其实的“鬼船”,2002年却为这艘巨舰带来了命运的转机。

在这一年,中国对这艘尚有潜力的废舰进行了购买,计划将其改造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航空母舰。

此举不仅标志着瓦良格号的新生,也预示了中国海军力量的一大步发展。

从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起航后,瓦良格号开始了它的归国之旅,这是一段异常艰难且复杂的旅程。

首先,航母需要被拖带出黑海,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一区域的航道狭窄且交通繁忙,对于一艘失去动力的巨舰来说,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在通过土耳其海峡的过程中,瓦良格号需要获得多国的通行许可,这其中涉及复杂的外交和政治协调。

航母被装备了临时的导航灯和安全设施,以符合国际海运标准,确保安全通过繁忙的海域。

航行中,拖船和瓦良格号之间通过厚重的钢缆连接,海浪和风暴给拖带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时需要调整策略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

离开地中海后,瓦良格号进入了印度洋,再次面临长距离的海上旅行。

在这段旅程中,航母不断遭受盐雾侵蚀和海风的侵袭,拖带的船员必须时刻警惕,确保所有临时安装的设备能够稳固,并及时修复因恶劣环境造成的损伤。

穿越马六甲海峡时,瓦良格号又一次面临挑战。

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要求极高的航行精确度和对周边环境的敏感度。

每一次转向和速度的调整都需要精确计算,以避免与过往的商船和渔船发生碰撞。

历时几个月,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了中国的大连港。

图纸的谜团与采购真相

关于瓦良格号的图纸获取,确实存在许多版本的故事,其中不乏传奇色彩。

徐增平的故事尤其引人注目,他曾在多个场合描述自己如何通过增加出价的策略,成功促使乌克兰方面同意将航母及其图纸一并交付。

按照他的说法,乌克兰最初只要求1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这艘未完工的航母,而他主动提出增加到2000万美元,条件是乌克兰必须将航母的全套图纸包括在内。

徐增平详细描述了图纸的转移过程,这些图纸总重达20吨,乌克兰方面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对这些珍贵文件进行逐一清点和装箱。

这些图纸装载于整整8辆大卡车上装到航母上,准备运往中国。

这样的描述不仅显得戏剧化,而且让这次交易听起来像是一场庞大的军事和技术物资转移。

然而,实际情况与徐增平的叙述大有不同。

根据官方和更可靠的资料显示,图纸的购买事实上是在瓦良格号回国之后的事情,并且这一过程更加官方和正式。

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后,中国相关部门才开始正式评估和决策如何对该航母进行改造和利用。

在这一评估过程中,意识到没有航母的完整设计图纸将大大增加改造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于是,从2003年3月开始,国家正式接手了瓦良格号项目,随后组织了专门的团队前往乌克兰进行图纸的谈判和购买。

这次交易并非简单的商业买卖,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外交协调工作。

乌克兰方面最终同意出售这些图纸,但这一决策是经过多方面考量的结果,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金钱交易,还包括了对未来双边关系的长远考虑。

在购买图纸的过程中,中国派出的团队不仅要确保图纸的完整性,还要对图纸的真实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

购得图纸后,这些宝贵的设计文件被运回国内,并立即开始了翻译和研究工作,为后续的航母改造和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徐增平的角色,在国家正式接手瓦良格项目后,他与航母的直接关联实际上已经结束。

虽然他的故事在公众中广为流传,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但实际上瓦良格号的图纸获取和后续的改造工作,是一个由国家领导和多个部门协同进行的复杂项目。

国内建造与航母的重生

在瓦良格号的回国过程中,中船重工集团扮演了关键角色,负责了整个拖带回国的复杂工作。这一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行政协调,确保这艘庞大的航母能安全穿越国际水域。

同时,国务院特别组建了一个前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瓦良格号通过敏感海域的所有事宜,尤其是通过土耳其海峡这一关键节点。

这个小组由原国防科工委办公厅主任马鸿琳担任组长,他与土耳其当局之间的协调确保了航母顺利通过这一战略要道。

在瓦良格号的图纸购买方面,事情的进展同样复杂。

据参与图纸购买的唐士源所述,乌克兰方面最初在2000年5月就提出了将航母图纸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的提议。

这一提议当时就被认为对中国未来的航母建设计划至关重要,因为没有原始设计图纸,对瓦良格号的改造和后续使用都将是盲目和充满风险的。

2002年9月13日,由中船重工负责的谈判小组抵达基辅机场,开启了这一重要的采购旅程。

谈判过程中,双方就图纸的具体内容、价格以及交付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存在诸多技术和法律细节需要澄清,但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

在确保图纸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之后,谈判小组最终敲定了交易,中船重工出资购买了这批价值连城的设计图纸。

回国后,谈判小组立即向国内高层汇报了整个采购过程和结果。

图纸随后被安全运回国内,其到来为中国的航母建设项目带来了宝贵的资源。

拥有了这些详细的设计图纸,中国的船舶工程师和设计师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瓦良格号的结构和系统布局,这对于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设计调整至关重要。

在图纸的帮助下,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们开始对瓦良格号进行逐项的分析和设计修改。

从航母的动力系统到武器系统,从舰载机的起降系统到生活区的布局,每一项设计都需要根据图纸进行精确调整和优化。

这些图纸不仅加快了瓦良格号改造工程的进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改造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中国首艘航母的成功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阅读:1

Coolburger

简介:世界微缩景,一屏览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