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李安对章子怡淡淡的,在片场给所有主演拥抱,就是不和章子怡拥抱。
章子怡就特别伤心。
雪上加霜的是,外界有媒体报道李安对她不满意,无异于在章子怡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此时影片才开拍一个月,不服输的章子怡决定直接找李安谈谈。
章子怡找到李安的助手,请他帮忙安排和导演坐一辆车去片场。
坐车去片场差不多有45分钟的车程,章子怡很紧张,坐在车里不敢说话,眼看着前面就是片场了,再不说就没机会了,她终于开口说,导演我想跟你聊聊。
李安说我知道,我已经等了40分钟了。章子怡终于跟李安说了那句最想说的话——我说听说你对我不满意,我很难过,然后她开始大哭。
此时李安突然意识到章子怡还是一个柔弱的小姑娘。
李安赶忙安慰她,“子怡,别听他们的,你做得很好。”那次聊天后,章子怡以为导演会改变会给她拥抱,但是并没有。
安为何不愿意拥抱章子怡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安觉得是章子怡是个小姑娘,怕传出绯闻,所以刻意远离。
第二是为了逼出章子怡的韧性和决心,所以故意对她冷暴力。
也许这是李安的一个小计谋,是他训练新演员的一种方式,从来不让你觉得放松,会让你一直觉得紧张。后来章子怡也意识到,也许李安是有意为之。玉娇龙身上有太强的韧性,非常倔强且不服输。恰恰是李安的这种魔鬼训练,成就了荧幕上经典的“玉娇龙”。冯小刚在拍摄《芳华》时,为了让演员更好的进入状态,发动全剧组工作人员包括演员故意孤立扮演何小萍的演员苗苗,给她营造真实的情境去更好的体验角色,似乎和李安训练章子怡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一心想向李安证明自己的章子怡也确实中了李安的计谋,章子怡拍电影时最在意的是导演的反应。在片场,她甚至通过看李安抽了几根烟来判断他是不是满意。
后来章子怡说,“据说李安那时已经戒烟了,因为拍片压力特别大,他又再度抽烟,所以我很怕他抽烟,我一看他抽烟就知道完蛋了。
我其实挺怕李安的,实在受不了了,我就会给张艺谋打电话哭诉,说想不干了,他就会说,‘你要挺住’。”
还有一次是拍夜戏,“我是一个笨鸟,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在现场练剑,有一次,我听到武行的那些男孩说,‘看,章子怡还在那儿练,像个大虾米似的。’我就对自己说,没听见,什么都没听见,但是这个东西就在耳边响着,特别难受,就大哭起来,所有的压力都在那一瞬间爆发。”
李安当时也没有更好的人选,章子怡虽然不合适,但是肯吃苦,也愿意学习,虽然李安几乎是手把教她,好在章子怡能学的进去。
后来,李安又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写:
经过一、两个月的磨合,不管美术、摄影、武打、演戏……她都能慢慢消化下去,个性还能吃苦,长得上相,是祖师爷赏饭吃。这也是机缘,她可以把玉娇龙在公元两千龙年时给吃下来。大伙努力,章子怡是被塑造出来了,将来红不红就看她的造化了。
当然章子怡的玉娇龙是成功的,李安对她的评价是“渐入佳境”,尽管不符合一开始的设想,但是在诸多条件的促使下她还是拿下了这一角色。
李安在书中是这样写的:
章子怡渐入佳境玉娇龙这个角色是人的幻想,不仅是男人的幻想,也是女人的幻想。我相过很多演员,章子怡是很好的代言人。其实我第一次也看走了眼,因为她有舞蹈基础,我想也许可以训练,才要她来再试一次。后来上妆试拍,发现有很多可能性,她的银幕魅力很值得开发,虽是未知数,但她具有这份潜质。新人都是没谱的,一开始都伤脑筋,是个冒险,你得顺着她,长期观察、思索,找出她的长处,大家努力,加上她的配合。拍片时,我常告诉她,这场戏是要做什么,定出标准,做给她看,然后尽量逼。纯真是新人的长处之一,她尚未经历太多社会跟演技的磨炼,做一个表情或动作时,她是真的力不从心,想达到你的要求,有份诚恳,那个纯真感就够吃了。会拍的话,章子怡很上相,脸的特质多样,捉摸不定,有一种禁忌感、神秘感。只要造型到位,再帮她设计出表情,要她尽量做,观众会帮她演绎。新人演员就像张白纸,有的人可以容得下你尽量在上面作画,有的人本身已经很饱满,反而容不下你的做工、你的妆及戏。片中她有十几个造型,每个造型都是一种可能性,可以引发观众心中的想象,让观众自己去狂野、去演绎。
最终,《卧虎藏龙》斩获了华语电影首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让章子怡走进了全球视野,跻身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线女星之列。这一年,章子怡20岁。
然而,在颁奖礼上,章子怡又遭遇了暴击。
2000年,《卧虎藏龙》在香港首映时,记者的长枪短炮都只朝向杨紫琼。镜头从下往上,细致交代,杨紫琼礼服的每一个细节。拖地鱼尾裙摆,黄色丝绸质地,缀上金灿灿的亮片。斜肩大露背设计,配上小麦色皮肤和大光明脑门,整个人利落大方,又熠熠生辉。
再看章子怡,白色直筒吊带裙,没有腰身。外罩红花图案白纱,加一圈旗袍领。料子恐怕比1988年,巩俐在戛纳电影节上穿的那套好不到哪儿去。但不重要。哪怕话筒在章子怡手里,记者也只想让杨紫琼转个身,秀出后背风光。章子怡笑着把话筒递给杨紫琼。
1996年,杨紫琼片酬就达到2000万,超过李连杰、周星驰。
全港第二,仅次于成龙。而章子怡呢,连在电影里跟她演过情欲戏的张震,对着记者推介片子时,都只说:
“电影很好看,又有发哥,又有杨紫琼,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兵器。”没提过一句章子怡。她身上的卖点,还不如杨紫琼在电影里使的流金熟银锏。当天港媒发稿,也提到了章子怡的名字,但加上个前缀:记者会上备受冷落。
那杨紫琼是谁呢,又有着怎样的江湖地位呢?
以下是我在《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0期》找到的关于杨紫琼的资料:
当地时间3月12日晚间,亚裔演员杨紫琼凭借在电影《瞬息全宇宙》中的精湛演技,摘得第95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颁奖礼当天,中国观众一直期待的杨紫琼真的击败了「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位亚裔影后。这不是杨紫琼凭借这部电影获得的第一个殊荣,此前,她已将金球奖和美国演员工会奖揽入怀中。
捧起奖杯的这一幕,杨紫琼等待了40年。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说:「今天拿到这个奖,也是为了每个长得像我一样的(亚裔)小女孩小男孩。这个奖象征着希望和可能性。这个奖证明了『梦想远大也有实现的那一天』。女士们,不要让任何人去定义『你年华已逝』,永不言弃。」
杨紫琼(Michelle Yeoh)1962年生于马来西亚,祖籍中国福建,通过选美进入演艺圈。一直以来,杨紫琼给人的印象,是以「功夫」闯荡世界影坛的女明星,习惯以坚强的面貌示人。如同导演李安对她的观察那样,她习惯隐藏脆弱,展示坚强,把生活中的伤病和眼泪都藏于身后,选择用不停地坚持回应质疑。
入行40年,杨紫琼和成龙、李安等知名电影人都有过合作。许多合作过的电影人,谈起杨紫琼的第一反应就是那股不要命,不怕受伤的劲头。这种不要命,是前半生的杨紫琼立足于影坛最大的优势,这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和难以言说的身体上的折磨。
导演李安曾回忆过很多和杨紫琼合作时的细节,杨紫琼首先带给他的印象,也是这种不顾一切的拼劲儿、勐劲儿。拍摄《卧虎藏龙》时,开拍一个星期,杨紫琼就受伤了,她连续几天拍摄晚班武打戏,时间很长,要转身、踢腿、对打,结果,她的韧带扯断了,得休养一两个月。她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马上问李安,会不会因为自己受伤就放低要求?李安回答,不会。
这种艰苦,是她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选择电影行业的宿命。曾经的杨紫琼过着富裕的生活,从小开始学习芭蕾舞、绘画等各项才艺,21岁就成了马来西亚小姐。入电影圈之后,一开始,她和林青霞等人一样,扮演柔弱的女性角色,后来听取前辈洪金宝的建议,她开始转型,去学武术,打沙包、踢腿,和其他武行的男性没有区别地训练。
这样的努力没有白费,1997年,杨紫琼凭借之前在港片中一系列优秀的打戏形象,成为《007之明日帝国》中唯一的「邦德女郎」,在其中,她扮演的邦女郎不仅仅是花瓶,而是极为独立的女性形象。
而这一次,在《瞬息全宇宙》中,她全方位地超越了自己。这是一部令人眩晕的作品,有着混搭的类型和复杂的呈现,幻觉与现实、抽离与投入、反讽与温情、癫狂与温柔……一切矛盾都集合在这个故事里,更集合在杨紫琼扮演的女主角身上,她要在不同的状态中切换、摇摆、衔接,让观众相信每一个「宇宙」中的角色。这部投资仅仅2500万美元的作品,凭借杨紫琼的演技,也凭借导演的把控力,贡献了非常不同的观影体验。与此同时,杨紫琼自己或许也收获了从影几十年来最饱满和最复杂的演绎经历。
一个奋斗半生的华人女星就这样又一次突破了天花板。
写完了杨紫琼继续写章子怡和《卧虎藏龙》。
《卧虎藏龙》讲的是:人欲即天理。然而江湖虚妄,一切终归于宿命,万念俱寂。电影外,却处处都是浮华虚名,处处人情文章。这行业可真有趣。当时极少有奢侈品牌赞助内地明星。时尚杂志拍片常常借不到最新单品,因为品牌优先把好货投放到香港。虽然90年代,王府饭店里,就已经有了LV、Zegna;上海淮海路上,也开了美美百货,这是国内第一家经营奢侈品门店的百货公司;
几百米之外的锦江饭店,也早入驻了Ralph Lauren、Versace等等。但那都不是给普通中国人开的。2000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349.69元(月人均862.47元)。首都家庭人均衣着支出,全年也只有755.03元。别说买个几万块的包包了,恐怕那些牌子,大多数国人连听都没听过。自然没有奢侈品牌选择内娱明星当代言人,推她们上时尚杂志封面。主要是因为她们的名气,对带货没有帮助。早期时尚杂志封面上,都是欧美或香港明星。
妮可基德曼,第一位登上vogue中国封面的明星所以那些年,女明星出征,不流行battle品牌大小,当季过季,成衣高定。她们喜欢强调中国元素,以此强调自己的独特。2000年,章子怡先是陪张艺谋,在柏林电影节拿下银熊奖。
然后又跟李安一起,走上戛纳红毯,因为《卧虎藏龙》入围当年的非竞赛单元。
她当时还没跟阿玛尼搭上线,穿的都是肚兜改良礼服。同一年,周迅凭借《苏州河》,拿到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没有团队伺候,更没有品牌赞助的概念。周迅一个人飞到巴黎,就带了条牛仔裤。还是当地翻译提醒她,领奖时必须要穿裙子,不然显得没礼貌。
周迅在巴黎街头一家小店里,挑了件童装。上面画着仕女图,迅哥儿一看挺中国,就穿上去领奖了。所以,那时的内娱女星基本都还是时尚绝缘体。
别着急。马上就要旱地拔葱了。章子怡没拿过A类电影节影后,作为演员,职业成就比不上巩俐。但是,她是商业时代的一姐。因为“野心写在脸上”的时代来了。2003年,《时尚芭莎》第一次让内娱明星上封面。没有别人,还是章子怡。
章子怡名字上面,用大两号的字体冠上:天生明星。这应该才是对女演员最大的赞美。最好的女演员,都得是最好的商品。是商品,就得包装宣传,打通渠道,上架开售。所以内娱女星从章子怡开始也不必再端着艺术家的架子,开始了自己的商业与豪门的冲刺之路。
成名之后的章子怡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霍家二公子霍启山。
那两人是如何认识的呢?
2004年4月,在摩纳哥王室举办的慈善晚宴上两人首次相遇,当时章子怡因出演《卧虎藏龙》成为国际影坛焦点,霍启山是豪门霍家二公子,也就是郭晶晶的小叔子。
仅仅3个月后,他们的恋情被媒体曝光,2004年7月,在香港某停车场,两人甜蜜一吻的照片被媒体捕捉到。
那霍启山和章子怡的恋爱故事又是怎样的呢,明天继续。
那今天的故事有啥收获呢?
第一,不要跟任何人分享你的成功,因为没有人真的希望你能过得好,尤其是原来跟你一个圈层的人。你辛辛苦苦的做一个项目,日积月累,去把它做起来,不是为了跟原来的圈子炫耀的。是为了让你变得更优秀,接触更多的牛人,学习到更多的经验知识,看到更多的风景的。原来圈层的人没有完成过这样从零到一的蜕变,他不理解,只会觉得你不配,觉得你装 B,可能背后还会害你,DISS 你的选择。所以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往往也是不会有长久朋友的,除非这个人跟他的节奏完全一样,不然他会不断的换圈子,换朋友,最后独自一个人消化自己的收获。 要想路走的更顺一些,一定要学会把控自己的言行,还有方向。
学会孤独,是每一个持续成长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第二,我们现在是商业社会,一定要学会用利益角度思考问题。
链接人与人关系的,不一定是感情,但绝对是利益。冲不走打不散,只要还有利益,关系就断不了,就连亲人也不过如此,何况其他人。
2000年内娱女明星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