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影视|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拍摄创作的镜前幕后(中)

汴梁城下 2024-11-05 17:33:13

第三篇: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拍摄创作的镜前幕后

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11集)从1987年初夏拍摄到1988年1月杀青,经过一个月的编辑制作审查,1988年下半年分别在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也称做《黄河东流去》1988版),获得很大反响。当画面上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主要创作人员名单在长卷样的的绘画白描芸芸众生相中划过,委婉凄美的河南坠子唱段“千言万语不多论,咱们表一表织女下凡尘;佳话一曲唱天下,悲欢离合古到今……”拉开了整个剧的帷幕。这部连续剧的主创人员:改编-李澈;导演-康征,摄像-童政、邵川;美术设计-洪蓝航;副导演-苏政、贾林菁;场记-翎子;坠子作曲-马玉萍、刘文金;坠子指导-赵铮;演唱-张洪玲、张平;演奏-中央民族乐团;照明-粘喜成、刘振忠、张予民;道具-郭大刀、谢平;制片主任-蔡东田;艺术顾问-常耕民……字幕依次掠过。整个拍摄制作时间跨度半年。剧组的拍摄是非常艰苦的,穿行在洛阳、开封、郑州三个城区及山区、丘陵地带,外景和内景交织。康征导演拍戏很细致,很认真,对艺术表现和表演追求完美。为了表现这个剧的河南地域特色,参演的演员以河南演员为主,以河南省话剧团为主要班底。不少演员对角色表演也追求真实、完美,如饰演主要角色的国家一级演员庞建民、郭怡、陈裕德、苏政、赵宏基、(以上为河南省话剧团演员)张世发(河南电影厂演员)和赵守凯(八一厂演员)等,如年轻演员沈保平(河南省话剧团)、刘玮(安徽省话剧团)、黄桂兰(河南省话剧团)、蔡保国(业余少年演员)等都对所扮演的角色有出色地表现。特别是陈裕德老师扮演的角色黄包车夫“四圈”成为很长时期观众念叨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荧屏形象。

下面,我把个人经历感受的拍摄创作中镜前幕后的花絮故事以散记的形式记录如下。

注5:《大众电视》杂志1988年第6期刊载的宣传页(摄影:童政)

之一:“得令”进入剧组,“救场”担当摄像

说来有趣也巧合,我与康征导演1984年相识于开封文工团创作拍摄的首部电视剧《小镇风情》(开始叫《税务所长》)。当时,康导刚与原“上戏”的同学在贵州拍摄完成反特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铜鼓》返回开封家中休息,应邀担任《小镇风情》电视单本剧的导演,而我被摄制单位开封市科技情报所邀请担任摄像。没想到,我与康导首次合作,一拍即合,作品完成的很圆满。《小镇风情》被评为中南五省区“金帆奖”电视剧三等奖,开封市文工团和开封市科技情报所两家领导和演职人员都欢欣鼓舞。结束时,康征导演跟我约定,以后再拍电视剧就邀请我担任摄像。因这时全国的电视剧都是刚起步,懂技术和艺术的人才稀少。作为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过的导演,回到河南时间不长的康导,遇见我这个有着几年拍摄经历的摄像,自然是如获“宝贝”。

1987年初夏,《黄河东流去》剧组已集结在洛阳,开拍了一些场景,但进展没有达到预期。康导念念不忘跟我的约定,他利用剧组休整的一天功夫,专程到开封我在20军的家中邀请。看到康导急匆匆的样子,又想到救场如救火,我赶紧向我所在的作训处领导请假,当时的处长徐红很支持我,调侃地说了一句:“只要不打仗,你就不要着急回,跟着知名导演拍名著,千载难逢的学习好机会。”正好之前我刚完成在步兵第58师拍摄的《合同战术训练》一部汇报片,是部队录像制作任务的间歇期,能请下假就顺理成章了。于是,我就跟着康导赶往洛阳剧组。说实在的,我特别有幸,在部队遇到了好领导,在剧组遇到了好导演、好老师!

之二:一上机,我就碰到了“硬仗”

康导分给我拍摄的第一场戏就是分镜头本中第四集第十场景的“赛车”一场,需拍摄36个镜头。镜头虽不多,但用专业的话说,就是整场戏都是追随拍摄,最大的难题是运动中镜头不易掌握,容易虚焦。我一上机,就碰到全剧最难拍的一场镜头。

画面表现的是剧中难民救济所主任海香亭(河南省话剧团赵宏基饰演)与艳红(河南省话剧团魏德华饰演)偷情,被夫人刘玉翠(河南省话剧团黄桂兰饰演)发现,两人分别坐两辆黄包车一前一后行进在市郊一条土路上,刘玉翠坐在私人车夫“四圈”( 河南省话剧团陈裕德饰演)的车上追踪。

拍摄选在洛阳市郊北边的一条土质道路,康导对环境基本满意!但是,做难的倒是我这个刚进组就碰到“硬仗”的摄像了。

注6:剧中四圈拉黄包车追踪场景(照片提供邵川)

按照分镜头本和制片的进度计划,第一天基本拍摄完成了全部场景。晚上回到招待所看样片,糟了!个别镜头有点儿晃、虚焦,这是视觉艺术和技术的大忌啊!我和康导商议,为了作品质量,无论如何也要返工重拍。

第二天重回市北郊的土路拍摄。那时没有移动拍摄架(也称斯坦尼康),也没有无人机,为了保证拍摄质量,我想了一个“土点子”,跟剧组保障的丰田小面包司机郝师傅协商,用他的汽车打开后背盖,我带摄像机在汽车后部,把四圈拉得黄包车的前把固定在面包车上,这样,我的摄像机就能和陈裕德老师拉得黄包车及车上坐得刘玉翠都可以保持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陈裕德老师近50岁,也可顺着面包车的惯性拉车,不太费力。经过拍摄,这个点子真是管用,拍摄效果明显改善了。这次用运动手法拍摄移动目标算是我摄像经历中的第一次,也是成功的一次!若干年后,我在高校从事传媒教育,在《电视摄像》课中多次传授给学生,收益良多。

注7:康导在车中观看现场拍摄样片(右一起:陈裕德、童政、黄桂兰、赵宏基、康征导演、刘保合录像)

之三:调兵遣将,拍好开场戏

第一集开场的第一场景戏是拍摄日寇的飞机轰炸逃难的人群,地点选在洛阳市和偃师县之间的平乐,环境是丘陵地带。众多的逃难者和国民党军队士兵,人多场景大,由谁来扮演?成了导演和制片部门的难题。还好,我所在的20军下属128师382团驻防在偃师县城,我出面联系部队很方便,结果,经与128师司令部联系,通知部队382团大力支持。382团很支持,决定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参加剧组拍摄。这下,康导演和制片主任蔡东田和制片郜富贵眉眼舒展,最难拍摄的大场景的人员问题解决了,现场参加拍摄的军人纪律性很强,拍摄异常顺利。之后,导演和制片部门又决定把剧中主场戏窑洞的外景点也放在偃师县的平乐拍摄。真是一举两得啊!

视频截图一:开场时众多逃难人群

视频截图二:窑洞前的开场戏

之四:赶赴洛阳,抓拍雪景,景戏一体

按照分镜头工作台本和制片部门计划,第九集29-33场景的近10个镜头,反映的剧中男女主角任彦生(河南省话剧团沈保平饰演)和爱爱(安徽省话剧团刘玮饰演)在大雪中因恋相会。分镜头中写道:“爱爱拉开院门向外张望”主观镜头显现“墙边,任彦生立在那里,已经成了一个全身落白的雪人”。“爱爱上前,拉住他就飞快地外回跑。……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场景和镜头设计不复杂,但实际拍摄完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的确不容易。康征导演决心要选择一场沸沸扬扬的大雪天,实景拍摄。洛阳、开封同属中原,偏北方气候,下场大雪并不是难事,但要等得符合剧情要求,实在是难事!11月下旬一天下午,上天助我们,天上开始飘起雪花,天气预报是中到大雪。因这时我们正转场郑州拍摄内景,制片部门即刻通知导演、美工、摄像(我)、化妆、服装、道具等相关工种部门,通知两位男女主演一起通车赶往洛阳的剧中爱爱家(洛阳老市区的一座四合院),抓拍雪景戏。毕竟从郑州到洛阳间隔近150公里,又是下雪天,车速不能过快。拍摄人员到达洛阳四合院时已是接近傍晚。大家下车后各负其责,灯光师架好灯具,接通电源,加上色纸,调试到位。美工、道具把四合院门楼按剧情要求布置完毕,化妆、服装人员为两位主演完成服饰化妆。我把摄像机架设好,专等导演和演员到位。这时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个个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生怕抓拍不住这等来的大雪美景。男演员任彦生先站在门外的雪地上,任大雪盖满了全身。女演员刘玮站在大门内,等着导演的指令,开门冲出去拉“雪人”任彦生。只听得康导一声“准备—开始!”的开机和表演动作指令,爱爱(刘玮)打开大门冲出去,准确走到任彦生旁,拉起他回到大门内,这个连续镜头顺利圆满完成。因为要保持雪景原形,我们只能用一次准确的镜头抓拍到位,所有的准备就为了这一个镜头!

当洛阳的雪景拍摄结束回到郑州时,已是晚上11点多,喜悦挂在为抓拍雪景辛劳的每个剧组工作人的脸上!

截图三:女主角爱爱打开门找寻

截图四:男主角任彦生已在大雪中站立很长时间

之五:在开封前保定巷抓拍“古城街市”一场戏

剧组制片部门根据分镜头工作台本安排,要组织拍摄第二集古城街市一场戏,这是一场过场戏,也是一场上下连接的戏。

从康征导演看,这场戏可不简单,需要通过古城的市情给剧中人和观众传递一种古城市情信息,从作品描述,主人公要从农民转向市民,既要变化生活方式,更要增强对城市民情民俗的认知。因此,康导责成制片部门慎重筹备这场戏的环境和市情表现。

经过勘踏,确定“古城街市”一场戏(也称破烂市)拍摄地点设置在开封鼓楼区的前保定巷(开封眼科医院,过去叫八步校东侧),这里符合剧本原设定的“古城街市”面貌。经康导指定,制片部门找到对开封风土民情熟悉的开封著名相声演员余文光(也叫余朗),余老师非常熟悉开封风俗民情,跟不少民俗绝活的老师傅都熟悉,于是,余老师就被聘为剧组的民俗顾问。

截图五:古城街市一角

截图六:杨宝璋、王宝森说相声

拍摄这场戏的那一天,余文光老师请来了开封民俗各界的老师傅,有相声大师杨宝璋、王宝森;有拉洋片的师傅;有表演“飞针”的师傅;有卖刀的师傅;有表演“猴王”的师傅;有“捏面人”的师傅……还组织了200多名群众演员。一时间,前保定巷恢复到了“民国年间”,简直就是河南民俗大展演。看到现场情景,所有剧组的人都打起了十倍的精神,因为大家知道,这场戏情景组织的不易!

截图七:拉洋片老师傅

截图八:捏面人老师傅

一天的“古城街市”(也称“破烂市”)戏拍摄很顺利,康导和各工种部门的人如释重负。按康导的话:“一场虽不长但挺让人牵肠挂肚的戏拿下,超出预期!”作为摄像的我,“抓拍”“抢拍”镜头成了这场戏的经典符号。

作者简介:邵川,男,1954年1月出生,高级职称。当过兵,扛过枪,学过影视摄影与编导,当过军校教员,做过中央媒体记者,做过城市媒体管理者,做过高校的传媒教师。

主要影视作品:电视剧《焦裕禄》,电视连续剧《黄河东流去》《李师师》《阵地》等。系列纪录片《走向大市场》《山东九问》《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等。

(未完待续)

供稿:邵川先生(原创作品,授权刊发)

0 阅读:4

汴梁城下

简介: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