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担心“尾巴摇狗”:新冷战开打,泽连斯基的窘境随时会到来!

熊爸爸前沿 2023-12-08 02:07:24

看了这个标题,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一句:“尾巴摇狗”是怎么回事?这究竟是个什么梗?按我们通常的思维逻辑,不是狗摇尾巴吗?现在怎么成了“尾巴摇狗”了呢?

“尾巴摇狗”这个梗是来自于美国战略学者对俄乌局势的最新思考。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能看到,在俄乌冲突当中,乌克兰的形势不太妙。攻现在肯定是攻不动了,守能不能守得住,能守多长时间,这事还不好说。

那么既然攻不动,守能不能守得住又不好说,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乌克兰肯定在考虑这个问题,但考虑这个问题的恐怕不仅仅是泽连斯基。站在乌克兰背后的美国也一定在考虑这个问题。

美国就是这个样子,一旦出了问题,不光是当权的当政的政客们要考虑问题,他还有一堆的战略咨询人员,所谓的战略学者们也会考虑相同的问题。

我看到上个月底的时候,美国的彭博社就刊登了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布兰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第二次冷战正在美国及其盟友与欧亚专制轴心国之间展开》。文章的名字有点长,也有点绕,说白了就是美国现在正在打第二次冷战呢。

在这个标题之下讨论的就是,美国应该怎样才能打赢第二次冷战。那么布兰兹在他的文章当中特别专注的讨论了在第二次冷战背景下的小规模热战。

按照布兰兹的说法,随着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敏感地区的战争将考验双方的实力。布兰兹认为,当下的巴以冲突,以及之前的叙利亚危机也门冲突乌克兰危机都是第二次冷战背景下的小规模热战。

而这四次小规模的热战,其中最早的两次叙利亚危机和也门冲突,结果明显对美国不利。巴以冲突正在进行中,所以布兰兹没有下定论。而俄乌冲突对于布兰兹来说,他不能打当下当权的拜登的脸,所以他认为俄乌冲突有效地抑制了俄罗斯扩张的“野心”。言下之意,结果虽然还没出来,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仗是应该打的,打的是对的。

那么接下来如何应对第二次冷战背景下的小规模热战呢?和美国大多数的战略学者一样,到了这个时候,布兰兹就开始充“大神”了。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堆,整整的六大经验教训。

其实我看了一下前三条,基本上我们的军迷网友都能说个大差不离。比如说:通过小规模的热战为大规模热战积累经验,再比如说:要加强盟友之间的团结,打架要打群架。倒是后三条有点意思。

后三条讲什么呢?后三条专门专注在讲“代理人战争”。其中第四条讲的是,要注意代理人的可控性。按照布兰兹的说法,“代理人战争”这个办法很好用,效费比很高。但是代理人和我们美国之间意识形态未必是一致的。所以在扶植代理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代理人的可靠性。在运用代理人的时候,也要随时注意能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条讲的是应该控制小规模热战的烈度,要利用它,但是要避免它的升级。显然在这个地方,美国的战略学者们对当下美国的实力并不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他要利用小规模热战,但又害怕小规模热战升级为大规模热战。

那么最后一条,第六条的经验教训,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不要过度投入,就像当年的越战那样,自己直接下场了,把“代理人战争”打成了自己的战争。而且自己的对手又是别人的代理人。本来是自己在打“代理人战争”,结果主客易位,自己在打一场跟别人的代理人的战争。那么看明白这三条,下面的结论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布兰兹的说法是这样的,在应对第二次冷战背景下的小规模热战时,美国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把控介入和退出的时机。“把控介入和退出的时机”,奥妙在后两个字—退出。把握退出的时机,于是亮点就来了。

接下来布兰兹的文字是:美国既要打“代理人战争”,也要避免其变成成本高于收益的无底洞。美国必须保留与对手进行妥协的灵活性,在必要时应果断放弃代理人,而非陷入“尾巴摇狗”的窘境。

这就是“尾巴摇狗”。这个梗是怎么出来的,不能不说,西方学者们的造词能力确实是很强的。“尾巴摇狗”这个词,让我们看了既诙谐又形象,充满着想象空间。不知道乌克兰人泽连斯基看到了会是怎样的一个感受。

1 阅读:54

熊爸爸前沿

简介:熊爸爸为大家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