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800精骑突围

凡一历史科普局 2022-08-25 16:12:04

自古以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我国诸多大规模的纷争战役当中,楚汉之争成为其中较为著名且极具代表性的战役。这场刘邦和项羽两大集团的政权长达四年的争斗最终以西汉的建立而落下帷幕。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能看到从双方的兵力悬殊到最后刘邦的反败为胜,整个过程都浸染了项羽的不甘心和意难平。最后当他们垓下决战的时候,项羽宁可丢掉十万楚军也要想办法突围。

那是因为他心中多少还不想认输,可是除了不甘心之外,项羽已经别无选择。胜利的曙光已经照进了刘邦的军营,一首“楚歌”就将项羽的军心打得溃散,逼迫项羽只能最后一搏。

鸿沟协议

反秦的序幕自拉开之后,整个天下经过各种战乱纷飞逐渐分裂为两股强大的势力集团,即刘邦和项羽。刚开始项羽的兵力比刘邦大得多,项羽为“王”,刘邦也只是他手下的一门将领。

但自从刘邦躲过了“鸿门宴”,项羽也与天下江山来了个擦肩而过。当年他没有杀刘邦估计也成为了他最后悔的事情,但他们两人也为历史奉上了最为精彩的“楚汉之争”。

终于来到公元前202年,也到了刘邦和项羽的决战一刻,在垓下这个地方刘邦对项羽发起了最后的总攻,天下也在此战之后下定。

早在一年前,刘邦已经有了围攻项羽的想法,但奈何当时他调动不了韩信和彭越的军队,使得合围成为空想。就在这时,项羽送来了一份协议想跟刘邦平分天下。

这份协议上说两人以鸿沟为界限,即战国时期修建的一条大运河。项羽的意思是两人各占一半,从此不起战事相安无事的颐养天年,刘邦拿到协议心想这好事也不错。

正当刘邦想撤兵西返的时候,张良和陈平急忙跳出来制止了他并说:“不能平分天下,这样诸侯都会向着项羽。如今项羽粮草不足,正是天要亡他,何不趁此机会取而代之,如若不然恐怕养虎为患”。

张良他们的一番话彻底点醒了刘邦,随后他立即撕毁协议发兵攻打项羽。此时在他人的建议下,以封地为条件引韩信和彭越出兵前后夹击项羽。

随后韩信率兵由北向南,如芒刺般扎在了项羽的背上;彭越则带兵从梁地出发,由南下西进与刘邦的本部军汇合并逼迫项羽军队后退。

此时刘贾手下数万名将士与王英布的一起合兵得十万,他们从淮北出发一路向西南攻克楚国都城,最后拿下寿春、和城父等地。在汉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原本楚军阵营的大司马周殷投靠了汉军。

随后周殷带兵屠戮了六个城池,与刘贾和王英布一同北上合力攻打项羽。由此在项羽的西边、北边、西南和东北这四个方向都挤满了刘邦的六十万大军。而项羽已成为围困之势,只能带上仅剩的十万兵力向垓下撤去。

垓下之战

事实上在垓下之战前夕,项羽的军部已经处于相对劣势,但他仍然不自知。韩信与项羽在齐地一战的时候,项羽部下龙且因为太过轻敌使得楚军元气大伤,最终使得齐地被韩信收割。

项羽失去的这个地方就相当于丢掉了北边的缺口,韩信也完成了合围项羽的最后一步,这一刻项羽已经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后来韩信又攻下他的老巢彭城,让他更加无路可逃。

项羽就这样被一步步地逼到了垓下,面对有着“兵仙”之称的韩信都能轻敌,不得不说龙且果然是个草包,他的一个念头直接将项羽拖入了绝境之地。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带着三十万军队打前锋,孔熙和陈贺分别为左翼和右翼,刘邦在后面跟进,周勃则负责断后。面对兵力都不到他们零头的项羽,刘邦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一战开始,项羽倾巢而出与韩信对打,韩信战前失利不断后退。随后孔熙和陈贺从两翼包抄过来,项羽抵挡不住往后撤。撤退的途中,韩信又率兵攻打上来,项羽大败而逃。

而刘邦也顺势跟了上来,将项羽重重包围在了垓下。此时的楚军已经开始人心溃散,大家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就在这时,韩信命人在项羽的军营外面唱起他们家乡的歌曲“楚歌”。

听到家乡小调的楚军更是热泪盈眶,战争的疲惫和思乡之情击溃了他们心中最后的防线。项羽在营帐中也自感大势已去,他明白即时没有“楚歌”,自己也成为了刘邦的瓮中之鳖。

如今能让项羽用的人已经不多了,士兵们都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好回家。项羽无奈之下将十万兵力留在军营,仅带上800精骑突围出去。

弹尽粮绝

在刘邦的重重包围之下,项羽带着自己的亲信部队能够突围成功,也是汉军觉得胜利在望而放松警惕的原因。一直到天亮的时候,韩信才发现项羽已出逃,于是立即带上五千人马前去追击。

为何项羽不带着十万将士与刘邦决一死战,而是选择带少量兵力突围呢?其实双方兵力悬殊是最重要的原因,面对刘邦的六十万大军,项羽如何能逃?他早就对这场战役失去信心。

但没了信心,并不是表示他甘心。他心中有太多愤恨,想想当初自己的兵力在刘邦数倍以上,如今落得这样的境地,他的心中除了悲鸣之外还对未来抱着一丝希望。

而且那时的项羽军营粮草早已告急,士兵吃不饱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打仗呢?不如带上点人突围说不定还有一点生机,他始终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但在这场突围战中,项羽并不幸运,一路上他们遭到汉军的追击,带出来的八百亲兵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一百人。

项羽是何等英雄,宁愿死也不想做个败军之将,于是自刎于乌江,以如此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戎马一生。他想要的结局也没能按照其所想的方向发展,只是他不知道结局早已注定。

后期的项羽刚愎自用且疑心病重,从他赶走智囊范增开始,他就掉进了刘邦设下的陷阱,直至他众叛亲离的这一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一首“垓下悲歌”就将失败推给了时运不济,如此项羽岂有不败的道理。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