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最近办了个欢送会,主角是三位要退休的老师:黄兴华、李爱芳、王峰。按说,退休是喜事,可欢送会这事儿,总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为老教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点赞,另一方面,也忍不住想,这欢送的,到底是什么?
学校领导在会上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贡献,学生们也送上了祝福。这场景,挺温馨。但话说回来,老师这份职业,真心不容易。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真正重视教育,仅仅体现在口号上吗?就拿这次欢送会来说,学校感谢老师们的奉献,这没毛病。但有没有想过,这种奉献,是不是也带着点“无奈”?黄兴华老师说,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永远不会褪色。这话听着真诚,可背后呢?是不是也藏着对现状的一些遗憾?现在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当老师,原因很简单: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工资不高,压力巨大,还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考核。你以为老师只要教书育人?
那真是太天真了。他们还得应付各种检查、填写各种表格,甚至还得想着怎么搞好和家长的关系。与普遍认知不同,老师这份职业,真的不是“铁饭碗”。别看他们站在讲台上,好像光鲜亮丽,其实背后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仅仅这一个“压力大”,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有人会说,老师拿工资是应该的,抱怨啥?没错,拿工资是天经地义,但问题是,这份工资能不能让他们安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能不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时,是否忽略了“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程度不够”?再说说这个“师道传承”。吴淑贤校长说,要把育人的“接力棒”和教育情怀的“火种”交到年轻人手中。这话听着热血沸腾,但年轻人真的愿意接吗?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老师是真的负责任,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塞进你的脑袋里。那时候,老师的地位很高,家长也都很尊重老师。但现在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渠道的涌现,老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的老师不负责任。只是,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他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还要承担起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所以,欢送会不仅仅是告别,更应该是一个反思的契机。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才能让老师这个职业更有吸引力?如何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尊重。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专业。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让“师道传承”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与其在欢送会上高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如拿出实际行动,为老师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教书育人,真正地热爱这份职业。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教育事业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