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备哈军工陈赓竟两次围堵周恩来,周恩来:你让我在厕所里办公

梦里磕青史 2023-07-08 00:29:00



周恩来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诸多将帅中有很高的威望,很多将帅还是很惧怕这位曾经的老师。然而,建国后,周恩来曾有两次上厕所被围堵的经历,敢围堵周恩来的就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陈赓。

究竟发生什么事,会逼得陈赓跑到厕所围堵周恩来总理呢?事情还得从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大学哈军工开始说起。

解放军靠着小米加步枪一步步打赢了解放战争,大家都知道,解放军能够成功,靠的就是战士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意志,但是在装备、技术及军事素养方面,我军依旧是落后许多。

1950年军委会议上,在各军代表相继提出军改项目之后,在一旁沉默许久的朱老总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国家应该建设一座能够研究新式武器装备的学院。

朱老总的这个想法,其实很早以前毛主席就提到过,他认为中国部队不能光靠老套路、土方法,尽管打游击、搞迂回对作战有一定效果,但从长远看,中国军队必须要正规化、先进化,要与世界接轨,要和各国比较,所以要兴办军事院校和研究军事装备的学院。

因为抗战的缘故,毛主席这个想法也一直没法得到落实。后来等到了中国解放,眼看国内形势逐渐好转,朱老总再次提出建设军事工程学院的想法。然而,这一次又被朝鲜战争耽搁,而这一耽搁就是两年时间。

这两年间,毛主席从未忘掉建设军事工程学校的事情,直到1952年,朝鲜战争局势逐渐好转后的某一天,当陈赓将军回京述职时,毛主席忽然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军队太缺乏现代化技术了,如今国家要建设军事工程学校,你去当校长吧!”

陈赓瞪直了眼睛,他完全没反应过来。看着陈赓发蒙的眼睛,毛主席笑着问:“咋地,不愿意啊?不愿意就算了!”陈赓一听赶紧回话:“我没干过这事,怕做不好!”

毛主席自然是知道陈赓的顾虑,他点起一根烟后继续说:“军里哪个懂这个,就你去做,学会了不就懂了吗?”于是乎,陈赓将军摇身一变就成了学校的校长了。

尽管自己是摸眼黑,不过,陈赓还是打起12分精神开始着手搞起军工学院的建设。然而,陈赓还是低估了建设学校的难度,首先学校校址的选择就是个大难题,各省省长听说中央要建设军工学校消息后,都找到陈赓,希望他把校址建到当地来,毕竟一个大型学校的落成,对当地经济和人才的发展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拜访陈赓的地方首长中,不乏许多陈赓昔日的战友,他们为了学校落到本地,不惜天天登门拜访陈赓,专程请他喝酒吃饭。起初陈赓迫于面子,只得一个个陪,但到了后来,陈赓实在受不住这样的应酬,索性直接住到单位关起门来自己研究校址。

对于校址,陈赓考虑过西安、重庆、上海等地,因为其他因素,这些方案最终都被否掉了,后来经过慎重考虑,陈赓将校址定到了哈尔滨。

校址公布结果一出来,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何陈赓不选择经济条件优越的北京、上海,而是要选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呢?对于大家的质疑,陈赓这样解释:哈尔滨是东北三省重镇,同时也是中国与苏联沟通交往的枢纽地带,东北三省有着良好的重工业基础,适合“新式”武器装备研究,所以选择了这里。

解决校址问题,另一个大难题又来了,陈赓在哈尔滨选中了一块原本属于哈医大的地方,但在报送给东北军区后,却一直等不到回声。

于是,陈赓亲自找到了军区首长了解情况,东北军区首长给出的解释是哈医大不愿意搬,陈赓气得直接给东北卫生部长打电话,但从卫生部长这边了解到的情况却是,哈医大并不是不愿意搬,而是当时的高岗有自己打算。

陈赓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军区副司令贺晋年那里,希望贺晋年出面和高岗谈谈,尽管贺晋年百般劝高岗,高岗也始终没有任何表态,最终逼得陈赓没有办法,直接跑到北京去找周总理。

陈赓找到周总理时,此时周总理正在接见民主人士,陈赓只能坐在大厅外面等着周总理。一直到周总理出来,陈赓才迎接了上来,周总理了解陈赓,他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亲自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事找自己办,于是周总理就笑而不语,等着陈赓说。

看着周总理这饶有深意的笑容,陈赓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把情况给汇报了一番。听完汇报,周总理思考片刻后,直接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聂荣臻和邓小平,后来,又汇报给毛主席,最终在中央领导的安排下,中央正式下发关于哈军工选址文件,并要求东北军区给予支持。

校址问题解决后,下一个难题就是教师住房问题,总不能让教师们自己租房住。率先抵达哈尔滨的徐力行刚好得到消息,由于中长铁路要移交给中国,中长铁路局的苏联专家正在陆续回国,他们一走,铁路局的房子就可以用。

陈赓得到消息后,立马打好报告,次日就去找周总理,但是此时周总理正在开会,陈赓不敢打扰,就趁着周总理上厕所时,一个人站在厕所门口等着周总理。

过了一会,周总理刚出厕所,陈赓直接拿出报告迎了上去,周总理看着陈赓手里的报告,好奇地询问:“你这是什么事,这么着急?”陈赓回答:“你不是要我抓紧时间建军工吗?”陈赓的解释真是令人捧腹,周总理一听就乐了“陈赓,你可真有办法,找到厕所要我办公,这是你的发明,应该写到自传里。”

周总理看完报告后,立马批示请铁道部长去和陈赓沟通,按照陈赓要求,把房子拨给他。陈赓得到批示后,马不停蹄地就找到了铁道部长,最终,中长铁路局苏联专家的住房也得到了落实。

解决完房子问题后,接下来就是人的问题,有学校,没专业的教授团队,学校也是运不转的。起初,一些老战友给出的意见就是让军队一些留过学的高级干部,直接调去当教授,他们见过世面,也经历过战争洗礼,由他们担任教授是再合适不过。

然而,老战友的提议直接被陈赓否决了,他认为学校就是学校,教授就是教授,不是谁想当就可以当,首先教学资历得够,肚子里的墨水也要足,只有满足这些,才能胜任教授职位。

事实证明,陈赓性格是言出必践类型,对于教师团队,他宁可空出一大片位置,也不会随便塞人进来。陈赓决定要找一些有真本事的专家来当老师,但中国如今还处于刚发展阶段,哪有那么多专家可用,陈赓偏不信这个邪,他又一次在厕所堵住了周总理,索要专家教授人才。

陈赓见到周总理时,他是这样说:“总理,我想要几个教授,希望让他批一下。”周总理拿起报告一看就懵了“你这哪是要几个,你这是要62个,太多了,能不能减少一点?”陈赓一听,索性耍起赖皮“这已经是最低要求了,不能再减,你不批,我就不走。”

周总理看着陈赓如此坚持,又生气又无奈,只得批下同意二字。

尽管有了总理的批示,陈赓想寻找懂得军事理论的老师还是很难,因为国内军事武器工业领域的人才就那些个,几乎都在各大高校或者是军工部门。

起初,陈赓希望找一些赋闲在家的教授,为此没少全国各地跑,甚至还想去国外寻找,不过,这种做法无疑是大海捞针,最后逼到陈赓没办法,直接找到一个个高校,希望从各高校手里撬一些人才来。

各高校也都不是好说话的,自然不会让陈赓撬,甚至许多高校校长私底下交代保卫部长,只要是陈赓来,就说自己出差了。陈赓找到许多高校,几乎一无所获,陈赓也明白,各学校都舍不得出人,既然堵不到校长,堵教授还不行吗?

于是乎,陈赓和哈军工的干部们就一个一个往教授家里跑,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三百多名武器装备领域的科学顶尖人才就这样被撬过来。

陈赓要人不仅是高校,甚至连监狱都不放过,一些“有问题”的武器装备科技知识分子,陈赓也是想方设法直接给弄到哈尔滨来当老师,其中,有一个叫沈毅的人,原本是国民党少将,后来在解放战争后起义,对我军枪炮制造有过贡献,后来因为做了一些违法的事被逮捕入狱。

陈赓听到后,萌生了保下这个罪犯的念头,不过,其他罪犯交给陈赓来“改造”问题还不大,但是想保下这个沈毅却有些困难,陈赓偏不信邪,他把电话打向了薄老,希望能够把沈毅弄到自己手上来改造,薄老不敢私自做决定,就请示了董必武,董必武了解到来龙去脉后,直接把沈毅的死刑改成了死缓,并交给哈军工管理。

就这样,在陈赓的东撬西筹,三百多名老师全部到位,陈赓对他们是心疼得紧,不仅给予极大的尊重,车接车送,豪华住房,可口饭菜供着,还从没有任何校长的架子,只要逢年过节,陈赓必然要一个个去拜访。

不仅如此,只要是教师们提出的要求,陈赓都会想办法去解决。据陈赓秘书回忆:当时陈老总为了招揽这些专家,甚至不惜放下自己将军的面子,亲自一个个地去拜访,只要有人同意,陈老总立马派人着手安排专家们的行程,小到搬家出行,大到伴侣工作安排,每一件事,陈老总都考虑得面面俱到。

曾经,有一个老教授有着渊博的军事装备领域成就,陈老总为了请到他,不惜连续几日登门拜访,而老教授起初并不想北上,他是南方人,受不了哈尔滨的严寒,就推托年事已高,没法颠簸远行。陈老总为了请到他,不惜找到空军部队的老战友,搞了一个专机接送他。最终老教师被陈赓的诚意·感动,决定北上哈尔滨。

老教授前往哈尔滨前,经过北京,他打算在北京待几天,好好逛逛这里,陈赓得知消息后,立马从哈尔滨赶到北京,亲自带着老教授游玩。

几日相处,陈赓虽然是一个将军,但没有任何架子,反而非常开明富有远见,他和老教授也十分聊得来。陈赓原本打算让老教授好好在北京玩一段日子再去哈尔滨,然而仅仅过了几天,老教授就迫不及待请求陈赓带着他北上,他想好好发挥余热,多为祖国培养出几个军工人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哈军工开校后,第一批学员全部由部队中遴选,而这第一批学员也很快成长为新中国第一批军事装备领域的顶尖人才,为新中国的军工建设作出极大的贡献。

尽管哈军工只存在17年,但是他却造就了无数顶尖专家,并孕育出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海军工程大学等一系列中国顶尖军工领域高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陈赓的努力。

2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