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舞女逆袭成皇帝宠妃,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她究竟有何魅力

梦里磕青史 2023-08-06 12:37:09

任性的温成皇后如何能够获得宋仁宗宠爱长达十数年,风头一度盖过了当时的曹皇后,一介舞女逆袭成皇帝宠妃,死后还被追封为皇后,她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她就是宋仁宗的张贵妃,她是河南永安人,她的父亲名叫张尧封。她也是运气不好,父亲年纪轻轻就死在赴任的路上,年幼的她和母亲曹氏在偌大的京城中没有依靠,不得已前往父亲哥哥张尧佐的住所,希望叔父能够看在孤儿寡母的份上,收留她们。谁知道叔父勉强算是个好说话的,叔母却是个泼辣不肯容人的。

叔母几次三番在饭桌上讥讽曹氏母女。她偏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看不惯叔母的嚣张跋扈,不理解母亲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忍气吞声,更不清楚叔父好端端的一个大男人,看着弟妹受奚落却一言不发。她立刻回顶了过去,表示叔母狗眼看人低,以后自己一定会让叔父一家对自己卑躬屈膝。

恼羞成怒的叔母将她和母亲曹氏赶了出去。母亲曹氏只能带着她另投她门,到齐国大长公主府做舞姬。很快,母亲便病死了。而年幼的她通过齐国大长公主的帮扶进入了宫里,成为了一名舞女,由宫女贾氏亲自抚养。

这么多年,不管是在叔父张尧佐家,还是在齐国大长公主府邸,年幼的她都是仰她人鼻息,观她人脸色过活,唯有宫女贾氏待她如同亲生子女般。后来,她便管贾氏叫“贾婆婆”。

她的舞蹈天分极高,贾婆婆说,自己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就没有见过跳舞比她还好的了。也正是因为她的舞蹈天赋极高,才能够在一次宫宴上一舞惊人,博得了宋仁宗的青睐。

她的一舞惊天、动地、摄人心魄,美得不可方物。宋仁宗当即不顾旁人的脸色,决意将她收为后宫妃嫔,入宫第一日被封为了清河郡君。

康定元年(1040),她生下了皇三女安寿公主;同年十月,封才人。她逗弄女儿,又有宋仁宗的疼爱,可惜安寿公主身子弱,刚过册封礼五天,便夭折了。宋仁宗甚至为安寿公主辍朝两天。她伤心不已,好在有宋仁宗的安慰,才恢复了过来。

为了安慰她,宋仁宗下了个大手笔:追赠她的父亲故石州军事推官张尧封为秘书监(一下从从八品升到正四品);闰九月,还追赠她的曾祖东头供奉官为宁州刺史(一下从从八品升到从五品),追赠她的祖父试校书郎张颖为光禄少卿((一下从从八品到正六品),她的外祖应天府助教曹简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从从九品升到正八品)。

虽然有着宋仁宗的无尽宠爱,也不知是不是老天捉弄人。她先后生下了几个公主,都没有成功长大。皇三女邓国公主早夭、皇四女镇国公主早夭、皇八女唐国公主早夭。

宋仁宗对她的宠爱,达到了爱屋及乌的地步,不顾大臣的劝阻,在庆历七年(1047)七月,将她的叔父——户部副使、祠部郎中张尧佐破格提拔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转运使(无德才疏学浅的张尧佐凭借她在后宫的地位一路从六品升为从四品);同年十二月,她的伯父张尧卿被赠太子中允,次年再赠太常少卿。

凭借宋仁宗对自己的宠爱,她甚至开始插手朝堂官员的升迁。

有一次,她想让宋仁宗任命自己的叔父为张尧佐为宣徽使,结果宋仁宗刚在朝堂上开口,就被包拯骂回。真的是骂。包拯一向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

她说到激动处,口中的唾沫也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迫于以包拯为首的谏臣的压力,不得已,收回了旨意。下朝后,她问起此事,破天荒被宋仁宗斥责了一句:你难道不知道包拯是谏臣吗?

也许有人会奇怪:当年张尧佐一家将她和母亲赶出家门,为什么还要帮助她们?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起贾婆婆。要不是贾婆婆劝她:后宫和前朝本就是一体。光有宠爱还不够,也需要借助宠爱赢得权势。她连叔母的面都不想见。

至和元年(1054)正月,她死了,她死的时候才不过三十一岁。宋仁宗伤心不已,不顾朝堂众人的劝谏、反对,更没有顾及自己的皇后的颜面,执意追册她为温成皇后。宋仁宗对她的追思之深,甚至还给予了她的亲眷。

同年六月,宋仁宗追封温成皇后的父亲张尧封为清河郡王,母亲曹氏则被封为齐国夫人。嘉佑三年(1058)九月,时任宣徽南院使的叔父张尧佐卒,死后还被追赠为太师。

宋仁宗一生先后有过三位皇后,分别是被废黜的郭皇后,武将世家的曹皇后,死后被追封的温成皇后。而本文中提到的她就是著名的张贵妃,那位八岁入宫,十四年盛宠不衰的,死后还被追封为温成皇后。宋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双皇后并存的存在。一位生皇后,一位死皇后。

区区一个舞女,为什么这般受宠?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宋朝对妇女的限制。在那个年代,所有大家闺秀都得是笑不露齿那种,虽然温柔可人却也古板无趣得很。即便是武将出身的曹皇后入宫后,也变成了以宫规为武器的“呆板人”。

宫里人,上至皇后、下至宫人一规一矩都是遵循法规来的,一板一眼,规矩的很,整个皇宫沉闷得很。宋仁宗连娶的皇后都不是自己喜欢的,唯有一个苗昭仪是从小陪伴自己的。难得遇到一个全心全意都扑在自己身上、精灵般明艳活泼、肆意洒脱的张贵妃,那自然是捧在手心上,豁出命宠。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