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扶持印度,欲造新"世界工厂"?美媒自己反驳:都迁到中国西部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3-06 23:32:3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近些年,中国制造业外迁趋势有目共睹,许多厂商搬去了东南亚、南亚、墨西哥等地区。

尤其是印度,美国一心将之打造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苹果、三星、谷歌等跨国大企业纷纷入驻。

然而,根据印度国家证券存管机构的调查显示,去年(2023年)前十月,印度外流资产超240亿美元,跑路的还主要是制造业。

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日报》2023年10月发表了这样一则消息:全球制造巨头工厂正在搬迁,但不是迁去以上说的地区,而是中国内陆。

这是怎么一回事?

印度是下一个“世纪工厂”?

中国能成为门类齐全的第一制造大国,离不开大量承接外资产能。

然而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迁移。

其中,中高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如设备、化工、计算机电子行业。

当然更多的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搬去东南亚、南亚以及墨西哥地区,主要是消费电子等代加工产业。

一时间,中国制造空心化的消息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国际疯传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

诚然,将印度打造为第二个类似于中国的市场,是美国“印太战略”下的重要一环。

中国制造业外迁的原因,有美国的打压,有中国要素成本上升,也有其他国家经营环境改善的影响。

去年(2023年),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就潜在市场规模来说,他们的市场前景的确广阔。

而且,印度劳动力优势也不错,适龄劳动力人口多,结构比中国年轻化,劳动力报酬也更低。

根据《2023 年职场人: 全球劳动力观点》 报告,印度工人每周无薪加班时间高达10小时39分,比中国还42%。

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有很强现实基础的。

就这样,那些美国企业见证过中国制造业的奇迹,信心满满从中国搬去印度,试图重新布局创造出下一个奇迹。

截至2023年底,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31个月超过50 的荣枯线。

不理解数据不要紧,简而言之,这反映了印度制造业总体呈扩张趋势。

而印度 GDP 也在高速增长,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印度专家还预测,印度会在2027年成为第三大经济体。

看起来,似乎“印度制造”正在崛起,并逐步取代中国的地位。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妨来看看最直观的数据。

截至2022年7月,印度5千余家跨国公司中1777家已经跑路。

2022至2023财年,印度外国直接投资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6.3%。

印度国家证券存管机构的调查显示,去年前十个月,印度外流的资产超240亿美元。

其中大头还是制造业。

很显然,印度空有制造雄心而力有不逮。

这是为什么呢?

难以实现的“印度制造”

制造业,一直是印度的隐痛。

这个国家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跳过工业化,直接从农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

而制造业长期发展不起来,不仅会影响服务业升级,还会使经济结构进一步失衡。

从2014 年,印度就提出“印度制造”,欲在2025年将制造业占 GDP 比重提高到 25%。

政府立下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制定一个又一个战略,千方百计发展制造业。

然而,10年来其国内制造业占比不但没上升,反而一跌再跌。

2015年,制造业占比16.3%。

截至目前,这一数据仍为15%左右。

要实现“印度制造”,恐怕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美国企业家不就是看中了印度的“人口红利”前景,才撤资中国,布局印度的吗?

印度人口虽多,劳动力又多又年轻,但劳动参与率还不到50%,无业游民占了一半以上。

这主要也是因为印度失衡的经济结构。

最能吸纳劳动力的制造业,提供不了就业机会。

而另一半劳动力之中,据经合组织数据,七八成的人都没有高中学历。

所以印度劳动生产率很低,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种种原因导致印度制造业基础始终薄弱,供应链也不完整,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举个例子,印度的手机制造商,每年都得大量进口配件。

因为当地没有元件、模具等生产配套能力。

推高的成本令外企望而生畏。

不仅如此,印度的市场需求也不如预期。

因为印度庞大的人口,大都位于阶级最底层。

更可怕的是,还是印度政府对外企的无端打压。

谷歌、诺基亚、亚马逊、三星等跨国公司都曾遭到莫名其妙的天价罚单。

甚至在2007年,为从“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收购案”一事上赚20亿好处费,直接临时修订国内《所得税法》。

我国企业小米也因为“逃税”以及“违反当地法律”,被罚了又罚,还被没收48亿元资产。

吃相未免太难看,难怪厂商纷纷外逃,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此时的中国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的工厂虽然有外迁,但更多的其实正在迁往中国内陆。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中国西部或将成为制造业中心

国际产业外迁,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理论上说,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代工一提高,生产技术产业转移,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升级工业的必经路径。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有利于当地中高端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了此点。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当地技术突破、制造业不能过度外流,否则还没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我们,很容易陷入空心化。

来看看中国的情况,近些年制造业的确迁了不少。

但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仍有30%左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依然全球第一。

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无可撼动。

制造业外流的规模,也还不足以影响我国庞大的制造业生产体系。

不过,有专家估计,如果中国放任制造业外流,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年,中国制造业占比将降到20%。

因此当前,中国最急需做的有两件事。

一是努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尽快升级产业,二是稳住低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就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一方面开始重点发展高科技电子、电动汽车等先进产业。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显然不再适合大力发展低端制造业。

这些产业虽然部分外流,但更多的是迁向内陆。

自2018年以来,中西部出口猛增94%。

截至2023年8月的一年间,中西部出口总额达到6300亿美元,比同期的印度、墨西哥、越南都要高。

出口增速同样如此。

内陆能承接东部制造业的转移,实现出口繁荣,是因为它在这些方面比东部地区拥有更大优势。

首先,西部地区有更加广阔的土地面积,可以承接的产业量潜力巨大。

其次,中部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成本比东部低,市场潜力巨大,交通也便利,适合发展加工制造业。

再然后,西部能源储量更加丰富。

尤其是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超过全国一半,铜、铅锌占到全国七八成。

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是全国的78%,光伏资源技术开发量是全国的88.4%。

西部适合重点发展资源加工行业,还能促进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除了自身优势,当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绿色低碳发展等本就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迁移的势头,自步入21世纪就已逐渐呈现。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为了实现西部的高水平开放,为产业西迁后的货物贸易提供机会。

例如,在国家鼓励下,东部纺织服装产业大量迁往新疆。

新疆伊宁,得益于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重要枢纽的位置,实现了纺织服装产业的稳步增长。

如今,这一波制造业迁移更是加快了西迁的进程。

当然,西迁的除了主要的低端技术制造业,也不乏中高端技术制造业。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流失的产业,不会影响中国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据荣鼎集团报告称,那些迁出中国的厂商,也仍要依赖着中国供应商的材料、零部件。

言外之意,印度等新兴制造业国家,还不是中国的对手。

后记

但我们也要客观承认,制造业大规模西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等问题都是内陆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制约因素。

东部高技术制造业多数,也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下游。

中国制造要既大且强,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

孙昌岳.印度“制造雄心”力有不逮[N].经济日报,2024-01-26(004).DOI:10.28425/n.cnki.njjrb.2024.000563.

范保群,郑世林,黄晴.中国制造业外迁:现状和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2,(06):85-99.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22.06.008.

环球时报《美媒:制造业西迁中国内陆而非印度》

2 阅读:5253
评论列表
  • 2024-03-07 07:12

    吹牛逼,明明印度越南有港口,墨西哥和加拿大靠近美国有优势,西部有什么

    碎心痕 回复:
    没美国的两亿多人口人类吃土了?
  • 2024-03-07 09:22

    印度可不会当菜,印度喜欢在几张餐桌中穿梭,看哪能吃,决不当菜,美国扶的了吗[呲牙笑]

  • 2024-03-07 09:24

    国家的产业转移,理应是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可惜都去了越南东南亚!

  • 2024-03-07 06:13

    屙三的文盲率是百分之六十七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