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无知?褒贬不一的正德

符超榜聊历史 2023-06-08 22:37:58

明代的帝王,大部分都是独来独往,前面的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带兵打仗,后面的最爱的就是炼丹术和修真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帝王,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人一心为国着想,希望在祖庙之中有一个好的名头,那么,他就会把政务放在第一位,如果有人不在乎这些事情,那么,这个世界就很难继续下去了。不得不说,弘治的治国之道确实做的很好,大明此时已经被很好地修补好了,只是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儿子那个朱厚照,虽然被人诟病,但他确实很聪明,只是他并不了解百姓的痛苦,若是做一个藩王也就罢了,偏偏他要为整个世界承担责任,这无疑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后人才会对他没有太多的好感。

朱厚照是大明王朝的独苗,他的父皇弘治,只有一位张皇后,朱厚照,大明王朝的根基毋庸置疑,弘治对他寄予厚望,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是他的教书先生,弘治也时常去看他读书,可是朱厚照显然不是一个让父皇放心的皇子,读书不用功,所以弘治临终前给他写了一封遗书,说他还小,不懂得人情世故,希望三位阁老多多关照,这才让年轻的朱厚照登上了皇位。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们能做什么,就是为了玩乐,被刘瑾和古大用这些宦官诱惑,每天上了朝后,他们都会偷偷跑出来,每天都会穿着微服私访,说白了就是为了泡妞而偷偷跑出来,对正德陛下来说,这些读书人去了青楼,不就是为了名利吗?当然,正值正德陛下的叛逆期,偏偏没有一个能压得住他的人,几位阁老苦苦劝阻无效,朱厚照却越发放纵起来,终于将朝堂移到了豹房里,整日纵情声色,与弘治时期的勤政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让群臣一时间难以接受。

所以三位阁老中,刘健和谢迁先后上奏,要将刘瑾赶尽杀绝,而且还扬言要辞职,通常在这个时候,帝王都会衡量得失,对宦官进行适度的限制,可是朱厚照不同,他一口答应下来,现在只有李东阳一位。刘瑾一开始也是权势滔天,仗着正德大帝的宠爱,与朝堂上的大臣们争权夺利,可是他忘了,正德大帝何等的睿智,在张永的逼迫下,李东阳的上书,刘瑾的哀求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很快就被查了出来,他自认为掌握了大帝,殊不知大帝另有图谋。然后,他就离开皇宫,在江南游山玩水,对江彬也是百般宠爱,百般赏赐,这与大臣心目中的帝王形象完全不同,在大臣心目中,帝王就是深居简出,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后就是让文官们为他效力,可是正德帝对此并不感冒,谁能让他高兴,就重用谁,他虽然对平民们的生活很感兴趣,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弘治年间,鞑靼人入侵京城,四处劫掠,这自然令这位年轻的君王不满,特别是当他的父兄与群臣对这个蒙古太子赞不绝口的时候,他就更不甘心了,一门心思要与这个太子较量较量,可是经过了英宗一役,大明朝的规矩,让他寸步难行,就算是出了皇宫,也要被一群文武百官进言相劝,这让正德陛下大为不满,所以一有时间,他就逃出了皇宫,在宣府逍遥快活,不过他的目的却是大同,是鞑靼。一五一七年,鞑靼小王子伯颜率军入侵边境,但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战斗,对于一个扩张的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正德陛下闻讯赶忙赶回京城准备,经过这件事,群臣都被吓破了胆,七嘴八舌地劝说,正德陛下只好又微服私访,潜入边境,有一句话说的好:“正德陛下发怒时,没有一个人被他带走。”实际上,他只是想悄悄离开。数月之后,群臣发觉皇上失踪,一查之下,得知皇上前往大同,惶恐之中,大将朱寿凯旋归京,一问之下,得知皇上竟然打败了鞑靼人,并许诺今后不得再犯。不过,文武百官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大明并不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事实证明,他们的确缺少),而皇上只有一位,所以,他们很快就把皇上请到了京。

正德很高兴,这也说明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要知道当初他即位的时候,也没有领着军队去镇压过几次反贼,在他看来,做一个帝王就是要身先士卒,铁马金戈,这样才能像先祖那样,在沙场上冲锋陷阵,这样才能更有成就感。没多久,宁王谋反的事情传出来,满朝文武商量由哪一个人去打仗,正德举荐上了大将军朱寿,于是他换了一种方式,让群臣阻止不了这个顽固的君王,最后王守仁手脚麻利,很快就平息了这场暴动,可是正德仍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跑去江南巡视(游山玩水)。一边是王守仁护卫着起义者前往京城等候嘉奖,一边是正德根本就没有要返回京的意思,结果王守仁将所有的战功都归到了朱寿身上,可是他不当意,反而是打算放过宁王,任由他造反。可是鞑靼小王子的确要比宁王强得多,后来朱厚照去南边游历,想要尝试一下南边的船只,就这样自己划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作为一代帝王,他的体质应该很好才对,可是最后淹死在了河里,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正德皇帝去世了,这件事实在是可疑。

0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23-07-11 14:49

    [点赞][点赞][点赞]

符超榜聊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