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为什么要喝粥?这正与中药的复方概念不谋而合

香瓜说健康 2025-04-22 17:42:38
小寒后养生要重视调理脾胃 作者/黎创 一、腊八粥可改善胃肠道功能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处于“数九寒冬”的“二九”。小寒之后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是腊八。 我国西汉时期的礼学典籍《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说文》明确指出:“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说明早在汉代,腊八就已经成为一个祭祀的重要节日了。 到了宋朝,则有寺庙在这一日煮“五味粥”,即腊八粥供寺庙的僧仆及民众食用。可见,腊八粥本身就被赋予了驱邪避灾、健康吉祥的寓意。 做腊八粥的食材多种多样,如南宋《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代《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榛子肉)、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 无论采用何种食材,既然称为“五味粥”,总以五味俱全、充分煮透、调和为佳。 根据传统中医学理论,此时养生重在养肾护胃,保暖御寒,适当进食清淡软柔之汤粥,正可以滋润胃气,生津滑喉。而普通的五谷杂粮是具有药理作用的单一食材,腊八粥将五谷聚集在一起,这正与中药的复方概念不谋而合,所以,在冬季食用经科学搭配而煮出来的腊八粥,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二、酸辛苦咸甘滋味能入五脏 酸辛苦咸甘五种滋味能入五脏,“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调和,饮食适宜是长寿的法则之一。《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脏)象论篇》又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各种食物入口,在胃肠中腐熟、消化,这就是“味有所藏”。 只有胃肠功能良好,五味才能达到滋养五脏的功效,才会“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因此,还需注意饮食搭配,调养脾胃。 三、调养脾胃要常做“小动作” 小寒及腊八节气宜做以下“小动作”,调养脾胃。该手法出自梁代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动作一 昼夜干浴。“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避风邪。”即在晨起和睡前以双手互相摩擦令掌心发热,从上至下按摩身体,有防病的功效。建议以轻柔力道拍打、揉捏,如皮肤干涩,可使用橄榄油或其他按摩油辅助。 动作二 晨起漱津。“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即口微微合上,以舌抵上颚,或舌在口腔内轻轻转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这一动作有强健脾胃的功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