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5年,我刚满18岁,正是一个年轻人心里充满梦想的年纪。我住在一个小县城里,每天过着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父亲是个小商贩,母亲在家做些针线活,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却也不至于艰难。乡下的生活虽然简单,但没有什么比得上青春期那股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那年,我准备去广西当兵。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能永远呆在这个小地方,不能永远做个普通人。我要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要寻找自己的未来。
但在我离开之前,却发生了一件让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事。
那天傍晚,我和几个小伙伴在街头溜达,忽然看见前方供销社的门口站着一个女孩。她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裙子,低着头,脸颊上几缕微卷的头发随着风轻轻飘动。她并不特别显眼,但她的神态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眼睛并没有往前看,而是低垂着,好像在思考什么,偶尔抬头看看周围的人,神情有些怯生生的。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宁静的气质,和这个小镇的喧嚣格格不入。
我向她走过去,试图和她搭话。那时,我不过是个有点腼腆的年轻人,只是想随便聊聊。没想到她看了我一眼,然后很轻声地说了句:“你买香烟吗?”
我愣住了。香烟?我下意识地觉得她在开玩笑。那个时候,香烟是个禁忌话题,尤其在这种小地方,大家都知道,未成年人是不被允许吸烟的。我摇了摇头,觉得这姑娘真奇怪。她似乎并不气馁,又继续低头摆弄着手里的香烟盒,轻轻地说:“如果你要,我可以卖给你一盒。”我有些好奇她怎么会有香烟,又为何敢在大街上明目张胆地卖给我。我站在那里,想了想,突然决定试试这个大胆的提议。
“那就给我一盒吧。”我说。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脸上带着一丝羞涩,又像是有些不太敢相信我会答应。她从袋里拿出了一盒香烟,递给我。我接过香烟盒时,她的手指碰到了我的手,瞬间感觉到一股莫名的电流传遍全身。我心里一紧,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并不是仅仅因为香烟盒而接近她,而是因为她的眼睛,还是因为她的那份静谧,触动了我内心某种久藏的东西。
我掏出钱包,准备付钱给她。她却说:“不用了。”她的眼神有些躲闪,嘴角微微上扬,但似乎又不敢笑得太露骨。她把香烟盒放到我手上,低声说:“你以后再见到我,也可以给我买一瓶水。”
我心头一动,这似乎是她的暗示——我们之间,可以有某种联系。
“你叫什么名字?”我问道。
她轻声回答:“李丽。”
我看着她,突然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涌上心头。她微微抬头,眼神透过街头的灯光看着我,似乎在等着我的回应。此时,我并没有想太多,或许只是单纯地被她吸引,或许是青春期那种冲动的情愫让我没有选择放弃。我决定主动追求这个女孩,我决定在她离开的那一刻,我告诉她,我并不想就此错过。
从那天起,我经常去供销社,几乎每次都能碰到李丽。我们并没有特别激烈的对话,但每次眼神的交汇,每次她给我递水或是我给她带的零食,都让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正在慢慢拉近。李丽的笑容渐渐成了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那笑容只是偶尔绽放,但它却足以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然而,时间是残酷的。在我即将踏上前往广西的列车时,我知道,和李丽的这段感情,或许只能成为一段未完的故事。那天,我没有对她说出口,只是默默地把自己最后的一盒香烟留给了她。我走到车站时,她站在远处,望着我,眼神中满是不舍。我没有回头,因为我知道,不管我们怎样在彼此的世界里留下了痕迹,未来的路,终究是不同的。
我来到了广西,进入了部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里没有李丽,也没有那些宁静的小镇街道,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环境和沉重的训练。每一天,我都要面对严格的纪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这一切。而我,渐渐地,也开始将李丽从我的记忆里淡化。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李丽写来的。
她在信里告诉我,她已经离开了那个小镇,搬到了另一个城市工作。信的结尾,她说:“有时候,记得回头看看。”
那一刻,我的心被猛地揪了一下。李丽,那个在我人生中只出现过短短几个月的女孩,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我想她了。那种属于青春的悸动,突然之间再度涌上心头。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我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而我也逐渐沉浸在军营的生活中,再也没有给她写信。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偶尔的梦境里,重新遇见那个曾经让我心动的女孩。
多年后,我回到故乡,走在街头,依然能看到曾经熟悉的那些地方。只是那时候,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站在李丽面前、满怀憧憬的年轻人。我也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是否还怀念那段轻轻飘过的时光。也许,我们的故事,注定只是这样一个短暂的插曲,而我,却永远记得那个香烟盒,记得李丽的眼神,记得那段年轻的岁月。
感谢你读完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