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追求“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能把这三点做到极致的就是圣人。而最近五百年,仅一人而已,他就是“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
王阳明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精神导师。明清以来,万千历史牛人都是他的粉丝,徐阶、张居正、曾国藩、蒋介石、稻盛和夫都一直推崇阳明心学。
孙中山直言自己“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毛泽东则是因为受到了阳明心学的影响,去闹市看书以修心;陶行知更是由于敬奉阳明心学,将自己的原名文俊直接更名为“行知”。
学习阳明心学,等于跟随一位伟大的圣哲教你经营人生!
阳明心学是一种治心之学,教我们做人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从自我的身心修养做起。
“知行合一”,一般人对它的理解是:学到的知识要与人生实践相结合,要学以致用。这种理解暗含着一个前提:“知道”与“做到”是两回事,光“知道”不行,还得与个人的实践相结合,真正能“做到”,这样才行。
在王阳明看来,凡是那些嘴上知道实际上做不到的人,他们“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王阳明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比如有些人,说起来也知道要孝敬父母,但实际上对父母不好,在王阳明看来,这种人实际上是不知孝的。只有他真正地去孝敬父母了,才能说他是知孝。
当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当他真正的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了,他才会去真正的行孝。他的这个认识就是他行孝的开始。他孝敬父母的行为只是他的认识的结果。这样看来,“知道”和“做到”其实是一件事的首尾两端。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现代人一定要读读王阳明!
明嘉靖三年(1524),王阳明与弟子共度中秋,王阳明写下了著名的《月夜二首》,其中“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两句为全诗之点睛,也充分展示了王阳明“圣狂合一”的胸襟和志向。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这首诗里,王阳明还说“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充分体现了其“为往圣继绝学”的远大志向。他甚至羞于将自己和朱熹、郑康成相比较。其内心的这种自信,正是来自于他对圣学的证悟。近五百年的实践证明,王阳明的“心学”的影响,的确已经超过了郑康成和朱熹的影响力。
如要研究王阳明思想,可以在通读全集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传习录》(语录一至三)和《大学问》《〈大学〉古本序》《重修山阴县学记》《应天府重修儒学记》《五经臆说序》《〈五经臆说〉十三条》等文章。
如要了解王阳明的生平,可以查阅《年谱》《年谱附录》《世德记》《世德记附录》,以及朋友、弟子及后人写的传、行状、祭文和《征宸濠反间遗事》《辩忠谗以定国是疏》等。
如想欣赏王阳明文学作品,可以阅读《象祠记》《瘗旅文》《尊经阁记》等经典散文,以及《泛海》《寻春》《九华山赋》《中秋》《月夜二首》《复过钓台》等著名诗赋。
要学习王阳明做人做事方法,可以研读他写的奏疏、公移、书信等,从《陈言边务疏》以及南赣剿匪、江西平叛、广西戡乱的系列奏疏、公移,如《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江西捷音疏》《奏报田州思恩平复疏》等可以学习王阳明军事谋略;从王阳明给父母、长辈、诸弟、子侄、朋友、门生的书信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待家人、朋友、学生的真挚感情;从《告谕庐陵父老子弟》《告谕新民》《告谕浰头巢贼》等公文中,可以体会到他对黎民百姓的至诚恻怛。
总之,开卷有益,王阳明的心学像一个思想宝库,只要进来就可以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