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梦录得西方史话
七年前的一场大火吞噬了四条生命,同时,也点燃了全民愤怒与同情。
七年后,这场舆论的浪潮再次翻涌,那个曾被无数人泪目支持的男人。
林生斌,站在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这个曾经让全国人都为之落泪的“完美受害者”。
在七年后突然成为全民审视的焦点。
如今,隐私权一案的宣判,让七年前的回旋镖终于扎到了他自己身上。
01.
随着时间推移,离杭州保姆纵火案已经过去了七年多的时间。
但当时大火的无情仿佛还历历在目,一家五口,在大火的吞噬下,只剩下丈夫伶仃一人。
得知一家妻儿都在大火中丧生的时候,这位丈夫,林生斌。
坐在楼下,痛哭流涕,悲伤得难以自拔。
社会各界自然也将林生斌当做了这次纵火案中“最大的受害者”。
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只留下他自己活在失去至亲的痛苦中。
在外界看来,经历这样的人间悲惨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很多人在同情他的同时,也将严惩纵火案真凶的声音推向了高潮。
然而,随着纵火案的罪魁祸首得以伏法后,事情的热度逐渐散去。
只留下林生斌一人独自面对冰冷又残酷的现实。
于是,他不甘心,他怀念,在这样复杂的感情交织下。
他将社交平台当成了自己的“日记本”,几乎每天都会发表一些关于逝去妻儿的思念。
账号名称“老婆孩子在天堂”让人看了更是觉得这是个独一无二的专情男人。
就是这样的“人设”,让林生斌借助网络的同情,成功涨粉百万。
就在大众还都沉浸在他的“专情人设”,为他感到同情和惋惜时。
殊不知,他早已和别的女人有了新的开始。
一个单身未嫁,一个急需温暖的怀抱,来走出丧妻之痛。
按理说,有新的感情,也没什么,何况这能让林生斌重新开始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事。
但错就错在,他在妻儿逝去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另结新欢。
这未免也有点太快了,谁家死了老婆孩子还能在这么短时间,一边处理老婆孩子的后事,一边认识新的异性,除非没有良心,还是说难道他这样做是早有预谋?
在这期间,他还不忘继续消费逝去妻儿的剩余价值。
开创了妻儿同名的儿童服装品牌,成功赚到了一笔不小的数字。
靠着大众的同情,赚的盆满钵满后,他便发文感谢网友的“支持”。
还公布了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并已经有了孩子的事实。
这接二连三的信息量,让外界开始对林生斌有了新的审判和定义——渣男。
他从头到尾做的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铺路。
难道,纵火案也是他获取利益中的一环?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审判声音出现,一个关键人物再次将林生斌推向了舆论口。
02.
这个人是名叫刘信达的一位导演,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对社会百态有着独到的见解。
这次他的矛头指向了林生斌,他认为林生斌在撒谎。
尤其是在妻儿无一幸免被大火吞噬之后,怎么就他完美躲过了呢?
本以为这场针对林生斌的指控,是无中生有的乌龙,想要赚取大众的流量。
毕竟,外界大众对林生斌的猜测和质疑众说纷纭,但大多都是阴谋论,并没有实锤。
可随后,刘信达拿出的“证据”,让这件事远没有看上去的这么简单。
纵火案发生后,刘信达一直觉得林生斌有“猫腻”。
所以,一直在暗中调查取证,尤其是对于大火当天晚上他的行踪存疑。
林生斌当时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表示自己人在广州,一句话就为自己洗脱了作案嫌疑。
但刘信达经过暗访多家航空公司,取证了解。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几家航空公司都没有林生斌在那期间的飞行记录。
随后,他将这段查询飞行记录的音频发到了社交平台上。
一经发出,瞬间引起了大众的热议和质疑。
这样一来,似乎之前那些针对林生斌的阴谋论都成立了。
于是,网络上就掀起了一阵谩骂和指责的热潮。
林生斌作为唯一当事人,成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
但没多久,这样的谩骂声,就让林生斌顶不住了。
他将刘信达和该发布的社交平台,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称其两方涉嫌散布自己的个人信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
经过法院的判决,认定刘信达这一行为确实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权。
这也就意味着刘信达说的是真的,否则林生斌应该是起诉他诽谤或是侵害名誉权。
诽谤需要自证没有做过对方说的那件事,名誉权需要举证自己的名誉受损。
虽然刘信达的手段确实不光明磊落,但也让大众看清了林生斌“专情面具”下的另一面。
按理说,他当晚的飞行记录本来就应该是公开的。
既然想凭飞行记录洗脱在大众心中的嫌疑,自己不公开,那就大大方方的让公众查。
而刘信达对于法院的判决,也并不认可,选择接着上诉。
今年的4月15日,刘信达再次提交申请书。
认为原定的事实缺乏证据证明,其隐私的真实性没有得到证实。
所以,刘信达认为自己并不存在侵犯隐私一说。
不得不说,刘信达这一操作有点绝。
如果林生斌证明了刘信达的所调查的结果是真的,那就说明当时他面对镜头公然撒谎。
那么他当晚的行踪就很耐人寻味了,有人说,根据后来他自爆开启新生活时间线,很有可能当时已经出轨了,说不定当时就是和现任在一起。
而针对刘信达的再审申请书,法院也已立案审查。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林生斌真是这起纵火案的幕后真凶。
那他真得感谢那些曾经为他“义愤填膺”的网友们。
没有那么大的民愤,保姆是不会那么快就被执行死刑的。
而法律上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死无对证,保姆如今已经不在,这案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翻过来。
或许林生斌确实品格有问题,相当会表演会拿捏也会敛财。
但法律始终都是讲究证据的,只有国家机关可以法律调查,个人无权。
虽然刘信达的做法欠妥当,但为了正义和真相,只有他去这么做了。
法律和正义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等待林生斌的是他吃“人血馒头”的反噬。
结语:
这起案件已经过去这么久,真凶已经被执行死刑,为这件事画上了句号。
那为什么大众还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就是因为当时林生斌利用自己妻儿圈钱的行为,让当初同情他的大众觉得他是在消费死者,而他的难过和悲伤都是让大众想要看到的虚假一面。
如果当时老婆孩子离去后,案件也收尾,林生斌也随之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可能现在的局面又会是另一种情况,可他偏偏选择了挣死人的钱,这是让大众的底线,也是无法接受的。
如今,失去同情和支持的他,已经成了人人唾弃的渣滓。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