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为什么被评为“时宝钗”?

润杨红楼笔记 2025-01-21 20:20:38

前几天的文章里写了,《红楼梦》里,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合时宜”,即“时”。一类是不时“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代表性人物是妙玉、贾宝玉和林黛玉。合时宜的是薛宝钗。今天说说,薛宝钗为什么被评为“时宝钗”。

薛宝钗会审时度势。

薛宝钗会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贾母为宝钗过生日,贾母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食物等。宝钗深知,这是她和贾母搞好关系的好时机,也是拉近和贾母距离的好机会。【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一听,与我的爱好和口味相同,就更加“欢悦”。第二天就给宝钗送过去许多衣服玩物礼去。

薛宝钗会审时度势,她知道什么时候,要多管闲事,什么时候要少管闲事。

薛蟠贩货回来,给 宝钗带来很多礼物,宝钗让莺儿给王熙凤送去。在王熙凤家里,莺儿发现气氛不对。她套了小红的话后,就回家和薛宝钗汇报。薛宝钗敏锐地发现,不寻常,告诉莺儿少管闲事。

薛宝钗也不是经常不管闲事。有些闲事,她主动去管。例如:金钏死了。薛宝钗却没有躲开,而是马上跑到王夫人屋里,给王夫人出主意。她知道这时候的王夫人正需要一个人替她处理后事。如果在此时帮助了王夫人,王夫人会感激她。

薛宝钗帮助了王夫人妥善处理了金钏事件后,王夫人对她更加倚重。后来直接让薛宝钗管家。

薛宝钗懂得时势造英雄。

薛宝钗表面上安守本分,遇事“守拙”。这只是她表现出来的。一旦时机成熟,薛宝钗就不再守拙,也不再一问三不知,而是勇敢地表现自己。

宝钗知道时势造英雄。如果想在贾府出人头地,藏愚守拙是不行的。必须要表现自己,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才学和能力。

例如,惜春因为画大观园请假时,薛宝钗一点儿都没有守拙。她为惜春画画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让大家都对宝姐姐的博学多才,钦佩不已。

识时务者为俊杰,薛宝钗就是一个识时务的姑娘,她知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只要时机一到,薛宝钗就不客气地准备青云直上。

王夫人让薛宝钗和探春、李纨一起管家。薛宝钗一般情况下不发言。但是在探春提出大观园改革的时候,薛宝钗认为时机到了,是自己捞取政治好处的时机。

“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薛宝钗非常聪明,她顺时而动,因机而发。在研究承包方案时,她表示应该给下人好处。在研究承包人选时,她安插自己人。

在向婆子讲述承包方案时,不是探春讲话,而是薛宝钗讲话。婆子感谢的是薛宝钗,而不是探春。薛宝钗在大观园改革过程中捞到了她在贾府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

人们都觉得在薛宝钗这里得到了实惠。如果薛宝钗管家,自己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因为管家,薛宝钗也被作者冠以“时宝钗”的美名。用脂砚斋的话说是,用以表彰“宝钗认得真,用的当,责的专,待的厚,是善知人者”。

无论何人,只要怀揣鸿鹄之志,想要有所建树,就必先学会做一个合时宜的人,与时偕行,万不可悖逆时代的洪流。需要明察秋毫,审时度势,精准地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这样才能成功。

薛宝钗就成功抓住了王夫人给她的管家机会,建功立业,因此作者在第五十六回回目上用了“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作为标题,以此褒奖薛宝钗。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人也是合时宜的人,请看以后更新。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