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没有哪个地方能够像荆州这样出名。刘表占荆州、曹操南下夺荆州、长坂坡之战、刘备借荆州、江陵之战、吕蒙白衣渡江夺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东征伐吴等历史事件都围绕这一地区发生,可以说一部荆州史就是半部三国史。
荆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不是成霸业的地方
荆州位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下游之间,通过长江与益州和扬州相连。荆州的北面和中原地区有桐柏山和大别山阻隔,荆州和中原地区相隔的南阳盆地是进入中原的捷径。荆州处在中原地区与益、扬之间。荆州向北可通过南阳北部,跨越伏牛山低矮丘陵,可以进入许都的郊外,西面可通过三峡和四川盆地的内河到达成都平原。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荆州全境共辖七郡,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荆州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大部分地区,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平,类似于盆地,低矮的山脉连绵不断,平原面积广阔。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北面的秦岭、伏牛,和关中和洛阳分界
东面桐柏、大别、幕阜,同豫、扬州分界
南面的五岭,和交州分界
西边武当、大巴、巫山、武陵,和益州分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中央北部是由长江、汉水冲积形成的江汉平原,南部是湘、资、沅、澧四水冲积形成的洞庭平原,平原海拔在20-50米之间。江河纵横,交通便利,长江贯通东西,连接吴蜀,流经荆州由长江入湘、入赣,汉水由江夏郡向北以至西北,从襄阳西北流入汉中、关中,向北流入南阳、洛阳。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襄阳是当时荆州的一个重要军事重镇,襄阳因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它处在秦岭山地和江汉平原之间、南阳盆地的南端。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襄阳三面环水,汉水自西、北、东绕襄阳南流。三面靠山,襄阳城南面是险峻的砚山山系,以及虎头山和百丈山,这三座山连成了一个整体,屹立在汉水的西面,这就构成了襄阳的南部屏障,襄阳城西面有十里是万山,它的北面与汉水相邻,这是西北面进入襄阳的水陆要道,它的南面与相接的顺安山组成了襄阳的西部屏障,襄阳城北面没有山脉,是汉水的一部分,樊城同它隔江相望。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襄、樊两城,隔江对峙,附带山河,在汉水上面军船游荡,相互联络,形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江陵是荆州的另一个军事重镇。江陵接近江面,附近没有高山,只有陵阜,故名。南面有不可逾越的长江天险-江津戍和马头戍,它们是南北的要冲,防御重地,控制东西交通。被夹在中间的长江,水势旺盛,水流湍急。它的西面有一系列沿着长江的军事险要如西陵峡、夷陵、荆门山和虎头山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西陵峡号称天险,全长76公里,最西面是秭归,最东面是南津关,阻隔东西交通。夷陵来自三峡之口,介于重湖之尾,控制着四川湖北航道的咽喉,是打开巴夔和荆襄的钥匙。长江水被夹在荆门山和虎门山之间,水流湍急,被称为楚之西塞。云梦泽和长江在江陵的东面,同江夏郡分隔,东北扼守着汉水及当阳的长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荆州地区还有许多重要关口,如位居今河南、湖北交界处的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三条通道,也就是被称为“义阳三关”的武胜关、黄岘关和平靖关。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西陵峡东端的南津关等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关塞作用。在河南和湖北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江和洞庭湖也都承担着战争期间的运输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汉水谷地虽然可供耕地的区域面积小,但那里却得益于土地肥沃,稻麦兼收,而成为著名的产粮区,足以保障战争过程中的粮草供给。
三家都想要夺取荆州
从刘备方面看,荆州的位置更加重要,如果蜀汉同时占有益州和荆州,那么将会形成东西双核战略,对北方的曹魏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一旦失去荆州,蜀汉就会被封锁在长江三峡以西的巴蜀地区,只能一路北伐。从隆中对提出的“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说明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
诸葛亮为刘备筹划了统一天下,建立霸业的战略方针:打着刘备“帝王后裔”的旗号,广纳人才,收揽英雄,乘着荆州、益州割据者空虚软弱的机会,占领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充分运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和战略地位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改良内政,培养实力。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和东面的孙权结成联盟。一旦“天下有变”,中原发生动乱,荆州的军队由一名得力上将统帅进攻中原的腹地宛城和洛阳,与此同时,在益州的刘备亲自率领大军翻越秦岭攻取关中,再从关中出发进攻中原,从两面进攻,一定能够获得中原百姓的欢迎与拥护,从而振兴汉室。
当时天下只剩下 扬州的孙权、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北方的曹操、关陇的马超韩遂等关中军阀,岭南的士燮,对刘备而言荆州是至关重要的,刘备自投刘表到诸葛亮出山,已经在荆州经营了七年广交荆州名士,主要是在赤壁之战后他迅速占据荆南四郡的依据,隆中对的荆州应该是完整的荆州,而不是刘备最大势力时期的荆州五郡,荆襄的东大门江夏郡的夏口在孙权手里,北大门襄阳也是在曹操之手,想要打通进军中原的通道必须拿下襄阳,荆州北部的南阳郡经汉水和益州的汉中郡想通,刘备如果拿到完整的荆州进而夺取益州,北伐中原还于旧都是完全可行的,在219年的刘备已经要逐步实现汉朝的复兴,汉中击败曹操,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但关羽手中的荆西三郡,民力和兵力有限,无法在北伐时期防备东吴的势力,最终导致荆州的丢失,跨有荆州、益和外结孙权本身是不可调个的矛盾。
孙吴的荆州战略
对于孙吴来说,扬州和荆州近在咫尺,通过长江一水相连。如果他们得到荆州,便能发挥长江的阻隔作用,避免西北方向敌船的威胁。刘表死后,鲁肃对孙权建议说:“夫荆楚与国相邻,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东吴降将甘宁也向孙权献计说:“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建安五年(200),孙策死后,孙权在张昭和周瑜等人的辅佐下继任吴主,鲁肃给孙权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应采取的策略。
鲁肃给孙权的谋划,受到了张纮的影响,两个方案的终极目标都是统一全国,战略规划的步骤也大体相当,但是相对于张纮来讲,鲁肃的战略方针有明显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两者所面对的天下形势不同,这主要体现在:
首先,张纮让孙策依然打着汉室旗号,建立如同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鲁肃则是让孙权称帝。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当张纮给孙策谋划时,孙策的势力还很小,从全国来看还没有一支割据势力宣布废汉称帝。鲁肃给孙权谋划的时候,情况则完全不同,孙权鼎足江东,成为江东地区事实上的掌权人,从全国来看,既有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于前,又有袁术称帝于后,汉室已经不可复兴。在这种情况下,鲁肃要孙权称帝,是符合实际的,孙权也在听了鲁肃的规划后,再不提辅佐汉室的口号,专心经营江南。
其次,张纮给孙策谋划时,北方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强敌林立,羽毛未丰的孙策当然不宜在此发展。
益州偏远闭塞,对孙策来说鞭长莫及,暂时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去占领它。只有扬州空虚,而占扬州又必须得占有荆州,只有荆、扬一体才会有较稳固的根据地,所以张纮让孙策先得到荆州和扬州,再参与中原逐鹿。谈到东吴要与谁争夺天下,当时的形势尚不明朗。
鲁肃给孙权谋划时,曹操已经战胜吕布、袁术、袁绍等群雄,成为全国谁也难以扳倒的最大割据势力,他统一北方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时江夏黄祖、襄阳刘表、益州刘璋,已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无能。所以鲁肃要孙权先夺取江夏、荆州,再进取益州,等占领整个长江流域后,再与北方的曹操争高低,这也就是二分天下之策。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孙权接受了鲁肃的计策,带兵向西攻打黄祖,险些成功,无奈的是东吴境内的山越发动叛乱,迫使孙权撤兵。这是鲁肃当时没有考虑到的,也使孙权推迟了剿灭黄祖。攻取江夏的计划。虽然这次没能消灭黄祖,但是幸运的是孙权得到了黄祖身边的一员猛将甘宁。甘宁先后投奔刘表和黄祖都没有被重用,拥有满腔抱负的他借助孙权攻打黄祖的机会投靠了东吴。很快获得用武之地的甘宁就向孙权献上了计策。
甘宁提出的建议,也分析刘表父子软弱无能,提到了占有荆州东大门夏口的黄祖已经日薄西山。于是他让孙权赶在曹操南下之前夺取荆州,然后再去攻占巴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在甘宁的推动下,大举出兵击灭黄祖,完成了鲁肃给他谋划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不仅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一箭之仇,也在东吴的上游建立了屏障,打开了荆州的东门,但此后的形势变化迫使鲁肃重新调整了战略方略,走上了与蜀汉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的道路,但得到荆州,统一天下的终极目标始终没有丢。
荆州和益州在地理上虽然互相毗连,但益州四面被高山环绕,陆路难以通行,两州交往多靠长江水道。荆州和益州的交通远远比不上荆州和扬州那样便利。从方位上看,向东流的长江,把上游的益州、中游的荆州、下游的扬州三块地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但从地势上看,益州处在第二级阶梯上,荆州和扬州共同处于第三级阶梯上。益州西面的邛崃山、大雪山,南面的大娄山、乌蒙山,北面的秦岭、大巴山,东面的巫山。这些山峰就好像围墙一样高耸入云,把四川盆地环抱起来,四面险峻,组成了天然屏障,再加上古代社会交通不便,这样就将益州与外界的联系割断了。与益州相比,荆州和扬州同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天然屏障相隔,一条大江将两个地区天然的联系在一起。
《隋书·地理志》中提到,荆州的“风俗物产,颇同扬州”,也在一个侧面说明了荆州与扬州之间地理关系的密切。
而荆州与益州之间,交通极为不便。南北走向的巫山山脉,挡在两州之间。在崇山峻岭之间,长江流经的地方都是崖壁峭立,就像刀斧切割一样,形成了三峡大峡谷。三峡江面狭窄,水流湍急,险滩栉比,从荆州到益州,逆流而上。由荆州的夷陵到益州的江州,江道全长1181.4华里,两岸皆山,故称“峡江”。峡水湍急,漩滩暗礁,所在多有。特别是由夷陵到夔门长386华里的长江三峡,两岸壁立千仞,航行更难。行船季节,以旧历二、三、四、九、十、十一六个月因水流较为平缓,航行较易,其他时期都不宜行船。古人在描述峡江交通艰难的情况时说:“虽有锐师百万,启行不过千夫;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除此之外,还常发生崖壁崩塌。据史书记载,东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巫峡山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造成名为“新崩滩”的险地,给航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交通如此困难,使得荆、益两州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想要在这两块地区建立起一块割据政权并同时兼顾是相当困难,难以维持。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荆益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三峡相连。在纷争的局面下,依仗三峡沟通荆益,需要峡内峡外维持相应的军事力量。这种条件,刘备暂时可以具有,但不能长久保持。历史上没有割据益州的人可以长期跨据荆益二州并且稳定发展的先例。由此可知,如果孙吴对荆州没有利益诉求,蜀汉可以勉强维持的跨有荆、益局面,可一旦孙吴想要夺取荆州,情况将会非常危险。
可问题就是荆州关系到孙吴的强弱,更关系到孙吴的安危和存亡。对于孙吴来讲,“若蜀汉据有荆州全境,则孙吴在江东立国的基础便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孙吴将处于东面受制于曹魏,西面受制于蜀汉的被动局面。无荆州,孙吴几不可以立国”。也就是说上游的荆州是孙吴的门户,但掌握荆州的钥匙却在刘备的手中,孙吴自然是没有安全感。而北方的曹魏实力非常强大,暂时无法抗衡,只能选择向西发展,荆州自然成为一块孙吴必须占领的地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对于蜀汉来讲,据有益州和荆州之后,就面临着孙吴政权的威胁,同时两个地区交通不便,一旦发生情况,难以形成相互的支持和依靠。后来发生的事得到了应验。在刘备定都益州后,关羽出兵北伐襄阳,被吕蒙偷袭,兵败麦城。无法获得刘备的支援,只能将救援的希望寄托在驻屯房陵、上庸的刘封、孟达身上,但两人都拒绝相助,最终关羽兵败人亡,痛失荆州。痛失荆州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荆益二州交通不便,无法在军事上相互支撑。
但孙权夺取了荆州,刘备伐吴,虽然取得了胜利,再次和解联盟,但孙权在西陵依然布置了两万部队防蜀,北部的江陵防魏,有着两线作战的风险,等到蜀灭亡后,东吴两面受敌,西面和北面承受巨大的压力,最终晋军东路军为主力,南路军牵制吴军,并在长江北岸对东征军进行补给最终得以灭吴,东吴为实现跨有益、荆、扬州的目的,最终灭亡,而此后的王朝如东晋、南宋都拿到了三州建立了三大防区得以延续百年之久。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曹操南下战略
很早的时候,曹操的谋臣郭嘉就为曹操制定了“当先定荆”的战略计划,当时的曹操已经战胜了袁绍,北方的威胁已经不大了,可是曹操此时战略方针并没有转移,还打算讨伐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郭嘉劝曹操说: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可是这个提前制定的计划却没有能够实行下去,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直到曹操控制北方以后,才将夺取荆州的战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公元208年7月,曹操亲率约20万大军南下荆州,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降刘琮,败刘备,将物产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荆州收归己有。然而,在12月份的赤壁大战中,曹军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荆州大部落入孙、刘手中。在此之前,当曹操准备乘战胜之威,顺江而下,直取江东之时,谋士贾诩就提出了缓进江东的策略,贾诩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贾诩认为,曹操不应在初下荆州,立足未稳之际,东攻孙吴,而应大力加强对新占领的荆州地区的控制,安抚百姓,收拢人心,休整军队,训练水师,等时机成熟了,再伐江东。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对曹操而言,荆州也是其势所必争之地。曹操一旦据有荆州,东可威逼孙权,西可顺江而上,伺机取巴蜀,进可攻,退可守,在群雄争斗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正因为如此,曹操的谋臣郭嘉便建议曹操早定荆州。
曹操征荆州正值其时。他于208年7月南征,8月刘表死,9月刘琮便投降了。而后,他又以轻骑在当阳长坂坡击溃刘备。到此为止,曹操南征荆州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抢在刘备、孙权之前占据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荆州,跨有长江两岸,收降了刘表的士卒七八万人,而且打败了刘备,使其处境岌岌可危。从战争效益方面来说,曹操以最小的代价,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如前所述,曹操南征荆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占据江陵后,立足未稳,就匆忙东进,终致赤壁之败。笔者认为,在当时条件下,曹操纳贾诩之谋,坚守荆州,以逸待劳,是其最好的选择。
稳定荆州,收服人心需要一定的时日。曹操虽然在占据荆州后做了一些安抚工作,“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但是,这只是初步笼络了荆州上层人士,荆州百姓及新降服的士卒并未真正归心。
实际上,曹操接管荆州后,除襄阳、江陵等少数军事重镇外,荆州的大多数地区主要依仗原刘表部将及其所部兵卒驻防。正因为荆州之人归附不久,心怀狐疑,故赤壁之战后,周瑜、刘备溯江直上,抢夺荆州时,只有以北来士兵为主要守卫力量的江陵,能在周瑜的强攻下,坚持一年之久,而荆州其他郡县,从将帅到士卒,大都是原刘表部下,因而很快附于孙权或刘备。
假如曹操稳据荆州,不仅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目标成了泡影,而且孙刘联盟也缺乏坚实的基础,赤壁之败固不会有,威服孙权也不无可能。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击溃后“失众势寡无立足之地”,准备南投苍梧太守吴巨。恰好被孙权派往荆州窥伺动向的鲁肃赶到,力劝刘备与孙权联合。于是,遂有诸葛亮奔吴,双方结盟之事。正是曹操的急躁东进,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使其发挥了最大的威力。如果曹操听从贾诩之谋,转攻为守,固守荆州,然后再与孙、刘周旋的话,那么
一可以以逸待劳,充分发挥兵力数倍于孙、刘的军事优势
二可以充分利用孙权、刘备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对手。只要荆州属曹,刘备就是无根之浮萍,虽然孙、刘仍可能结盟,仍可能联兵来争荆州,但因刘备没有荆州这个基地,孙刘联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孙、刘之间最终只能是暂时的主从关系,时间越久,孙、刘联合的威力就越弱。
曹操在以逸待劳、以众击寡的情况下,守住荆州应该不成问题。相持数年之后,则孙权、刘备之间难免不发生纠葛。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对这种心怀两端,不甘于人下的人,孙权必然存有戒心,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若曹操策略对头,分化瓦解工作做得好,则孙、刘之间的矛盾极有可能激化,甚至发生火并。到那时,曹操尽可收鱼翁之利。
其次,稳据荆州后,可以先取巴蜀,为统一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政令多阙,益州颇怨”,“民殷国富而不知体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要攻服一个无多大志向和作为的人,曹操不难办到。如此,则孙、刘偏安江东一隅,就离统一不远了。
稳踞荆州,既可以跨有长江两岸,据江东之上流,使孙吴无长江天险可恃,又可以从淮南和荆州两路进兵江东,使孙权难于应付。
北宋实际上也采取了这样的策略统一南方,首先灭南平,也就荆襄地区,断了四川地区后蜀和江南地区南唐的联系,此后灭后蜀,南汉,最后灭掉了江南地区的南唐和吴越国。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曹操速战速决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关中马超和韩遂。
但韩遂、马超虽据有关中,但并无远图。早在197年,曹操就派钟繇到关中,招抚马腾、韩遂,“腾、遂各遣子入侍”;官渡之战期间,“关中诸将以袁、曹方争,皆中立顾望”,202年,马腾之子马超还帮助钟繇击斩了袁尚的将领郭援;
208年,曹操在南下荆州之前,为防万一,又派张既入关中劝说马腾入朝,担任卫尉一职,由马超统领其众。马腾虽然犹疑再三,但最后还是离开关中,到了许都。曹操还把马腾的家属迁到邺城,作为人质。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马超、韩遂虽没有真正降服,但也没有反叛曹操、进兵关东的意向。因此,当曹操进兵荆州时,韩、马并无动作。
建安十六年(211年)春,马超、韩遂反,实则由于曹操行伐虢取虞之计逼迫而成。况且赤壁之战时马超、韩遂也未能全部占有关中及凉州地区,当时关中及凉州地区分别被大大小小的十多个军阀所割据,力量分散,纵然反叛,也容易平定。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曹操南下夺取荆州虽然大部分被孙刘获得,但荆州的北大门还在曹魏手里,作为曹操南下荆州的桥头堡,刘备的跨有荆、益没有实现,孙权的获得竟长江之所及也没有实现,随着魏国在坚壁清野,制造无人的缓冲地,实现防守恢复国力,最终还是北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东汉末年都说四世三公袁绍,袁术天胡开局,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其实四世三公算什么,最大的家族还是刘氏宗亲,刘虞,幽州牧。刘焉,益州牧。刘岱,兖州刺史。刘繇,扬州刺史。再来说 东汉末年的诸侯国有赵国,齐国,北海国,中山国,梁国,清河国,陈国,安平国等小诸侯国。实力最大就陈王刘宠,名声最大,还带甲十万,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然而就袁术嫉妒,就派人暗杀了刘宠跟他的国相骆俊(骆俊的儿子骆统也是文武双全,可惜也因年早逝,什么你连骆统也不知道,从父亲死后骆统的生母改嫁华歆,华歆总知道吧) 天胡开局大汉一半江山都在刘氏宗亲手上,可惜了,有上进心的刘宠死了,剩下的全是没有进取心的。刘氏宗亲把牌打的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