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总理莫迪
2月11日,印度钢铁部长库马拉斯瓦米表示,为了保护印度国内钢铁制造商的利益,将在未来6个月内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15%-25%的临时关税。
我上文小言问:“中国主要钢铁企业的利润率?”
小言给了我2023年的数据,其中最大的宝武钢铁利润率为2.13%,鞍钢集团2023年亏损32.57亿元、河钢集团的利润率为0.88%、江苏沙钢集团的利润率为1.26%……
征收15%-25%的临时关税,对于薄利多销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与关闭市场没有太多区别。
这些年,高速发展的印度经济对钢铁需求量很大,每年都有不小的缺口需要进口弥补。
既然有底气加征关税,说明印度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基本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刚刚传来的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一则旧闻。
去年9月,中国五矿旗下的公司给印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钢铁高炉。

大家注意,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那就是说连中国都没有。
具体的信息我没有去查,但这个“世界之最”是跑不了。
印度上一财年共进口650万吨成品钢,仅从中国进口就达301万吨,居半壁江山,而印度也出口了230万吨。
中国出口的大多是印度无法生产的钢材品类,而印度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钢材品类。
大家觉得,印度对华加征钢铁关税的底气,与我们给他们建设的“世界之最”是否有关?
虽然我没有实际证据,但总觉得两者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去年的时候,我就曾撰文,评论过此事,对此持反对态度。
经济上的损失我觉得还不是最重要的,几百万吨钢材对我们这样一个生产十几亿吨钢材的国家来说,只能算九牛一毛。
真正受到损失的,是国家的战略利益。
众所周知,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文可以发展经济和民生产业,武可以用于国防和军事工业。
有一个非常粗暴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力可以用钢铁产量与发电量来衡量。
虽然这个观点有些过时,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钢铁产业强大的国家,大多武力值不会差。
1962年那一战之后,虽然中印关系起起伏伏,但始终缺乏战略互信。
这几年,随着美国推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印度政府更是蠢蠢欲动,不断在我们的边境地区挑事。
中国企业投资和建设印度战略性产业,真是糊涂啊!
一些人觉得钢铁工业是落后产能,同样也是糊涂得很。钢铁工业是妥妥的战略性产业,是轻重工业的基础性产业。
也许我们平时看不出它的重要性,关键时刻就会知道这些战略性产业的厉害。
这次俄乌冲突,美西方阵营倾力支持乌克兰,可在关键的火炮、弹药、无人机等生产方面,始终就爆不出产能,核心就是与此相关的产业流失,钢铁也是重要一环。
2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与到访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会后他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美钢对美国来讲“非常重要”,日铁同意对美钢进行大规模投资,而非收购。
这几年,俄乌冲突、中国爆兵等让美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他们的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积重难返。
现在一看,当年那些被他们赶走的所谓傻大黑粗,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与帝国的存亡息息相关。
基于这样的考量,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坚决拒绝日铁对美钢的收购。
还有一些人也许会说,如果中国不向印度提供这些工业能力,其他西方国家也会向印度提供。
这个问题,以前我曾经回答过。
说实在话,咱们不要太高估这些西方国家,看看他们拉胯的样子你就知道了。
一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去工业化,没有中国的帮助,多数西方国家根本凑不齐完整的钢铁产业链;二是即便某些国家能提供这样的能力,但他们的要价会非常高,印度能不能接受不说,哪怕接受也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再说,西方国家真的有诚意帮助印度发展重工业,成为与他们分庭抗礼的一极吗?
有了中国的前车之鉴,美西方阵营对投资印度战略性产业的警惕性大大提高。我们不去竞争,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去投资。
有网友简单梳理了部分央国企在印度投资的信息,我看了后觉得真是挺可怕的。
1、2016年8月,中国中车南亚地区首个铁路工厂在印度投产,媒体评价称有力提升了印度铁路装备制造水平和当地轨道交通发展。
2、2016年1月1日,宝钢在印度设立的海外第一个全资实体工厂运营。
3、2016年底,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印度工厂四期全部建成,形成了年产200万台空调压缩机生产能力。
4、特变电工投资建设了位于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的中国产业园,预计投资10亿美元。
5、去年9月,中国五矿所属中冶赛迪设计并承担核心设备成套建设的世界新建最大高炉——印度塔塔钢厂2号高炉投产并顺利出钢。
6、2018年,中国逆变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在印度班加罗尔建设10GW逆变器产能。
7、中国光伏支架厂商中信博与印度当地企业合资共建3GW产能。
……
这些投资,到底有哪些是可以投资的,哪些是不能投资的,不知道相关部门心里是否有数。
前几年,印度人用我们廉价的盾构机打通喜马拉雅山脉一侧的隧道,将印度向中国边境调兵能力提高许多倍;这些年来,印度人用我们提供的廉价能源基础设施,为美国为打压中国搞产业链去中国化提供能源……
由此可以看出,有些钱我们的企业真的赚不得,那是对手拿钱给我们准备的绞索啊。
前年6月,上海电气发布辟谣“上海电气被印度诈骗88亿,反被索赔21亿”,但从曾任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的斯泽夫的讲述中,我发现咱们中国企业就是妥妥的冤大头。
据斯泽夫透露,印度人撕毁之前与他们谈好的合同,逼迫东方电气降价10%。东方电气不同意,他们就去找了另一家中国企业S集团,S集团以低于东方电气17%的价格签订了合同,后来还是产生了各种纠纷。
S集团是不是上海电气?不管是不是,那都是中国企业。
结果怎么样,本身就只赚吆喝没赚什么钱,最终人家连本都不想给,直接破产了事。
这些年,咱们中国企业在印度身上吃的亏还不够深刻吗?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不能带回家。
当年苏联投资中国156个大项目,一些人可曾知道新中国是怎么拿到的吗?
那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牺牲近20万儿郎换来的,印度何德何能?
再看看日本、韩国接受美国的工业转移,那是以当狗为代价换来的。
所以我再次强烈呼吁,相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甚至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统筹产业转移事宜,一是设立转移限制,战略产业坚决不能转移;二是解决同业恶性竞争问题,避免自相残杀。
此前我还提出了产业转移的原则:分散、小国、对华友好、对华有利。
对印度转移产业,则要另起一行。要设立比其他国家更加严苛的标准,有些钱宁可不赚。
好文章!有气度,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