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生活是这个样子!国营工厂让人羡慕,万元户凤毛麟角

李好宽海燕 2024-12-05 17:45:03
一组八十年代的珍贵的老照片,我们一起来回味80年代,感受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红衣女子推的自行车二六轻便车,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都是托关系才能买到的。记得当年买一辆自行车,花了我三个半月的工资。看到这些老照片,又回到熟悉年代,那个年代的人就是这样过来的。

向过去的青春,向我们曾经的过往岁月,致敬!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光阴如箭,幻若咋昔近梦,愿五百年太久,只争常规岁月朝朝如愿!满满的都是回忆,那个时代真的好幸福,虽然物质匮乏些,但人人都露出阳光的笑容。真的没压力的年代。

八二年上初中学费5元,寄宿费5元(做饭的煤火费〉,自己带菜,点煤油灯。那个时候一学期学费的钱(家庭困难的学校一个班级还有几个名额免费)额外的杂费好像没有交过什么钱,致我们青葱岁月

难忘八十年代,物价平稳,亲情、友情、人情味浓浓的,邻里关系和谐,有事一招呼全都过来帮忙,现在世态炎凉,美好的时候一去不复存在啦。那时候,人帮人,心见心,那家孩子沒人照顾,街坊邻里互帮互助,那家有点好吃的都拿出来分享,美好的年代。

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是精神丰富、邻里和睦,蒸蒸日上的时代。那真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年代,人们虽然日子不富裕但是充满了乐观和希望,心中有阳光,值得怀念

我的童年很快乐,摸鱼捉虾,跟小伙伴放牛抓老鼠,走几公里去别人家看录像,快快乐乐的过完童年,八十年代,农村的田地上、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年轻人和孩子,充满了活力。

白衬衣蓝裤子红领巾白球鞋,是孩子们参加活动的标配,没有阿迪耐克,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酱油就叫酱油,没有老抽生抽之分,那时候醋就叫醋,没有陈醋白醋之分,啊,回不去的年代,若想重温只有梦里再现。那时的打酱油啊,夏天的时候上面有好多蛆,工作人员用小罗罗一下。那就是当时的现实生活。

那个时代最羡慕的事就是能进工厂上班做一名工人,再也回不到那青春岁月,热情似火,干劲十足的年代了。那个年代,工人阶级主人翁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即使残疾工人农村漂亮姑娘都抢着嫁。

七八十年代的企业单位有一个职工群众少不了的部门,它就是食堂 食堂的存在是每个职工忘不了 割不开的一个部门 在食堂 早餐就是馒头稀饭 有时也搞点诸如包点 花卷 油条 油饼等花样 在中餐和晚餐里 两毛钱一份的纯荤(蒸鱼 蒸肉)一毛五分钱一份的半荤(豆腐干子炒肉 芹菜炒肉 萝卜烧肉)纯素菜(黄芽白 小白菜 青菜 芹菜)统统都是五分钱一份 至于汤菜(豆腐汤等 那时没有紫菜蛋汤一物)只要两分钱一份。

那时候食堂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开饭的时候 。不过 ,那时候食堂的饭菜票是必须分开买, 买饭票还得交一定数量的粮票 。比如买十斤饭票 ,就得相应的交十斤粮票 ;人们都把全国粮票留下 ,交当地的地方粮票, 有了食堂的饭菜票 ,才能在食堂开饭时买到饭菜 。那时候职工群众的口味也非常单调 ,只要可口 送饭即可, 以填饱肚子为主, 根本没什么讲究。 一般情况下, 效益好的单位, 逢年过节 还是会搞一次会餐; 饭桌上摆上七八个(甚至更多的 平时吃得很少的,)荤菜 以示该单位的后勤部门(工会)慰问职工群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食堂 ,变成了一种奢望。 职工群众也改变了称谓, 替换成了员工, 现在的员工们都以快餐为主 ,更别谈逢年过节的会餐 ,整整差了一个世纪的味道, 这种味道 留下的只是一种回忆, 一种念想!

图片上的昆虫叫“扁担钩”不是蚂蚱,蚂蚱没有扁担钩大,扁担钩身上是绿色的而蚂蚱身上的颜色和地皮的颜色相近。

八十年代初冰棍三分钱四分钱,中期五分钱,大概87年涨到六分钱,后来直接一毛了。

“供销社里酱油醋糖酒混合的味道,非常好闻”,小时候很喜欢上供销社,喜欢散装米酒和煤油的味道。

看了刻着早字的书桌想起小学女同学了,40年没见也不知长成啥样了。看到那课桌,我想起每次掉牙时就先啃桌角,然后咬铅笔,那又疼又痒的感觉特别爽

那时候结婚要三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录音机)少部分彩礼,现在要车要房要五金和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彩礼

那时的小孩每逢过年都可得到5角至2元不等的压岁钱,女孩用于买文具糖果等物,男娃儿大多都用来买鞭炮了,除夕夜不睡觉,穿着新衣服约上几个小伙伴,打着手电筒房前屋后到处燃放鞭炮,笑声一片,欢乐无比……

八十年代初中期,街头巷尾商店处处播放港台歌星的歌曲,晚上城市有各"地下"交谊舞会.邓丽君的歌曲流向全国.

别的不说,你就看看那个时候大家的头发又黑又密啊!

80年代,万元户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毫不夸张的说八十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代有100多万人民币的百万富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