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虽然已经到来,但是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或许正面临人生中的寒冬。几大互联网巨头纷纷传出裁员的消息,特别是昔日作为电商领域和云计算等科技领域领头羊的阿里巴巴更是首当其冲。根据阿里近期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235216人,对比2022年同期阿里巴巴员工数为254941人,也就是说在过去五个季度的时间汇总阿里巴巴员工减少2.4万人。如果再计算上阿里巴巴招聘的员工数量,那么也就意味着阿里巴巴裁员总数超过3万人以上。
另一个数据可能更加触目惊心——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到20.4%,首次突破20%,这也反映出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鲸落,万物生”成为近几年的热词。很多人开始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归结到阿里等企业身上,甚至错误地认为如果阿里这些企业“鲸落”的话,那么自己的生活和境遇就会改善。
而在这股错误的思潮中,司马南、张捷以及他们背后的饶谨和四月传媒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张捷率先发难,再次以阿里巴巴接受软银投资一事作为突破口,攻击阿里巴巴是“包装好的日本公司”。
其后司马南伺机而动,连续发布《阿里会被拆分吗》、《马云远赴西班牙,身前身后那些事》、《借鉴阿里坏榜样,下句怎么接》、《马云出现在派出所才叫真的精彩》等多篇文章对阿里巴巴和马云开始了大规模攻击。而司马南、张捷等人的粉丝大多数学历、见识不高,因此轻而易举就受到这些人的蛊惑,因而掀起了一场大肆吹捧“一鲸落万物生”的丑陋剧情。
但是随着阿里不断缩减业务范围、裁员之后,就业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恶劣。此时很多被司马南蛊惑的人逐渐清醒过来,明白“鲸落”并不意味着“万物生”。所谓的“一鲸落万物生”,说的是供养鲸的生态系统得到解放和生存,而不是鲸鱼死亡后,其他生物获得它尸体的养分而获得生存。
司马南、张捷等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利用了普通人“仇富”的心理,再加上他们粉丝普遍素质不高、心智不够成熟,一旦遇到困境不会从自身思考问题,反而将问题归咎于马云等企业家。“凭什么他们赚这么多钱”、“凭什么他们赚了钱不分给我”等思想在司马南、张捷等人的粉丝中十分拥有市场。
司马南在视频里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有企业,只有国有企业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替代的顶梁柱,你不能光看企业的数量有多少,不能光看营业收入高低,要看企业的利润拿到之后去哪了。国企的利润交给财政部了,私企的利润被个人老板揣腰包了,没有回馈给国家和人民。”
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普通人为什么要创业?当然是为了个人和家庭拥有更好的生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依法纳税、创造工作岗位难道不算是做贡献?非要将所有利润全部上交才算是回馈国家?
司马南攻击民营企业的逻辑是这样的:民营企业赚钱是靠资本,所以他们是资本家,而个别资本家是坏的,所以民营企业都是坏的。可悲的是司马南的这种论调竟然得到了他粉丝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也间接导致国内民营企业的环境愈发严苛。
如果要把利润全部上交,那么还有谁会费心费力去创业?按照司马南攻击民营企业的套路和逻辑,他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收入全部上交,反而送自己的儿子出国留学、自己在和海外购买房产呢?而近期重点打击“民营企业卖国论”又是指的是谁?
曾经马云是全民的偶像,那也是一个万众创新、普通人充满干劲和希望的时代。但是不知不觉间情况却发生了改变,司马南、张捷等人崛起,成为新一代网络偶像。但是仔细思考一下,司马南、张捷等人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不可否认在阿里巴巴的发展过程中,马云的一些决定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创业就犹如一场战争,没有谁是无所不知、百战百胜的。如果没有接受软银的投资,阿里巴巴根本就没有能力取得同eBay的竞争,如果那样国内的电商市场也将被外企彻底掌控。自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支付宝、阿里云、达摩院等一系列的突破。
时至今日不去思考和感激阿里巴巴做出的贡献,反而对一些微小的错误和不足吹毛求疵、大肆攻击。没有任何实绩的口力劳动者受到追捧,真正做实事的企业家却被大肆批判,这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做事会犯错,但用嘴不会。
司马南、张捷们对于马云和阿里的攻击,就像鲁迅先生的著作《战士和苍蝇》那样: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
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现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马斯克生在中国,会比马云更惨。
马云帮人重新建立了诚信,最早的淘宝商家都把银行账户挂产品下,客户直接打款发货。现在这世道,网购难道还需要钱吗?[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