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给毛主席留了句话,伟人听后是什么反应?

诺言的卿史录 2025-01-23 11:38:59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1975年,缠绵病榻的毛主席听到一个消息,远在台湾的他的老对手蒋介石去世。

这个消息让他沉默良久,他也并没有表现出旁人以为的高兴或者激动情绪。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在临终之前,还特意给毛主席留了一句话。

就是这句话,让本来心情就十分沉重的毛主席内心更加复杂,他抬头望着远方,眼里闪烁着别人看不懂的光。

蒋介石临终之前给毛主席留下了一句怎样的话?这句话又会对毛主席产生什么影响?

曾经有不少人这样评价过蒋介石,说他是中国难得一见的优秀政治家。

如果不是遇到了同时代的毛主席,可能统一中国的那个人就会是他。

但现实世界没有如果,毛主席的政治智慧比蒋介石更多更深远,毛主席的眼界和格局也比蒋介石更宽广。

当他们二人相遇,并且成为对手的时候,胜负或许早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很多描述革命年代的影视剧里,都会专门给蒋介石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特写。

从一开始,蒋介石就非常瞧不起我党的领导者,他说毛主席只是一个农民,周总理只是一介书生,朱老总又是个兵痞子。

除了统领铁军的叶挺让他忌惮之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

大概是骄兵必败,1927年的南昌起义,蒋介石就吃了不少哑巴亏。

此后两党争锋,他也没少在毛主席的面前吃瘪。

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就是四渡赤水这场战役,战斗打响之前,蒋介石信心满满。

毕竟我党和国民党人数悬殊,一个有40万之众,一个只有3万左右,就算是玩人海战术,优势也在对方。

结果他没想到靠着这3万兵马,毛主席愣是把他耍得团团转。

在赤水边缘反复徘徊,让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还折损了大量人马。

从那之后,他对毛主席更是恨得咬牙切齿,要不然在30年代中期,也不会喊出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的主张。

很多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这两个人能够成为朋友吗?

答案应该是不会的,就算不谈政治信仰,他们本质上也不是一路人。

毛主席习惯了将目光向下看,向远处看。

他能看见底层民众生活的困难,能够看到工人得不到保障的工作环境,能够看到农民被地主阶级长期压迫与剥削。

他还能看到无数文盲上不起学,认不得字,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阶级就这样固化,资源永远不会在大众中间流动。

他虽然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学习过国外的革命工作经验,但通过书本和众多媒介,他将国外的经验教训化为己用,从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看得见远方的道阻且长,也看得见人民群众的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注定会走向成功,也注定会拥有民心。

但是蒋介石不一样,他只看得见近处的利益,也只能向上望。

作为一个对权力相当热衷的政客,蒋介石精于算计,而且非常自私,连婚姻都可以用来做交易。

身为一个政党的领袖,他在党派内部大搞山头主义,拉帮结派,还没等到外部冲击,自己就先把嫡系部队和旁系部队划分得四分五裂。

一个谈理想的人,和一个谈利益的人,注定无法真正走到一起。

可是在漫长的交锋过程中,毛主席不是没有想过向蒋介石妥协,这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

此处所说的妥协,就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

众所周知,重庆谈判就是一场不怀好心的鸿门宴,但毛主席在赴宴之前,确实做出了退让的打算。

他并不畏惧和国民党反动派开战,也并没有对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失去信心。

他只是深深地明白,一旦战火重新燃起,受苦受累的又会是老百姓,牺牲的又会是中国人自己的生命。

因为怜惜苍生,所以只要有谈判的余地,毛主席都愿意和蒋介石谈下去。

只可惜蒋介石软硬不吃,而且极度自负,认为我党必定会成为他的手下败将,所以态度高傲。

他不仅想以国民党的政治模式主导整个中国,还要把我党边缘化,把毛主席彻底边缘化。

与此同时,他还没有放弃更深一层的野心,还在积极调兵遣将,想一口把我党的中央机关吞掉。

我党领导人并非对他存有幻想,只是想为了群众的安宁再争取一次,但既然无法争取,那么打就是了。

战争的结果无须多言,1945年还在趾高气昂的蒋介石,1949年只能灰溜溜的躲在台湾,不敢返回中国大陆。

他把台湾当做龟壳,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

可他又放不下大陆的点点滴滴,始终做着东山再起,和我党再次一争高下的美梦。

如果说这个时间段内的蒋介石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他对于中国这一原则的认知了。

他是个连英雄都称不上的政客,但他又确实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格外执着。

虽然在和美国做生意,可蒋介石拒绝美国将台湾分割出去的阴谋诡计。

他始终认为,台湾和大陆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这个称号的前面也必须打上中国的烙印。

在这一点上,他和那些不断蹦跶着的台独分子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党对于收复台湾的规划存着的是缓兵之计的心思。

只要台湾还在蒋介石的管辖范围之内,祖国统一这件事情就有很大的希望。

两党高层也曾派中介做出过秘密联络,分别表达了彼此的想法和主张,也在不断协调与商谈。

可惜60年代后期,两岸都发生了局势上的重大变化,这个议题就没能一直持续下去。

到了1975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蒋介石也卧病在床,眼看着将不久于人世。

他常常凝望着大陆所在的方向,那里才是他想要入土为安的地方。

所以临终之前,他留下了一句叮嘱,这也是他想对毛主席传递的一句话。

在没有回到大陆,没有回到家乡之前,他的棺椁绝不入土为安。

他要如何才能回到大陆呢?

有且只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台湾回归中国,他也知道只有毛主席,以及我党的接班人们,才能为他完成这个心愿。

身为多年的老对手,毛主席对蒋介石可谓十分了解。

当蒋介石去世前的种种情景传到他的耳朵里时,他完全能明白对方心底深处的声音。

蒋介石的心愿也是毛主席的心愿,两岸统一,祖国统一,这是老一辈的人们都渴望看到的结果。

蒋介石的离开,对于毛主席而言是个沉痛的消息。

他并没有表现出兴奋的情绪,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一方面,他们两人算是同时代的对手,蒋介石的去世,难免会让毛主席联想到自己有限的生命。

另一方面,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毛主席也知道,自己可能无法亲眼见到问题解决的那一天,这让他无比遗憾。

直到现在为止,台湾也还没有正式回归,不过我们都明白,看着祖国释放的信号越来越强烈,那就证明,台湾回归就在不远的将来。

到那一天,想必也是举国欢庆,民众喜不自胜,鲜艳的五星红旗,会在每一片属于中华儿女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论毛泽东、蒋介石人民观之差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7-101,共5页

2、浅析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政治个性——《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3、大众网《各付心思待统一毛泽东蒋介石鲜人知的遗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