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很烦,自打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以来,一支神出鬼没的起义军就开始让他头痛不已。
这支农民起义军还并非一支,而是多支,或千人,或万人,他们四处流窜,不断转战,搞得明朝山东地区的明军是狼狈不堪。
朱棣是谁?朱棣是什么级别的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仅有一城之地然后对抗中央政权最终获得胜利的人(靖难之役),他更是在塞外让无数瓦剌人,鞑靼人,兀良哈人成为心理阴影的神一样的男子,但帝王强悍如此,却让这种地方起义给搞得是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最为惊奇的是,负责指挥这些起义军的,还是一个名不见传的弱女子。
这个女子,叫做唐赛儿。
唐赛儿,山东蒲台人,农妇出身,她有个丈夫叫做林三,也是农民。
我们知道,大明的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死之前,把皇位隔代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把朱棣和其他儿子分封到了各地为藩王。
一来,朱允炆这个皇帝他当得不踏实,所以他很快开始主动收拾这些藩王们,二来,作为洪武二十六子中和朱元璋性格最为相似,能力也最为优秀的儿子,朱棣对老父亲这个人事安排也不是很满意。
(举兵靖难 叔侄反目)
叔侄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这么一整,就爆发了靖难之役。
这个靖难之役,是朱棣从封地北平往当时大明的都城南京打,所以北平和南京中间的山东就成了主战场,那么一打仗,老百姓的日子就开始不太好过。
后来靖难之后朱棣当了皇帝,他又把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平,而这样大规模的迁都活动往往又会伴随着南粮北调,还得疏通运河(比如开凿会通河),那这就需要从山东地区征召大量的民夫,这么一来,百姓的徭役又开始沉重起来。
战争的创伤,沉重的徭役,再加上当时山东又发了好几场大水,山东很多百姓的日子基本上是过不下去了,很多人都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唐赛儿的父亲年事已高,本来就已经被生活折磨的不像样子,却还要被官府抓去服劳役,而且还是白干,一不给钱二不管饭。
紫禁城固然宏伟,但他并不是朱棣一个人的智慧结晶,而是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
唐赛儿和丈夫林三实在是气不过,于是夫妻二人跑到官府去理论,想要替父亲讨要粮饷,结果官府蛮不讲理,将二人用棍棒打散,林三多挨了几闷棍,回去后吐血不止,几天就病逝了。
可怜这个唐赛儿,父亲被抓去千里之外服了劳役,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个未知数,老实巴交的丈夫又死于非命,她一个妇人,更是伸冤无门,于是只能是替丈夫收尸下葬,然后料理后事。
(朝廷募兵 征发徭役)
她把林三埋在了一处荒山之内,由于思念丈夫,唐赛儿时常就到山里去给丈夫扫墓。
有一次他到坟前去拜祭林三,突然就在林三的坟包旁边捡了一个石头匣子。
唐赛儿打开石头匣子一看,可了不得,内有神兵宝剑,绝妙兵书,唐赛儿如获至宝,立刻就开始拿回家去日夜研习,一段时间之后,她对别人宣称,自己已经有了通晓万事万物,预知过去未来的奇妙能力。
朋友们,这不是我搞封建迷信,也不是我在胡说八道,因为史书它就是这么记载的,你可以把这个记载理解成当年张良遇到黄石公一样,这个唐赛儿遇到了这个石头匣子,里边有武器兵书,她一顿研习,就学会了一些比较神奇的把式,比如唐赛儿可以剪几个纸人放到桌子上,那纸人就像活了一样相互争斗,又比如唐赛儿说自己可以凭空获物,想要什么,只要略施法术就能变出来。
在如今来看,这些手段不过是江湖骗子的把戏,但在百姓们看来,唐赛儿却成了通天彻地的高人。
在群众之间有了威望之后,唐赛儿干脆出家为尼,自称“佛母”,开始在山东各地传教,一时间信众无数,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
刚才我们说,山东地区的老百姓当时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沉重的徭役和赋税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成了唐赛儿发展势力的沃土,唐赛儿说自己能通鬼神会法术,说她自己知晓未来,能凭空变出热腾腾的馒头包子来,说白了,她就是在向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们贩卖希望。
(元末红巾起义)
我们知道,元末的时候,最为著名的农民起义,就是刘福通和韩山童起义,他们当初起义的时候,韩山童就是白莲教中的一个首领。
这个白莲教所信仰的神灵,那是非常复杂的,有信玉皇大帝的,有信太上老君的,有信观音娘娘的,但是信的最多,香火最旺的,还是弥勒佛。
韩山童起义的时候就经常和老百姓说,你们要信我啊,只要信我,信白莲教,那么弥勒佛就会从天上下凡来保佑你。
这是什么,这就是给当年那些深陷于元末黑暗统治中的人们以希望。
虽然说这希望虚无缥缈,并不实际,但却往往能够给人以生的勇气。
但是,韩山童可能没怎么系统性的学习过一些佛教知识,因为根据佛教的一些理论来看的话,弥勒佛在天上的寿命,是四千岁,换算成人间的单位,就是大概五十六亿年左右,也就是说老百姓就算是信了白莲教,也得等上个把亿万年,才会有神灵来拯救你。
这种耗时漫长的拯救,约等于没救。
所以说白了,他们搞出来的所谓宗教,不过是蛊惑人心的一种手段。
唐赛儿当时起义,也是借助白莲教起势,但是她和韩山童不同,她直接宣传自己有所谓超能力,她自己就能救苦救难,所以她的影响力更甚,不长时间就有了一万多人愿意听命于她。
那么试问,唐赛儿笼聚这么多人是要做什么呢?
(唐赛儿)
很简单,她要起义。
一方面,她是为丈夫林清报仇,她本身和朝廷就有血海深仇,而另外一方面,唐赛儿率众起义,也代表了朱棣执政时期的一些不足和苛政。
营建新都是否虚耗国力?五征漠北有是否有穷兵黩武之嫌疑?对待靖难遗孤的手段是否太过令人悚惧?
而那个编修《永乐大典》的解缙被用完就杀,是否又是一场冤屈?
无论对错,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所买单。
舆论造势也有了,兵马人手也够了,唐赛儿立刻发动起义,一举攻陷了大明益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青州,当地的指挥使后知后觉,组织起兵力开始反击,但是效果很不好,因为唐赛儿这个人或许之前还真的机缘巧合学了不少精妙的兵法,面对明军袭来,她主打一个偷袭战术,依靠有利地形藏匿身形,然后出其不意的展开反击,打完就撤,撤了再来,明军损失惨重,指挥使本人也战死沙场。
一时之间打不过,朝廷只好放弃进攻计划,转而采取招抚政策,想要招安唐赛儿。
都是山东人,宋江当年累死累活也不过是为了混个编制,你给朝廷个面子,缴械投降,以后肯定高官厚禄妥妥的啊。
面对利诱,唐赛儿不为所动,而是以青州为根据地,继续扩大起义的成果。
起义军不断的攻陷周边的城池,顺带着还惩治豪强,兼职劫富济贫,赈济百姓,这种行为无疑让唐赛儿在群众中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一时间山东各地冒出好几支起义军,纷纷开始响应唐赛儿。
朱棣一看,事情闹到这个程度了,必须得自己亲自指挥了,于是立刻派出了京营提督总兵官柳升亲自奔青州镇压起义。
(明 五军营)
所谓京营,指的就是大明王朝的最强武装三大营,也就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而提督总兵,则是三大营的最高指挥官。
可以说,朱棣十分重视这次起义,而他派出去镇压起义的,也是他千挑万选过的人才。
说实话,这个柳升啊,他根本就没把唐赛儿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只要到了青州,明军兵锋所至,用不了两天就能击溃这群乡巴佬。
果然,柳升带着大军才到青州,唐赛儿就致书柳升,表示你们大明的精锐都带过来了,我们估计是打不过了,既然打不过,那我们就选择投降,你看成不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柳升当然乐意,所以立刻就同意了唐赛儿的请求。
这个时候唐赛儿又说了,你看啊,我们在青州的山寨里抵挡地方上的明军也挺长时间了,别的没什么,主要是这山寨里没有水源,所以我们想要在山寨以东有水源的地方投降,痛痛快快的补点水。
柳升呢,则想也没想,立刻就带领明军主力到山寨以东,准备举行守俘仪式了,然而他想不到,他前脚带着大军来到寨东,后脚唐赛儿就率兵攻破了明军的大本营。
此所谓,调虎离山之计。
(战场临敌 随机应变)
柳升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叫糟糕,自己竟然中了敌人的诈降之计,于是火急火燎的开始往回奔,然而等他返回大本营的时候,起义军早就找到突破口,然后安全转移了。
不过好在,虽然说没抓到唐赛儿本人,但这股起义军毕竟是撤走了,山东各地方的明军也陆续传来捷报,因此唐赛儿的起义运动,到这一步就算是平息了。
但是很显然,这个结果当然不是朱棣乐于看到的。
俗话说法不责众,只诛首恶,你放跑了谁都可以,但千不该万不该,把贼首唐赛儿放跑了!
皇帝震怒,把柳升下狱论罪,山东地区的官员们因为平乱不力,也受到了严肃的处罚,布政使,按察使,参议,按察副使,佥事这些头头脑脑,更是直接被砍了头。
唐赛儿这么一闹,不仅给大明朝廷来了个官场大震动,朱棣本人也深受震撼,为了平息民怨,缓和社会矛盾,皇帝当月就开始对山东的一些地区开始了赈济,随后更是罢免徭役赋税,以及土地田租。
作为一次规模其实本质上来说很小,时间也不过两个月的起义,竟然能引发如此剧烈的影响,恐怕就连唐赛儿本人也没想到。
朱棣对这个奇女子唐赛儿始终是念念不忘,又因为唐赛儿时常以僧尼示人,皇帝更是派出锦衣卫到全国各地去逮捕尼姑,前前后后抓了一万多人,耗时多年调查,却一无所获,始终寻不到唐赛儿的身影。
( 跃马持剑 飞身脱困)
我们大可以幻想,在漫天的风雪之下,在摇旗呐喊的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唐赛儿剑眉星目,利落的砍杀几名追击的明军,然后勒转马头,号令着义军们跟她一起,跃马持剑,脱身而去,这个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的奇女子就此消失于历史的长夜之中。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当年唐赛儿起义的山寨,叫做卸石棚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唐赛儿,把山寨的名字改成了唐赛儿寨。
这个山寨的现址,在今天的山东青州市杨集乡与上庄乡交界处的孙家岭村。
小小山寨十分险要,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如站在寨上,俯看则有万丈深渊之感,如从寨下仰视,则一眼望不到顶,可谓是层峰峭石,绝壁悬崖。
当然,山东多名山,如果不是熟悉历史的朋友,大概真要到了这个地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百年前吹过金戈铁马的风已经止息,当年的唐赛儿也已经神秘般的消失在风中,只有唐赛儿寨,还保持着在风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