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越来越多见义勇为的事件被人们熟知。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句名言说得如此在理,可是,尽管如此,却还是有太多冷漠的人,遭遇困境,被解救后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寒了见义勇为当事人的心,也是寒了群众的心。
在2012年的湖南就发生了一起令人寒心的事情,年轻小伙邓锦杰,在冒着巨大危险救下三人后,不幸牺牲,然而,他救的三个人却在事发现场头也不回地便离去,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邓锦杰
1985年,在一户人家中诞下了一个男孩,父母为他取名为锦杰,也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够前途似锦,万事如意。
邓锦杰还有一个姐姐,从小姐弟俩的关系就好得不得了,父母忙于工作,姐姐便会一边学习,一边带着弟弟。邓锦杰便和姐姐乖乖地待在家里,等父母回家给他们带好吃的。
小时候的邓锦杰虽然调皮,但是并不是坏孩子。上学路上的一个胡同口里有一只被别人遗弃的小狗。当其他小孩子都欺负这只小狗的时候,邓锦杰勇敢地站了出来,他把小狗带回了家,而且还为他包扎了伤口,细心照顾着。
姐弟俩从小就很喜欢动物,也非常善良,经常帮助街坊邻居们,父母看到他俩这样的性格后,也很开心,非常疼爱他们。
从小在班级邓锦杰就很乐意帮助同学和老师,经常帮不方便的同学一起打扫教室卫生,给老师泡茶,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喜欢他。
学校举行了野炊活动,邓锦杰和小伙伴在前往小河边捡柴火时,发现一个老爷爷晕倒在河边,他没有丝毫害怕,连忙便跑到了老爷爷跟前。
他发现老爷爷可能是中暑了之后,便跑回了班级野炊的地方,把母亲早晨给他带的糖果,饮料和食物都拿到了老爷爷的跟前,叫醒老爷爷后,就把自己的食物都给了老爷爷。
老爷爷想要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以便后续可以感谢他时,他却告诉老爷爷,他是少先队员,老师跟他们讲过要乐于助人,便跑掉了。
原本以为一整天都会饿肚子的邓锦杰,等回去时,却发现老师和同学们给他分享了好多零食,老师夸奖了他,还跟同学们讲,以后要向邓锦杰同学学习。
回到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姐和父母,父母买了他喜欢的卡片,表示了父母对于孩子见义勇为事情的认同与表扬。
小时候和姐姐一起收养的流浪狗,他一养就是十年。小狗白白胖胖,周围的街坊邻居都认识这两个“小活宝”,常常见邓锦杰和小狗在巷子里奔跑玩耍。
上了大学后的邓锦杰,依旧是和小时候的性格一样开朗乐于助人,老师同学们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他学习也很认真,在大学期间成绩一直也不错。
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邓锦杰刚开始在一家销售公司上班,干了几个月后,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便辞职找起了其他的工作。
他最后来到了一个工地工作,在办公室里,他跟同事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每天都很努力上班。
下班之后的乐趣便是带着小狗去公园散步。可是在有一天散步时,他发生了意外再也没有醒来。
见义勇为 不幸牺牲
在公园散步时,邓锦杰听到了河中有人呼喊救命,他连忙跑到河畔跟前张望,发现河中有三个人在水面上挣扎。
他没有一丝犹豫,便跳入了河中,救起了一个小孩子。围观的群众看到之后也拿着竹竿帮助他一起救了其他的两个人。
可是由于体力不支,在将第三个人拖拽上岸后,邓锦杰却又掉入了河中。
由于体力不支,加上脚抽筋,根本不能够够到岸边,就这样邓锦杰越沉越深,最终,在河中看不到他的踪影。
可是被救的三个人眼看着邓锦杰掉入河中,却无动于衷,带着小孩子就打算逃跑。
围观的群众看不下去了,问他们为什么一句感谢都没有,也并没有救邓锦杰的意思。
原本以为他们会感恩,可是他们却嚷着说道:是他要自己下水的,管我们什么事。说罢便离开了,没有了踪影。
围观的群众看到这样的景象,被他们的冷漠吓到了,可是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赶紧救邓锦杰。
可是河中心非常深,在水面上也看不到邓锦杰的踪影,他们便立即报了警打了120,警察和救护车相继到来,费尽好大工夫,才将邓锦杰打捞上岸,可是他早已没有了呼吸,岸边的人都纷纷叹息。
当警察询问围观群众,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大家才发现,被救的三个人早已不见踪影。警察了解了大概经过后,便通知了邓锦杰的家人。
警察通知家人到河边接邓锦杰回家,看到这一景象,姐姐早已哭到晕了过去,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多小时前弟弟还在家中与她讲话,一个多小时后,就发生了如此惨剧。
姐姐不敢将此事通知给父母,可是,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在街坊邻居的议论下,邓锦杰出事当晚,父母就得知了噩耗。
父母亲已60余岁,本来身体就不好,得知此消息后,悲痛万分,便晕了过去。
邓锦杰的姐姐只得先安抚父母的情绪,将他们送去医院静养,自己则负责处理弟弟的后事。
邓锦杰的姐姐在接受采访时,就说道:希望被救者可以出来证实此次事件的完整过程,自己家人根本目的不是要钱,只是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安心地走。
可是等了几天,也没有等到任何被救者的信息,姐姐便准备下葬弟弟。
邓锦杰生前工作的单位,知道这样的事情后。老板和同事自发出资在网络上寻找那三人的消息,可是,碍于当时的监控设施还不够完善,并没有得到消息。
家人万分悲痛地给邓锦杰举行了追悼会,当日追悼会上来的人特别多,大多是邓锦杰的同学朋友,还有周围的街坊邻居们。
一位老阿婆哭着对采访的记者说,自己是看着邓锦杰长大的,邓锦杰从小便乐于助人,看老阿婆买菜回来后,总会帮着给提回家。
现在,还没看到邓锦杰娶妻生子就没有了,自己心里也很是难受。老阿婆还对记者讲,一定要揪出那三人,给邓锦杰一个交代。
说罢老阿婆便被家人搀扶了回去,老阿婆的家人,说阿婆已经因为这件事情哭了好几天,这么久以来,早已将邓锦杰当做了自己的孙子。
就这样等啊等 ,直到追悼会结束,也没有等到那三人的踪影,母亲和姐姐早已心如死灰,她们绝望地向在场的记者们说道:
为什么做了好事却得不到一句谢谢,为什么被救后就要逃跑,为什么连一个报警的电话都不愿意打。
事件被记者发布到网上之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热潮,网友纷纷表示要帮邓锦杰的家人找出这三人。
铺天盖地的媒体作者发表了这件事,终于在舆论压力下,被救的四个人去了邓锦杰的家里,那天正好是邓锦杰的头七。
原来当天是一家三口连同妻子的妹妹在公园游玩,当时,小孩子看到河畔的石头非常好看,便想着捡回家,可是由于早晨下过雨的原因,石头非常的湿滑。
就这样,小孩子滑入了河中,孩子的小姨,见此状况立马抓住了孩子,可是由于身材娇小,便被孩子一起带入了河中。
夫妻二人本来在一边石凳旁休息 听到呼救声,立马跑上前去,想要把两人拉上岸,可是都滑入了河中。
他们立即大声呼救,当时在河边的人便赶来施救,小孩子体重轻,浮在了水面,岸上的人很轻松便把小孩子救上来了,邓锦杰此时便出现,连同其他人,救起了其他的三人。
他们在邓锦杰的遗像前下跪道歉,邓锦杰的姐姐质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出现,为什么过去了这么久才出现。
被救的一位男子说,他们当时落水之后也是被吓坏了,被救上岸后头脑已经不清醒,只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他们也不知道邓锦杰会去世,他们也深感悲痛。
可是,这样的说辞,又有谁会信呢 ?当时的围观群众明明已经把他们拦下了,可是他们口中的“关我什么事”,早已把自己与邓锦杰分得清清楚楚,一切只是邓锦杰“自作多情”罢了。
他们之前久久不出面,不过是怕邓锦杰的家人勒索他们而已。然后,网络舆论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出面,他们只是怕被网暴,并不是内心受到谴责,而真心地看望邓锦杰的家人罢了。
他们与邓锦杰的姐姐交谈了一番后,便从包中拿出了几万块钱,说是对英雄的补贴,希望他们以后可以靠着这微薄之力,好好地生活下去。
可是失去儿子与弟弟的悲痛,又怎么能够用几万块钱就弥补,他们送走了那一家被救者,一分钱也没拿。
被救的几人,自这一面见过后,便再没有出现过,当记者想要采访他们的时候,电话也是关机,甚至后来搬离了居住地,改了电话号码。
他们之所以这么执着地找寻那几人,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邓锦杰能够走得安心。
失去儿子后,父亲母亲几天时间早已变得憔悴不堪,姐姐只能一边照顾父母,一边照顾着自己的家庭。
邓锦杰的英雄行为,也被当地政府承认,一月后,为当时参与救援的主要人员颁发了“见义勇为”证书,还慰问了邓锦杰的家人,为他们带去了万元慰问金。
邓锦杰所在的公司老板,也以公司名义,向邓锦杰的家庭给了十万抚恤金,还给邓锦杰的姐姐在公司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
如今,这件事情已过去十余年,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是,在邓锦杰的家乡湖南娄底,只要有人提起他,便一定会有人记得这件事。
曾经有人说过,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邓锦杰虽然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与美好品质,一直在人们的心中。
如果没有这个事情的发生,年轻的邓锦杰本该有大好的年华,本该有美好的家庭,可是一切都被定格在了他的27岁。
同样在湖南发生的一起见义勇为的事件,被救者的态度却让很多人都赞扬不已。
2017年,湖南怀化,李先生在上班途中见一个小孩子落水,便跳入了河中,将他救了上来,便默默离去。
小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方努力,才找到了李先生的家里,让小孩子当面感谢他。还为李先生带去了很多礼品,但是李先生并没有收。
于是,小孩子的父母便让小孩子认李先生为干爹,年年都当亲戚来走动,两家的关系好得不得了。
结语
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冷漠的时代。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一定要学会感恩。
只有学会感恩,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发温暖,如果每个人都如邓锦杰救的那几人一般冷漠,那以后,便没有人愿意做英雄了。
美好的品德虽然不会让你变得富有,但是能够使你的心灵得到升华,能够让你的人生在以后垂老之时思考往事时,不会充满愧疚。
见义勇为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代社会的我们,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参考文献
[1]艾子皓.浅析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J].法制博览,2018(26):196.
[2]陈鹏飞.论道德法律化的法理基础及其思考——以见义勇为“入法”为视角[J].法制博览,2017(23):210
[3]汤晨彬.见义勇为和见危不救的法律思辨[J].学理论,2013(35):144-145.
[4]王淑霞,王亦炜.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C]/河北省见义勇为法治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2:720-728.